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体育骨干教师成长的新支点

2019-12-06周燕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讨名师体育教师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名师的重要载体。名师工作室已然达到聚起来是一把火,散开来是满天星的效果。2017年4月,由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周燕主持,昆山市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16人组建的“昆山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为宗旨,以促进体育骨干教师成长、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使工作室成为“研究交流的平台、成长进步的阶梯、示范辐射的中心”。坚守初心,瞄准定位,以“四真四新”的工作举措记录工作室实践探索与创新的足迹。

一、真情实意,引领成长,凸显教学新能力

向前看,让教学新能力得以增长。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任何一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磨炼。因此,工作室始终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要求每一名教师能够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室通过每月有主题教研、有现场教学、有沙龙研讨的“三有”行动,让每名教师身临其境、深切感受、深有体会,产生新的动力。例如,2018年6月,工作室组织以“小学游戏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授课教师从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教法学法入手,围绕研究主题认真备课、磨课、上课。课后,首先由授课教师谈课的感受,然后由观摩教师发表建议。为了提高现场讨论的积极性,设置“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这一环节,观摩教师将自己定位成授课教师,将本节课的亮点与改进意见一一分享。最后,主持人及专家结合当下教学改革的趋势,从思考与研究的角度做提炼性、指导性的总结。根据讨论,还要求各位教师选择一节课进行修改并上交,鼓励观摩教师将课带回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研讨—反思—再实践的形式,聚焦文本,立足教材,聚焦课堂,立足课堂,让每名教师都能吸纳亮点,反思不足,在不断进步中为转化而学,为转化而思,为转化而教。

此外,工作室跟进、指导教师们的专项技能培训,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综合素质。每名成员对于自己熟悉擅长的项目内容更容易上手,课堂也会比较出彩,而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技能,有些教师就不敢去挑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工作室每月利用“主题活动日”穿插组织综合培训。目前开展了足球、篮球、体操、花样跳绳、队列和啦啦操等项目,从而发挥个人特长,带动全员提高,实现“1+1>2”的效果。在2019年5月30日举行的“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暨江苏省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会议”活动中,工作室创编的《以青春之名——奋进》参与了开幕式表演,充分体现了工作室成员扎实的基本功和奋发的团队精神,展示了体育人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二、真抓实干,发展能力,拓展专业新高度

回头看,让专业新知识得以拓展。自2017年5月开始,为发展成员的组织和研讨能力,“相约周二”QQ在线研讨持续开展至今。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主题一般是回顾反思各自教学、训练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主题提前1周在群里公布,每周二19∶00大家准时上线,积极参与研讨,结束后由主持人当天汇总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分享。在线研讨的主题多样且贴近教学实践,如,如何有效提升课余训练质量,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学会并脚连续跳短绳,如何带“特殊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体验课堂的乐趣,在夏季如何保证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利用QQ在线研讨方式,简单易操作,只需要大家准时上线,积极探讨,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做法与建议,集思广益,促进体育教师共同成长。

名师工作室不仅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而且还充分发挥和挖掘工作室成员自身优势,组建“微信推送小组”“课堂实录小组”和“档案收集整理小组”等,通过建立档案资料,包括上课教案集、课后反思、课堂实录视频资料等,在每一次活动后,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推送和整理,推广发布相关内容为广大的青年体育教师服务,为更多的体育教师分享经验,充分显现教研活动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三、真实不虚,研究问题,增强研究新水平

继续走,让研究的脚步不停歇。为了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工作室主持人积极申报课题,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订、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到研究成果的总结提升,都邀请专家指导,使科研规范进行。在此过程中,尤其提倡教师微型课题的研究,要求成员从“小”做起,以“小”见“大”,关注课堂,形成研究成果,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整体素养。

2019年4月,工作室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根据主课题依据贴近教学、操作性强的原则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如,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如何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体育课中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研究,“冬季三项”锻炼实效性,室内体育课教学研讨等。课堂教学中,工作室构建了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单元教学模块。依据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构建了一至六年级教学内容、体能练习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各单元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项目,选取了与技能相关的体能模块贯穿于单元教学中,根据技能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设置8 ~10min体能课课练,课课练内容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具有科学性、补偿性和趣味性。

工作室通过实施“一立足,三结合,一打造”,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技能与体能相融合,各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一立足”指工作室立足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回归体能本质,通过巧妙融合,搭载技术载体,使学生体能得到发展,又使运动项目的技能得到提高,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三结合”为结合家校合作,构建体育课与家庭课外作業模式研究;结合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构建以薄弱素质为基础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研究;“结合”阳光体育,以体育课技能学习内容为基础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式研究等。“一打造”即打造了校园体育特色品牌,形成了校园体育课内外文化氛围互动机制。课题研究与每一次的教学研讨相结合,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一名教师的教研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储备、新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发表课题论文40多篇。

四、真情奉献,跨区联动,扩大辐射新领域

一起跑,让辐射的领域更宽广。美国教育家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为了发挥“名师教研共同体”的联动作用,从2018年开始,工作室先后与南京倪晨瑾名师工作室、盐城俞向阳名师工作室、泰州郭建明名师工作室、南通杨浩共生体育团队、潘雪峰名师工作室、金海滨育动体育团队进行跨区域联合教研,形成了工作室联盟,进一步扩大工作室的引领辐射范围。各工作室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带动了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跨区域教研形式多样,有在线研讨、课堂教学、点评互动、专题讲座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才干学实,不断在新的领域中建构教研模式、分享经验成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师工作室就是源头活水,我们不仅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走,放眼未来,关注教育的前瞻性,更要把握现在,立足本地区的教育现状,不断地吸收新事物,让自己有永不枯竭的方塘,努力追求共同的专业理想和学习共同体,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体育骨干教师,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研讨名师体育教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