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居住传统的回溯与再升级

2019-12-05党小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

党小雨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往往同巨大的经济效应结伴而生,这导致了城市空间聚集现象产生。受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影响,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空间结构集中的聚集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这类新型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原有的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空间被打破,高层建筑被视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空间聚集现象的主要标志。从现阶段对于城市建筑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建筑均以高层建筑为主,并且这些高层建筑布局较为复杂,基本上得不到有效控制,高层建筑布局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不完善,所以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对城市建筑的当下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单体住宅与集合住宅的现实区分与共同夙愿进行探讨,并以人居传统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为基础,去探索居住传统的新可能,从而实现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单体住宅;集合住宅;人居传统

一、当下状态:高层住宅泛滥与“光辉城市”失败

国内大多数住宅楼都是采取整齐划一的布局,即商业地产过渡开发和投资导向,空置与贩卖,将住宅作为流通的期货产品而忽略了其居住本質。早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了“光辉城市”的设计构想,让城市建筑具有权利意志的某些象征意义。柯布西耶所提出的这一构想,预言了当下城市建筑建设的某些现状。

城市规划部门对于住宅建筑的选址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能够为居住者提供安全雅致的环境、宜居的条件、便捷的生活、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区域才可以建住宅区。但是从目前城市的建设布局来看,很多城市在市区的中心或者商业繁华地带建造住宅,而且还是建造布局十分紧凑的高层住宅。处在中心区、商业区的住宅,虽然在商业、交通、文化等方面能够享受一定的便利,但是经常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所困扰。另外,由于地处中心区或商业区,建筑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削减甚至取消公共绿地区域以及休闲娱乐区域,这不利于住户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这类建造在市中心或者商业区的住宅在布局上往往较为紧凑,这也给住宅区附近的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并且不利于市中心区功能的完善。

纵观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状态,首先,在布局上过于紧凑、杂乱无章;其次,在城市景观以及建筑外观上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致使千城一面;再者,一些建造者及施工人员对于选址地的历史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与透彻,致使一些城市文化被间接破坏……这些高层建筑在建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城市建设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容小觑的内容。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建筑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及影响。

二、单体住宅与集合住宅的现实区分与共同夙愿

从世界人口的总数来看,中国人口的数量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0%,而中国的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却不到世界耕地面积的15%。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土地存储不仅与农业用地有关,还与当前城市的结构布局息息相关。从城市土地的使用规模来看,居住是其主要使用形式。因此,在有限的土地中提升住宅用地的使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十分必要。

单体住宅是为满足人们对于隐私、舒适、雅致等追求所建造出的住宅形式。而建筑布局较为紧凑的联排别墅,则让这种单体住宅形式产生了不一样的效应。这样的联排别墅大多数位于人烟稀少的城边或卫星城,它们成为连接城市建筑群与单体住宅的纽带。这些单体住宅往往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基本上都由2至3层楼组成,并附有私家庭院。从住宅的舒适度、私密性、艺术性来说,都较为符合当代人对住宅的需求。而联排别墅使住宅用地的使用率被间接提高,住宅用地可以被更合理地分配、更经济地开发。因此,在保证住户居住体验、生活质量保持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发联排别墅将会在市场竞争占据优势,从而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联排别墅等同于2至3层的筒子楼,除独门独院空间并无本质差别。例如民宿的兴起。这一居住形式是朴素的一种回归,有自然和历史的脉络,不仅是住宅,更是村落。

集合住宅是为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所推广建造的一类住宅形式。从现阶段我国住宅形式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东部沿海以及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平均人口面积较少。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使我国对于住宅的建造不断增加,但是住宅房的种类以商品房为主,对公共空间尽可能地进行压缩甚至是取缔,这一现状导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品质不断下滑。城市公共空间的不断削减与取缔以及日渐兴起的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使以小单位为主、公共空间共享的集合住宅形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逐渐占据城市建筑的市场。

三、人居传统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对中国古代及传统建筑进行深入观察、分析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及居住形式,往往与建筑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属性息息相关。这一状况使得中国的传统建筑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使住宅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类设计”的现象。建筑师们通常会借助这种设计模式,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属性,设计出能够表达当地地域特色的住宅。这种设计方式往往能够将建筑师本人所秉承的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来。

北京四合院就是一种典型的将人居传统中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巧妙融合的传统建筑。而现代建筑中,往往会根据北京四合院的建构产生“类四合院”的设计,使“藏匿”于北京巷子里的传统居住形式、居住传统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延续。将传统住宅建筑中某些经典元素进行筛选、提炼,然后将这些富有自然属性或人文属性的经典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当中,既可以创新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可以对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丰富。对人居传统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地域性,还要考虑它所折射的时代背景,既可以从传统住宅中筛选元素,也可以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人们的居住需求,然后将两者巧妙地融合。

四、居住传统的新可能

对于住宅的设计,建筑者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人类一般的生活模式、生活习惯开展工作。在当今社会的建筑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人文属性等,不仅可以成为该住宅独树一帜的卖点,还可以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单体住宅可以根据住宅用地所具备的独特地理条件,结合科学有效的生态技术,设计建筑出既富有审美性、舒适度、地域特色,又能够与住宅用地本身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现代化住宅区,最大程度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健康雅致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集合与共享这两个词将会成为各大建筑者的核心词汇。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市中心,而集合住宅的形式刚好解决了这些人对住宅的需求。当今社会,矛盾与多元并驾齐驱。因此,人们在满足基本住宅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城市空间能否实现真正的共享。这一转变将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们身上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尤为显著。新房房价过高,让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转移到二手房市场当中。但是,二手房的布局、装修、外观等普遍无法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因此旧房改造活动日渐兴起。这项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原房屋的使用寿命,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使住户的居住体验得到提升。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旧房改造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是改造期间出现的问题仍要积极关注并解决。

五、结语

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于能否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的眼光与关注点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建筑质量,对建筑的实用性、外观性、艺术感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中,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者为保证自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良性发展,势必要在优质建筑工程的基础上,对所开发的住宅建筑进行功能的升级与完善、外观的调整与美化等,从而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居住需求和审美体验。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崛起,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得到整体提升,这使我国城市建筑中高层建筑类型激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解决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住房难的问题,但是商业地产过度开发和投资导向、空置与贩卖,使住宅成为流通的期货产品而忽略了其居住本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光辉城市”的构想違背了人类本身的居住属性。因此,为了建筑行业能够继续保持发展活力,提升其建设质量和水平,应该对住宅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一视同仁,充分意识到人居传统对于建筑行业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颖.高层新型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建造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陆烨.高层高密度住宅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唐姝瑶.工业化住宅空间可变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仇佳琪,许家铖.论新型集约住宅体系下空间共享的可能:以极小型集合住宅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9(8).

[5]李程,黄琪皓,王瑜鑫,等.集合住宅下的庭院空间[J].四川建材,2019(4).

[6]马雪飞.基于多元化生活方式视域下的城市集合住宅空间设计[J].黑龙江科学,2018(24).

[7]韩传峰,张清河.单体住宅性能的多属性分类综合评价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8]吴思康.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须走出观念误区[N].深圳特区报,2017-03-22(A02).

[9]倪蕾,胡振宇.传统居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建设科技,2009(5).

[10]关瑞明.住宅的类设计模式: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J].建筑学报,2000(11).

作者单位:

重造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外墙预防渗漏的措施研究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要点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