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培育学生独立意识的路径

2019-12-02许德凤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真情意识高中语文

许德凤

文化创造力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全球战略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新型人才,让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任。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高中语文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应重视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为学生的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倡导发展思辨能力,积累文化底蕴,提升思维品质。文化眼界的拓展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予以贯彻,作文体现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以及对母语的理解、整合和应用能力。我国高中生的语文作文存在“样板化”现象,独立思维严重缺位,观点和想法虚化,我们应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表现真实,凸显真情,彰显自我,让真性情和深刻思想流淌在字里行间。

一、洞察生活,抒发真情

源自生活的瑣碎细节和内含的哲理是高中语文作文的重要题材,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生活中获得启示,攫取素材,以自己为圆心创作出一篇涵盖体悟和思想的文章。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往往照搬模板,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言佳句”,东拼西凑生产出毫无真情和个性的“文章”。这类文章看似完整妥当,实则空洞单薄,矫揉造作。要培养高中生写作的独立意识,需要在学生与生活间搭建桥梁,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发掘让人动容的事件和故事,积累有意义的素材,对其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并组织成连贯的篇章。有感而发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点,唯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要教导学生对所谓平淡无奇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挖掘,收集不平凡的细节,用心体味自己在一瞬间的情绪、感想和哲思,将细节刻画出来,以小见大,抒发真情。父母长辈的关怀,同学友人的情谊,虚惊一场的庆幸,实现理想的喜悦……种种小事都能映照不寻常的自我,学生要勇敢表达内心的情绪,挖掘亲历事件后懂得的道理,警惕“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和虚伪,真正做到缘情而发。

二、理性审视,杜绝盲从

在社会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开放的背景下,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导向。要成就学生在写作时的独立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其具备基本的判断、分析、比较和批判能力,养成理性审视、思考社会和人生的习惯,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理智辨别,杜绝盲从。教师应集中训练学生的鉴赏和鉴别能力,可顺应高考语文题型的“去命题化”趋势来设计教学方案。例如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看法。以高度开放的题型打破学生写作的思维惯性,让学生的思绪从封闭、陈旧的沉疴中解放出来,在自主思考中为想象力、思辨力和表达力松绑,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用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训练学生表达意识,不为思考设藩篱,不限制文章的框架,不强迫学生做选择,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调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重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创作出不落俗套且意蕴深厚的作文。

三、摒弃套路,释放思想

独立意识来源于自由的精神和不断探索的激情,然而绝大部分高中生被条条框框和预设的结果“捆绑”,作文表面雷同,内涵缺失,不仅失去真实性,更没有力透纸背、发人深省的力量。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思辨的空间,例如可举行头脑风暴活动,学生数人一组,轮流讲出自己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此类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汲取他人意见,激发灵感,提升写作热情。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拒绝人云亦云,将原创性、主观性的想法呈现在作文中。纸间流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深深打动读者,增加文章的价值。学生应当将自己视为“独立的精神载体”而非“写作工具”,在不断的磨砺中学会权衡和平衡,让作文成为人文性、思想性和创造性的集合体。

从机械模仿到灵活创造,高中语文写作要求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要从教学着手,引导学生洞察生活,理性审视,在错综复杂的话语体系中设立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架构,防止盲听盲从,养成独立人格。作文的人文特质离不开学生解放感性,升华理性,在触碰内心的基础上关注自己真实的感觉和想法。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体味平凡,释放思想,抒发真情,基于生命本真塑造写作语言,以作文为窗口去发现、思考、分析、解决、评论,从“写作”到“创作”,从“要写”到“想写”,执笔书写烂漫青春、人生百味。

猜你喜欢

真情意识高中语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风雨真情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真情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