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本探寻下的“深潜”
——以《和与积的奇偶性》为例

2019-11-30侍行行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数码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奇偶性奇数偶数

侍行行 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笔者将通过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题的剖析和研究。尝试探寻知识本质,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在剖析生活现象中,探寻自然数的有趣本质与规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课题:和,即两个或多个(两个以上)加数相加的结果;积,即两个或多个(两个以上)乘数相乘的结果;奇偶性,即一个数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所以《和与积的奇偶性》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猜想,举例,验证等的方法,体会数运算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究。下面,是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对这节课探寻本质的些许教学思考。

一、观察生活现象,回归对数的本质的思考和探寻

生活中常用到奇数与偶数(也即单数和双数),那么奇数、偶数的本质是什么呢?我相信它一定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那个定义背后,最初的“两两配对”。

为什么是两两配对,而不是三三配对,四四配对等等,因为只有将一些事物进行两两配时才会出现并只出现两种情况:完全配对和只余1的不能完全配对。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带领学生从游戏入手。那既然是游戏,公平性是一项游戏最基本的规则。“一个成人和一个3 岁的孩子玩抓黑豆的游戏,怎样设定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学生思考的时候很投入,在讨论交流后,我们确定“用奇数和偶数来作为比赛规则是最公平”。

追问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一个不太会数数的孩子来来说,如果不数数,怎样也能知道豆子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两两配对,因为只有2 种可能,一种是始终会剩下一颗黑豆无法配对,这种情况下黑豆数是奇数个;而能两两完全配对的情况下,黑豆数的个数为偶数个。因此,这样的游戏规则排除了个体因素,只和黑豆个数的奇偶性有关。

通过游戏的表象,学生初次触及奇数、偶数的本质。即,奇数的本质就是奇数本身两两不能完全配对,且总是余一;偶数能的本质就是偶数本身能都两两完全配对,且没有剩余。

二、体会生活中实际,感受奇偶性对生活的影响

为什么要讨论这一问题——奇数和偶数的产生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用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基于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思考,我选取的角度是:生活中常见的比赛和选举。

比赛中,参赛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参赛的人数可多可少,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可是不管一个队的参赛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赛场上两个队参赛的总人数总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一定是两队总人数一定是偶数。即: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那么对于两个加数不同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验证呢?(可以通过举例,和推理来说明,这两点都是成立的。)由生活的现象,探知这一规律,学生对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学生可以建立更加清晰的“两两配对”的表象。同时,笔者认为想要讨论“对于两个加数不同的情况上述结论是否还是成立?”可以从拆一个偶数开始,如果把一个偶数拆出1 个偶数,那另一部分必然是偶数,把一个偶数拆出1 个奇数,那另一部分必然是奇数,这也反向验证了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

在举例的环节中,可以询问学生举例可以举得完吗?是呀,举也举不完,那谁能用说一说为什么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引导学生从奇数和偶数的本质上来说一说:因为奇数本身两两配对总是余1,两个奇数都余下1,合到一起又可以配对,因此奇数+奇数=偶数;偶数本身可以两两完全配对,所以两个偶数本身还是可以两两完全配对的,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第一次追问:两队上场参赛的队员的总数可以是奇数吗?学生一定知道是不可以的,因为队员总数不能两两完全配对,那么总有一队比另一队至少多一人,所以不公平。

第二次追问:如果多一人的队伍的人数是奇数个,那么少一人的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多一个队的人数是偶数个,那么少一人的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在不断的追问中,促使学生思考:奇数两两配对总余1,而偶数总能两两完全配对。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表象,挖掘出“奇数+偶数=奇数 或 偶数+奇数=奇数”的本质。

如果在比赛中出现这种情况可不好,那是不是说总数是奇数就不好呢?不是的,在我们对某种新决策进行投票,对选举新的班委等等表达自己同意或者不同意时,通常投票总数是奇数的情况会更好,因为不管怎么投票,总是不会出现平票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百圆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一定是偶数,或者一方是偶数票,另一方一定是奇数票;最不济的情况就是一方比另一方多1 票,或者少一票。为了保持总票数的奇数票,所以不管大小关系如何,如果一方票数是奇数,那么另一方一定是偶数。所以奇数加偶数和一定是奇数。

三、探寻奇偶性的复杂性,深化学生思维

在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与交流中,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那么多个数的和的奇偶性又具有什么特点?循序渐进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还有有条理的思维。但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验证依然离不开老师有效的指导和点拨。因此我从以下这个点入手: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翻开数学书,打开至任意两页,你有什么发现?那么至少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呢?这里我利用百数表,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最终发现至少3 个不行,因为如果是偶数开头,偶数结尾,中间只有一个奇数,那结果一定是奇数;开头是奇数时,结尾是奇数,有2 个奇数1 个偶数,和是偶数。所以,至少4 个连续自然数,开头是奇数,结尾一定是偶数;开头是偶数,结尾一定是奇数。奇数一直都是有2 个。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举例发现不管有多少个偶数相加,它们的和依旧是偶数,但是奇数的个数的变化会导致和的奇偶性的变化。那奇数个数是怎样影响和的奇偶性的呢?学生在百数表中自行选择奇数,记录选择奇数的个数,计算的结果,形成表格。通过对记录和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分类初步判断奇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和为偶数,奇数个数为奇数个时,和为奇数。举例后,可以追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奇数配对成一个偶数,如果最后有一个奇数落单,其他都变成偶数,那么偶数加奇数就是奇数,如果最后没有奇数落单,都两两配对成偶数,那么和就是偶数)

最后可以出现变式题组练习。这一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由计算验证到寻找规律的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观察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线性思维,而是能发散为网状思维,培养学生的联系,推理能力。当学生最终要面对不是连续的自然数时,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真正决定和的奇偶性的,其实是加法算式中奇数的个数。这样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不可忽视的益处。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在猜想,举例,推理,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已经寻得两数相加和的奇偶性,与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的规律。那么积的奇偶性呢?你打算怎么研究? 问题的抛出,不是为了给学习画上句号,而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可以飞的更久一些。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去思考:“减法和除法中差和商的奇偶性又是怎样的?”

对本节课的思考鞭策着笔者对数学课堂的不断思考,促使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数学的眼光以及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 欣赏、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味道”。

猜你喜欢

奇偶性奇数偶数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巧记结论灵活处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的相关问题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题型分析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