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合与碰撞

2019-12-02崔萌

读天下 2019年32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分权

摘 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万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无为而治”作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一——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与现代管理思想发生了相同之处的融合以及不同之处的碰撞。

关键词:无为而治;分权;无名;清静无为;为与不为;争与不争

一、 “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自然无为是道家最核心的思想。在实践中,无为而治主要有四种代表性的形式,即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争善胜、有所为有所不为。

领导者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是所谓的道德自然,办事顺应民心,不橫加干涉自己的主观意志,做到量力而行,使之最后出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指领导者自己并不做什么事,但所有的事情都在领导者的计划之中运行着。这意味着领导者是无为,具体负责实施计划的下属应该是有为的。也就是说最好的领导人是当你在领导别人的时候,别人却不认为你在干预他。不争善胜表示,从表面上看,自己不去争什么,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好的。领导者清净不争,少私寡欲,尊重竞争者及下属,才可能实现领导的长久性。

二、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合

在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无为而治”与其在共同之处上实现了相互融合、相互契合,使二者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发展,不断进步。

(一) 领导者要适当放权

中国有句古话讲,“君道无为,臣道有为”,是指最高领导者无为,而具体负责执行的下属应该是有为的,也就是“政在四方,要在中央”,领导者适当将权力下放,拥有权力的下属,其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增高。这样领导者不置身于琐事,只需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着眼于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正好与老子讲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相契合。可以说,一个好的领导者是真正能带领组织前进,但又让人感觉不需要他。领导者的放权,表示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每个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貌似无为,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才是事实。

(二) 领导者要无功、无己、无名

领导者一心向公,无限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无己;领导者奉行不争之德,做到“分外之物不可取,分内之物不可争”,为无功;领导者注重实效,而不注重绩效的汇报,不求名利,为无名。领导者内心清净,不争强好胜,不追求名利,事成后功成身退,那么他的下属们会积极拥戴他并以他为榜样,进而就会形成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相反,如果领导者过分争取,只注重个人绩效的提升,因而不断给下属施压,并且好大喜功,将团队共同的努力归结为一人的付出,独吞绩效成果,渐渐的,他会因下属们不再为他工作而失去荣誉,甚至,叵测之人会利用他的功利之心彻底摧毁他。

三、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思想的碰撞

社会是在摩擦碰撞中不断进步的,在实践中,“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思想同样也会因不同、矛盾产生碰撞,进而擦除新的火花,使“无为而治”和现代管理思想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出新的管理理念。另外“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思想的碰撞也体现了老子的辩证管理思想。

(一) 争与不争

在现代管理思想中,人们更多地认为领导者应带领组织去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而在道家的管理理念中,老子则更多地倡导“不争善胜”。这就出现了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无为而治”不适应现代管理了,也不能说现代管理思想与传统脱轨,而是该理解为“无为而治”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管理理念实现了共同的飞跃,它们在矛盾的碰撞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现代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带领组织去竞争,但不是去示强,去鲁莽的竞争,而是去竞争发展组织软实力,如组织内部的环境、文化、员工素质、体制等,使组织的生命底蕴深厚、坚忍不拔,对外来的冲击有较大的弹性,足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争。正如老子所言:“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然而,即使组织足够强大,也不能以刚强示众,要尊重社会,尊重竞争者,收敛锋芒,把自身姿态放的低一些,领导者要充分明白迂回,委婉的妙用。这是不争。将争与不争相结合,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才真正达到了老子所说的“守虚弱自,不争善胜”,也就是表面上没有去争什么,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最好的。争与不争这看似矛盾实则共存的管理理念,就这样跨越千百年在传统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相互碰撞中产生了。

(二) 为与不为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凡事都竭力而为的领导者往往更受拥戴,因为这样“拼命三娘”的领导态度更让人佩服,无论他是否能够完美地解决问题。而在“无为而治”的理论中,更多地强调不为,领导者可以不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要顺应自然,因为有些事做了,不仅无益,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此,将两者的不同之处相互比较,就可以得出一个相对两全其美的管理制度——双领导制度。“双领导制度”中和了为与不为的矛盾,两位领导者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有所为,在自己对方的职能范围内不为,这样就很大程度避免了因某一方面职业技能缺失可能造成的问题。所以,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应该要进行有选择的作为,正确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四、 结语

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其辩证的管理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无为之治”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起着指导性作用。因此,深刻领悟“无为之治”的思想内涵,让“无为而治”与未来的管理思想继续发生融合与碰撞,保持其创新性与先进性,这对于发展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瑜琪.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北方文学(旬刊),2016(10):154.

[2]李昌南.管理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鲁金抗.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12):18-20.

[4]贺琴.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初探[J].文教资料,2017(5):89-90+106.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崔萌,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分权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A comparison on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between Australian Company Law and Chinese Company Law
分权与增长
提高财政分权度会加剧雾霾污染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
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
客观、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