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12-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踝关节

施 阳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由于脑卒中患者偏瘫后支配高级运动机能的大脑皮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引起痉挛模式。尤其是伸肌及屈肌的痉挛极易使患者出现足下垂与内翻等并发症[1]。如不及时进行康复运动,易使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致密而出现关节痉挛变形现象,而使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丧失,影响下肢运动功能恢复[2]。我院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治了患者足下垂情况的出现、有效促进了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8.93±3.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7-73岁,平均年龄(68.15±3.52)岁;2组患者就医时间均为发病1.5小时-2天内,下肢肌力分级为0-II级。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为:遵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宣传疾病知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则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1小时内,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康复护理,同时加强体位护理。护理方式为2次/d。具体方法为:(1)患肢位摆放。嘱患者取仰卧位,将1个大号软枕(30cm×60cm×20cm)置于患侧大腿外侧,将2个小号软枕(30cm×15cm×20cm)分别置于膝关节及髋关节处,以防髋关节外旋,并将膝关节屈曲至20°-30°;头部取中立位,足底垫一中号软枕(30cm×30cm×20cm)以预防足下垂。每2小时变换体位,患侧卧位每1小时进行1次变化并进行皮肤按摩。在患者患侧卧位时,应将髋关节处于伸展状态,膝关节小幅屈曲,健肢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并垫1个中号软枕,背部置1个大号软枕。取健侧卧位时,患腿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应始终保持90°,并垫1大号软枕,并选1个中号软枕将踝关节背屈以防足内翻及下垂。(2)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取患者仰卧位,护理人员左手固定患者踝关节,右手对踝关节进行背屈及外翻运动。(3)加强伸髋、屈膝以及背屈踝运动。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肢进行伸髋、屈膝运动并将患肢垂于床沿,将足部托住使其处于背屈位,在伸髋状态下连续做屈膝及背屈运动。(4)加强桥式运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较稳定且神志清楚,在其入院后即可进行床上桥式运动训练。待其能够独立完成双桥运动后,在其恢复患肢肌力至Ⅲ级时进行单桥运动。双桥运动方法为:患者仰卧位,屈曲双腿,将足心向下平踏在床上,护理人员站立患侧床旁,一只放于患膝关节稍上方,对膝关节向下按压并向足前方伸拉大腿,另一只协助患者将臀部抬起做伸髋运动,保持5-10秒后放下。此运动要求患者学会控制活动,不向侧方倾倒。单桥式运动是将健肢伸展悬空或搭在患肢股骨远端,以患肢为支撑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关节功能障碍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分为I-VI级,恢复越好级数越高。

5 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功能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踝关节无功能障碍比例以及下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 论

踝关节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能力严重降低[3]。若连续制动3周,将会使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由疏松转变为致密状态,使关节因挛缩而形变[4]。若新的并发症继续出现,则会使患者部分已恢复的功能及尚未触及的运动功能再次丧失,严重阻碍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踝关节功能常常被忽视,进而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踝关节护理,使患者的下肢功能得到明显恢复,通过对患者患肢踝关节进行被动及主动运动,从而使关节周围组织肌群避免因肌紧张分布不良而出现关节变形现象,有效阻止了新的并发症再出现,同时,通过对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对下肢肌肉的收缩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防止了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而出现足下垂现象[6]。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无功能障碍24人,对照组无功能障碍13人,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下肢功能BrunnStrom分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Ⅵ,Ⅴ级5人,Ⅳ级13人,Ⅲ级8人,Ⅱ级2人,对照组Ⅵ,Ⅴ级1人,Ⅳ级4人,Ⅲ级8人16人,Ⅱ级7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踝关节护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残率。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踝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