APP下载

西藏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9-12-07高晓光苟凌宾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联度西藏数量

高晓光,苟凌宾

(1.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712082;2.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西藏拉萨850000)

一、引 言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支撑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是该地区实力的体现,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众多,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国外学者Furman从区域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取决于公用的创新基础设施、特定集群的创新环境和公用的创新基础设施与特定集群的创新环境两者联系质量三个因素[1]。魏守华等从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的质量和国(区)际技术溢出效应等四方面,基于Furman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区域创新能力是由创新规模和创新效率综合决定的,创新规模取决于区域的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效率更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2]。邵云飞基于内生增长模型,考虑专利存量、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大学毕业人数等因素,实证研究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生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专利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3]。李涛等将数据包络分析(DEA)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教育程度、外资投入和技术流动环境等五个研究指标,分析西部十二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R&D 经费的投入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4]。赵艳华等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支撑环境、对外学习交流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的因素对于各地的影响强弱有差异[5]。有学者研究发现,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各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6]。王鹏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来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存在地区差异,对高创新能力的地区来说,影响创新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创新产出指标,如发明专利授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等,而影响低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创新投入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例如R&D 人员全时当量、R&D 内部经费、科学技术费用支出、高等学校个数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等指标[7]。魏阙等采用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区域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等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创建了衡量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地区创新成果产出和地区创新的基础[8]。综上所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一方面,基础弱、起点低,自身发展不足,工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创新能力低,处于科技创新的起步阶段,西藏自治区在基础设施、产业规模、人力资源、开放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制约瓶颈。另一方面,西藏特殊的战略定位决定了西藏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西藏的特殊区情必然造成西藏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异性。在已有研究文献中,关于西藏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研究也难觅其踪。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西藏发展现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西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寻西藏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西藏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

(一)指标选取原则

目前,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领域中,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指标体系较为权威。国家科技部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五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监测基本框架,用来反映全国31省区市的创新活动特征[9](P1-7),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中,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 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全国31 个省区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10](P1-5)。

借鉴上述研究成果,依据西藏科技创新现状,本文选取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作为一级指标,其中,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创新产出作为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1、创新环境指标

创新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力资源环境、科研物质条件和科技创新意识等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环境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尼尔森等研究指出人力资源存量越大,技术的扩散速度越快[11]。因此,科技人力资源环境作为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环境指标包括万人R&D 研发人员数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万人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和科学研究人员在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的比重等4个三级指标。

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科研物质条件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科学研究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和新增研发用仪器和设备支出等3 个三级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该区域的经济实力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能力,科学研究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与新增研发用仪器和设备支出两个指标是描述区域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的完善和建设情况。

科技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意向和愿望,是对待科技创新态度的反映。主要包括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R&D项目数量、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和科技服务折合全时工作量等4 个三级指标。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和R&D项目数量充分反映了区域内的科技人员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态度,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和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程度和意愿。科技服务折合全时工作量是反映科技创新服务意识的指标。

2、创新投入指标

创新投入主要是指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创新投入指标包含2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研发经费的投入是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财力投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和企业,包括R&D经费的投入强度、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务比重等4 个三级指标。R&D经费的投入强度和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是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的衡量指标,因为政府的研发经费主要用于研发机构和高校等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可以评价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科学研究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务比重是企业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财力投入指标。

人力投入的多少意味着创新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能力。人力投入指标包括R&D人员全时当量、R&D 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和企业R&D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等3个三级指标。

(三)区域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

学术界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体现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就反映了区域创新能力。由于科技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因此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包括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成果两个方面,关于创新产出描述指标主要集中在专利数量和科学论文发表数量,而专利和论文发表数量体现科学研究成果,对于技术转化成果的体现是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新产品销售。因此,本文的创新产出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

三、研究方法与计算结果

西藏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数据少,造成数据不完善,导致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灰度。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较低,所需数据量小,因此,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西藏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有效的。

选取西藏自治区2010-2016 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等。

参考数列为体现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4 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发明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记为

比较数列为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指标,有18个三级指标,记为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无量纲处理方法有多种,例如初值化、均值化、区间相对值化、中心化和极差化等,本文选取初值化无量纲处理方法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即每一数列的所有数据被第一个数除。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经过初值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处理后数列分别记为和计算每个参考数列与每个比较数列的差数列,即

然后再计算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母数列的关联系数

通常取ρ=0.5。对于各比较数列分别计算每个指标与参考数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的均值,第j个影响因素指标与第i个参考指标的关联度r ij为

关联度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联度越高。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 论

从表2可以看出,在18个影响因素与发明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4 个创新产出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中,前10名的影响因素指标中,创新环境因素指标数目分别为8、6、7 和6,说明创新环境因素指标与创新产出指标关联度高于创新投入指标,表明西藏科技创新产出更依赖于创新环境。科技服务折合全时工作量与科技创新产出4 个三级指标的关联度排序始终倒数第一,表明科技服务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一)科技人力资源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表2:西藏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

在创新环境的3个二级指标中,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科研物质条件的作用。科技人力资源环境的4个三级指标中,前三个指标与创新产出的4个指标的高度关联度,科学研究人员在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的比重与万人科技论文数量相关度较高。因此,科技人力资源是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科技创新意识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创新环境的3个二级指标中,科技创新意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科研物质条件的作用。在科技创新意识的4个三级指标中,除了科技服务折合全时工作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3 个指标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可小觑。除科技论文数量指标之外,R&D 项目数量对其他三个产出指标均有重大影响,R&D 项目数量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联度高于技术转化成果,是区域创新能力不能忽略的影响因素之一;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对发明专利数量、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新产品销售等三个指标的影响程度位于前三位,它与专利申请数量和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关联度都位于第一,与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联度位于第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R&D 项目数量和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等三个因素与创新产出的4 个三级指标关联度均较高,因此,科技创新意识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人力投入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人力投入3 个三级指标中,除了R&D 人员全时当量和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指标与创新产出四个指标中的三个指标关联度都较高,尤其是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与创新产出的四个指标关联度排序均在前8名。研究人员投入增加,科技创新规模增大,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创新能力,它是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企业R&D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对发明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联度均较小,它与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关联度较高,排序位于第5。投入创新活动的研究人员越多,创新产出越大,创新能力提升越快,人力投入不足将会严重地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西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低

在18 个影响因素中,与发明专利数量影响的关联度大于0.8的影响因素有5个,关联度大于0.7的因素有17个;与科技论文数量的关联度大于0.8的影响因素有15 个,17 个影响因素的关联度高于0.7;与规上企业主营业务的关联度大于0.8的影响因素只有1个,仅有2个因素高于0.7,其他16个因素的关联度小于0.7;与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关联度大于0.8的影响因素有2个,在18个指标中,12 个因素的关联度大于0.7,其他6 个因素的关联度低于0.7。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8 个影响因素对科技论文数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专利数量、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这个数据结果表明,西藏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现在科技成果产出上,对反映经济效应的技术转化成果的影响较小,这也反映了西藏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低。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科技人力资源的积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

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是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截止到2017 年,西藏有高等教育学校7 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每十万人在校生只有1678人,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型人力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十万人2576 人)。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中可以看出,西藏的科技人力资源位于倒数第一,科技人才资源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西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是积累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西藏自治区必须要进一步快速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提升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由于西藏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较大,仅靠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来完成人才资源的积累,难以满足对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因此,还需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区内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积累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西藏自治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社会办学力量加入到科技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从而加快西藏科技人才资源的积累。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西藏地方高等学校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努力优化科技人才培养结构,满足西藏对高质量创新性人才的学科专业需求。

在注重高质量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政府应建立起有效地吸引科技人才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大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力度,以补充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不足。科技创新的主力是研究人员,鼓励区内科技人力资源向科研一线转移,使得更多的科技人员投入到R&D活动中。

(二)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地方政府应发挥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明确技术创新体系各主体的功能和作用,使得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承担起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形成以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共同作用的技术区域,通过创新示范、产业聚集等效应,缩短科技成果的生产和市场实现的周期,将科技创新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

加强区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中心的建设,强化他们的功能定位,促使他们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建立起区内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人员联盟组织,使得技术资源充分共享,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转移效率,从而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意识是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们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动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应加大技术市场的建设力度,完善产权交易制度,激发人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继续加大研发项目投入力度,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政府以税收政策等手段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在自治区内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关联度西藏数量
都是西藏的“错”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