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05韩立国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工匠

韩立国

[摘           要]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以培育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述新旧动能转换与工匠精神的关系,详细叙述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施路径,为新旧动能转换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关    键   词]  新旧动能转换;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08-02

为应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山东省委发布《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鲁发〔2017〕26号文)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探索职业教育培育具备工匠精神、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需要的学生的实施路径,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供可参考及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新旧动能转换与工匠精神

新动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凡是能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加快企业发展速度的新市场、新思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都是新动能。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工匠精神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新时代经济最鲜明的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光靠外力是不够的,创新与发展往往源自内部自身拥有的秉承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承担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秉承工匠精神,为新旧动能转换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工匠精神

健全体制机制,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强有力保证。(1)健全领导机制,在学校层面推动成立教师、学生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系部)为成员单位,在“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聚力推进教师、学生技能的提升。(2)完善行业技能竞赛机制,参照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赛项和标准,出台《教师、学生技能竞赛规划》,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评委,每年举办一次高质量竞赛。(3)健全保障机制,出台《工匠教师培养制度》,形成工匠教师职称职级晋升、国际交流的机制,并在收入分配上向能工巧匠倾斜,以调动工匠教师的积极性;出台《工匠学生培养制度》,依托学分制和技能大赛实施,根据技能成绩抵消学分、奖评优先、就业优先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

(二)工匠主题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厚植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1)校园硬件层面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从校园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教学设施、绿化工程、宣传橱窗等方面入手,建立工匠精神文化的形象展示,改善校园整体环境和设计布局,营造符合工匠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2)校园软件层面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元素,重视校园标识、楼宇、道路的命名,在校徽、校训、校牌、校旗、校报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的独特的标识,例如,我校校训“善德志和,精工铸艺”;楼宇道路命名要富有特色,我校楼宇弃用办公楼、教学楼等名称,改用行知楼、崇德楼等。这些命名体现了“技能·工匠”文化元素,是做人、做事、学业、学问和谐统一的表现,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期望达到的最高理想。

(三)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工匠精神

创新与创业精神是我们职业教育常常提到的重要品质,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锻造,需要锤炼,而这个过程需要工匠精神作支撑。(1)工匠精神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动力,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只有传承才能有创新、才能悟道、才能掌握规律,继而才能实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2)工匠精神是创业精神锻造的助推器,把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的创业精神的培养中,就是要让学生沉下心来研究专业领域,只有专注、认真和坚定地以“匠人之心”踏踏实实地做事,创业才有可能成功。我校通过开设装配式建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BIM创业精神与创新方法等课程,以培育生涯规划、职业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为主,提升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使其更加适合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

(四)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教学以专业的特点和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做好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都紧紧围绕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专注细节的好品质。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施工技术类课程为例,从基础的施工图精确、规范绘制和钉、粘、锯工艺开始到综合操作的训练指导,课程项目制作考核具体到以毫米为单位,引导学生精益求精,关注细节,任何环节的操作分析都能做到数据精确、结构合理、一丝不苟。

(五)专业技能训练工匠精神

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匠精神为内涵、以专业关键技能训练为重点、以专业技能大赛为载体”的项目化、模块化的实训教学体系。根据建筑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出复合化趋势,参照岗位能力要求,将多门相近课程进行整合与交叉设计,突出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参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增加瓷砖贴面实训、石膏板轻质隔墙实训等课程,锤炼工匠技能;制定《工匠教授资格标准》《兼職工匠教师资格标准》,聘请企业工匠和技术骨干主导实训教学。

(六)深化产教融合塑造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满足新旧动能转换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承担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以工匠精神为主导修订《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加强稳固度;以工作环境标准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加强紧密度;依托装配式建筑一站式体验馆、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室等为平台,完成企业项目,加强融合度;引入企业工匠师资、生产技术标准和实操项目,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全过程、全方位塑造工匠精神。

三、总结

新时代,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院校应从社会需要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源头入手,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校园厚植工匠文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渗透、专业技能训练、深化产教融合塑造等手段,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瑾,苗勇.论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18(6):18-20.

[2]冯春辉,罗小花.关于在中职机械加工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7):334-335.

[3]李舒燕.基于技能大赛及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1-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工匠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90后大工匠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光影视界
人间最美半新旧
工匠神形
探寻新动能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