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队惰促学 以境激趣

2019-12-05曹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情境语言

曹琳

【摘要】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乐学的情感。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出发,在情境中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丰富幼儿“说”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情境、语言、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指南》中有关儿童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现象。语言是幼儿阶段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刚进入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现代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时期语言潜能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成年后的语言能力,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开发和探究幼儿的语言潜能,也就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

一、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情境式教学的必要性

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的形象性;而情境教学则向幼儿提供了适合的场景、可操作的道具,幼儿可身临其境地用语言、动作、表情来体验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基于此,我认为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特定的场景、性格鲜明的角色、生动有趣的情节、简明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的故事,是适合小班幼儿表演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可行性策略,所以对此我们展开研究。

二、情境式教学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有声有画——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语言是一门复杂的人际交往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借助多个感官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非常弱,主要依赖于感性思维加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1、融入信息技术创造说的情境

当前来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为幼儿语言交流构建一个全新的环境,比如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来构建幼儿说的环境。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刺激幼儿的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要善于利用声音和图画一同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比如在教学中,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如果单纯地口述故事,幼儿的兴趣往往不高,而且很难记住故事的情节,更谈不上复述了。

2、视听结合促进语言交际意识

视听结合,主要是基于幼儿语言交际的意识来提出的,针对幼儿语言交际的需求,通过视听结合,使得幼儿在模仿中、情境中自主地交流和表达。比如给故事情节配上生动的图画,一边讲故事,一边展示各种生动的图画,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而且孩子们会记得更牢、更清晰,语言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开发。通常讲几遍之后,笔者就会让幼儿进行故事的讲述,结果很多幼儿都可以比较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的情节。由此可见,综合的感官刺激更有利于孩子语言潜能的开发。

(二)有学有玩——丰富幼儿“说”的情境

对于幼儿而言,语言的学习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种语言教学途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儿歌情境

教给幼儿一些儿歌,如《数鸭子》《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动物园或者公园,然后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习性,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动物和植物讲给爸爸妈妈听,给幼儿创设讲讲的机会,让幼儿多说,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表演情境

为幼儿创设有话敢说、有话愿说的语言环境。打造表演区,制作精美的道具和服装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说”的语言环境;在“说说吧”提供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和可供幼儿表演用的故事盒以及手偶等;坚持每周开展语言表演活动,认真准备教具学具,力争上好每一次语言活动;将课程中的故事表演及时延伸到语言区,鼓励幼儿通过多感知、多模仿,来培养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定期开展活动,为幼儿提供表现和展示的机会。

(三)有时有机——增加幼儿“说”的契机

语言情境教学能营造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求知心理,更好地探索新知识。情境教学可以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既可以是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加入,也可以是在活动的展示环节或者是结束环节加入。

1、引入情境——导入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都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就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参与以及观看情境表演,感受活动的有趣,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在故事《三只熊》中可以尝试,在活動导入环节,为布置三只熊脏而乱的家,幼儿一来到这个情境,马上就会产生疑问: “小熊的家怎么会这样?是谁弄的?”等幼儿讨论后,教师紧接着再问: “三只熊回到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他们会怎么样?” “怎样做才能让熊不生气?”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假设”,幼儿在活动中尽情想象、表达,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融入情境——过程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常用的以表演情境为主。有时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故事内容掌握后,很想自己去尝试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可以请几个小朋友进行即时表演,让其他幼儿观看,这种生动的表演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很容易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轻松愉快。在幼儿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孩子兴趣高,语言表达会更流畅,更能体验角色的情感。

3、优化情境——结束

教学活动中结束技能运用得好,在小班语言活动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情境来结束活动, “言已尽而意未穷”,给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刺激幼儿主动探求。如:诗歌《家》,可以通过绘画这样的艺术情境让孩子们进一步学习语言。读到“蓝天是小鸟的家”时画出蓝天、小鸟,读到“大海是小鱼的家”时画出大海、小鱼,给幼儿以实实在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学习变得更简洁易懂了。

三、结语

小班阶段是幼儿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是完整的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抓住了这个关键期的话,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一定会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情境化学习模式的创设和运用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引起幼儿的直接注意。丰富有趣的情境和生动活泼的演示能让幼儿非常兴奋与开心,由此促进幼儿在注意的持久性、倾听的细致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承绿野,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10):172-172.

【2】崔溶霜,情境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 (35):114-114.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情境语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