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县情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12-05戴超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民农业

戴超

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为响应中共中央和省市号召,我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

县委党校成立课题组,先后到立仓镇、王集乡、岳坊镇、小涧镇、三义镇、篱笆镇等乡镇,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查看图片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

1.农业基础更趋稳固。2018年,粮食总产达154.7万吨,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15个,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是皖北第一家上海市市外蔬菜主要供应基地。新增家庭农场442家、合作社306家、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新增省级绿色循环养殖示范场1家、市级15家,被评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发展“虾稻共作”特色产业4.6万亩,辐射9个乡镇,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2.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工程等项目9个,完成“三沟”整治970公里,新建及加固桥涵1347座。投入资金3200万元,深松深翻耕地8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农机服务全程托管模式在全省推广。

3.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51个村,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97个村,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29.3万元。创新农业投资方式,成立兴农发展投资公司。农村“一块田”改革入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评选。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农业发展同样面临挑战和困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依然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1.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我县城区基础设施覆盖完善,但是由于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条件与城镇比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充分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造成农村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减弱,发展掣肘。

2.农业产业受市场影响较大。果农、菜农、养殖户等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变化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极易受到市场冲击。例如今年小龙虾价格下滑,就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影响。

3.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三产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程度较低、层次较浅、链条短、且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融合能力较弱,成长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开发速度依然较慢。

4.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农村的发展环境难以满足现在年轻人的需要,大学生受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影响,致使人才资源向本地回流较少。同时本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基本不回村里,造成农村发展缺少活力,也加大了农村企业用人的难度和用人的成本。

5.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多数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出现上热下凉的现象,对农村外来投资者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甚至出现排斥现象。

三、对策建议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统筹用好各方力量,抓住关键进行突破,锁定目标不断前行。

1.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统筹农村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发展,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更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开发产业。

2.加大科技对接,增强农业服务技术力量。扶持小农户发展,对“下”开展技术下乡活动,让农林畜技术人员包村,做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对“上”要加强院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丰硕的成果。

3.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种植业、养殖业等基础产业,以及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提质增效;二是完善稻渔全产业链项目等基地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三是给予新型农业主体,重点是产业扶贫项目,更多产业发展上的支持。

4.创新联结机制,提升防范市场风险水平。以“共建、共创、共享”为宗旨,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广“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等新模式,帮助农民减少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5.狠抓项目带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城市资本和生产要素吸引进农村,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形成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二是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三是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培育一批带动项目。四是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对接旅游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拓宽贸易渠道,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业”,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在线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对接长江三角地区,努力成为该地区的高档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7.重视人才要素,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重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优秀人才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带动能力。二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岗位任职,用优惠政策、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人才的工作环境;三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吸引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发展。

8.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一是要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把他们的合理诉求体现到乡村振兴的决策中。二是教育和帮助农民,形成和谐友好、团结互助、谦让有礼、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让外地游客和投资者宾至如归。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