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部对管用分离卫勤保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04牛会东包俊强张建军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卫生局管用军委

牛会东,包俊强,张建军,李 俊

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军队卫勤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处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卫生局作为军委机关卫勤保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军委机关重大会议活动、日常医疗保健、卫生防疫防控、计划生育指导等卫勤保障任务。改革后,机关院校门诊部移交联勤保障部队,军委机关卫勤保障主要依托联勤保障部队,各种重大活动卫勤保障均需协调,如何高效组织实施卫勤保障,如何适应新体制下管用分离的卫勤保障模式,是军委机关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介绍某部实施管用分离卫勤保障模式的经验做法,给全军其他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 主要做法

1.1坚持保障方案统筹设计 医疗机构移交后,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卫勤保障工作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工作思路,着力建立以联勤保障为主体、自我保障为支撑、地方保障为补充的卫勤保障架构。重大卫勤保障任务中,总局按照“总局管用、联勤保障部队管保”路径,坚持以总局卫生局为主,统筹拟制卫勤保障方案、提出卫勤力量需求、改造卫勤保障场地,联勤保障部队按任务具体抽组卫勤保障力量,做好保障工作。实践证明,这种管用分离卫勤保障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1.2坚持卫勤力量一体编成 虽然重大卫勤保障任务中,主体由联勤保障部队承担,但总局卫生局坚持“联合编组、统一指挥”原则,组建卫勤保障队,将总局卫生局机关人员与医院和疾病预防机构抽调的医疗和防疫人员共同编组、一体管理,并安排医院和疾病预防机构单位的带队领导分别担任卫勤保障队队长和教导员、总局卫生局1名机关人员担任副队长。从实际运行看,医院和疾病预防机构专家作为卫勤保障队领导,有利于加强所属人员管理,提高保障质量,总局卫生局机关人员参与其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工作统筹协调指挥,提升保障效率。

1.3坚持卫勤保障按需实施 重大卫勤保障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保障对象需求为中心,采取“合理配置、突出重点、精准保障”原则,在保障区域合理设置医疗点,并建立以前方卫勤保障点为主,后方医院和疾病预防机构为支撑的卫勤网络,着力做好日常医疗保健、应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控保障任务。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负责、三个不能”的工作标准,即:以保障对象需求为中心,对官兵健康负责、向医务人员职业操守负责,不能漏诊一个病人、不能放过一个可疑病例、不能耽误任何抢救时机,有效确保了保障人员身心和舌尖上的安全。

2 存在问题

2.1工作筹划与任务承接单位衔接不够紧密 重大任务密级较高,在前期筹划卫勤保障方案时,因密级要求,不能扩大秘密范围。所以一般是任务牵头单位单独筹划,主要参考既往工作经验做法拟制保障方案,保障支援单位承接任务时间较晚。实际保障中由于保障单位未参与前期筹划,后期在筹备药品器材、物资设备时,就会出现列支药品不适用、筹备器材不合理、预算使用超标准等问题。

2.2保障需要与医务人员编配还不合理 重大任务卫勤保障都由联保部队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任务牵头单位在做方案时,可能考虑到不是本级所属力量,存在“宁多勿少”的心态。制定方案时,提出的卫勤保障人员数量容易偏多,实际保障中又不需要这么多人,时常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有时还会造成抽调卫勤保障专业不适用或是专业缺乏等情况。

3 讨 论

3.1建立工作对接机制 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建立总局(军兵种)卫生局与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局沟通协作机制,理顺卫勤保障力量运行的具体规范和流程,顺畅“总局(军兵种)管用、联勤管建”的运行模式,形成重大卫勤保障活动工作对接机制。以便今后再有类似保障任务,任务牵头单位可提前与任务保障单位对接,确保拟制方案、预算经费、列支项目更加合理、更贴实际、更符要求。

3.2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建立被保障单位、总局(军兵种)卫生局、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局“三方”评价机制,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卫勤服务保障实施专项检查,并对医务人员的保障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联勤保障部队评价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卫生人员提高服务保障热情[1]。

3.3加大专项奖励力度 由于军兵种机关没有卫勤力量,重大活动保障必须依托联勤保障部队所属的卫勤力量,在保障活动结束后,应根据保障工作实际,设立或加大专项奖励,以调动保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保障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卫生局管用军委
小“串”活动,大显精彩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如此妙招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
海澜之家等
对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预防等2则
学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