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探析*

2019-11-29翟金辉朱义令

科技与创新 2019年24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科技成果成果

翟金辉,朱义令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探析*

翟金辉1,朱义令2

(1.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200;2.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企业是从科技到经济的承接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技术价值认定难、市场价值不达预期、成果转化周期长、风险大等难题。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设计标准化流程,柔性引进科技人才等途径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价值;市场价值;科研成果

1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20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完成修订,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果说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从科学到技术”的先驱者,则企业就是“从技术到经济”的实践者。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具体实施者,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终端。应积极认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探索企业内部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的有效路径。

2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2.1 科技成果登记项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逐年增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近5年来中国科技成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2018年,科技成果登记数增加了5 928件,较2017年增长了近10%。技术市场的成交额逐年上涨,2016年技术市场成交额超过了万亿,2018年达到了17 697.42亿元,比2014年技术市场成交额8 577亿元实现了翻番,技术市场成交活跃。研发经费支出2018年为19 677.93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近2 000亿元,在近5年间,增速最快。

2014—2018年中国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如表1所示。

表1 2014—2018年中国科技成果及其转化表

项目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 科技成果登记数/项65 72059 79258 77955 28453 140 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17 697.4213 424.0011 407.009 836.008 577.00 专利申请授权数/项2 447 4601 836 4341 753 7631 718 1921 302 687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420 144404 208359 316233 228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19 677.9317 606.1315 676.7514 169.8813 015.63 其中: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 781.4313 243.3611 925.1311 003.5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2 研发机构研发经费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

科研和开发机构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场所,从2014—2017年的数据来看,科研机构展开的R&D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类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者事业单位的专项研发经费。接受企业委托而获得的经费,或者其他途径从其企业获得的经费不足4%,由企业这个科技成果的需求端直接发起的研发经费占比较低,企业驱动的研发行为较少,订单式研发少。

2014—2017年科研和开发机构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占比如表2所示。

2.3 企业科研投入占总投入比例增加

中国科研投入经费持续增加,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近5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投入科研经费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7%的高位,企业不仅是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者,也成为科技成果研发和成果转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2017年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如表3所示。

3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价值认定不准确,科技成果转化不到位

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技术成熟度、技术独立性、技术可替代性和二次开发的可能性。科技成果转让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技术价值。在科技成果成型的早期,技术价值评估难,部分从外部购买或者引进的技术,技术成熟度不够,与技术研发预期差距比较大,与技术认定价值差距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使最终成果转化大大受限。很多科技成果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侧重于证书价值,而轻市场价值,实际上与市场需求脱节,可转化性不高,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技术引进公司的经济损失。

表2 2014—2017年科研和开发机构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占比表

项目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 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2 435.702 260.182 136.491 926.20 其中:政府资金经费支出/亿元企业资金经费支出/亿元2 025.911 851.601 802.691 581.00 91.8590.4465.3662.90 政府资金占总经费支出比/(%)83.1881.9284.3882.08 企业资金占总经费支出比/(%)3.774.003.063.2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3 2014—2017年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表

项目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 全国共投入R&D经费支出/亿元19 677.9317 606.1315 676.7514 169.8813 015.63 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亿元15 233.7013 660.212 14410 881.310 060.6 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亿元2 691.702 435.72 260.22 136.51 926.2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亿元1 457.901 2661 072.2998.6898.1 企业经费支出所占比例/(%)77.4077.6077.5076.8077.30

数据来源:2014—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3.2 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不达预期

科技成果价值的体现最终表现为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技术价值是经济价值的基础,市场价值是三大价值的最终体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包括市场当前应用价值、市场未来预期价值和市场竞争程度。从科技成果到产品化阶段,要经过试验、调试、样本试制、批量化生产多个流程,产品化过程不及时,时间上滞后,造成试制成功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无法达到预期,市场上已经出现类似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高,无法获得技术创新产品的超额收益,科技成果引进的成本效益差。

3.3 企业承接能力不强

科技成果的产品化不仅受到成果本身技术价值的影响,还受到制度化管理、工程化开发、标准化流程、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推广等因素的影响,科技成果能够成功转化,并最终形成产品和产业化,是多种资源整合的结果。企业面向市场,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承接能力不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成果转化效率和效果打折。

3.4 企业自主研发风险大

企业科技成果有两大来源:①外购。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条件,通过技术转让以及专利转让等方式购买科技成果,并在单位内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②自主研发。从科技成果的形成到试验再到产品化,全部在企业内部完成。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全国总研发投入的77%,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企业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试验设备,前期投入巨大。企业自主研发和对科技成果的需求非常旺盛,尤其企业急缺应用技术,但是科技成果完成周期长、转化难、风险大,造成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承担研发失败和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

3.5 创新科技人才研发积极性不高

将技术变成产品是企业工程师的重要工作。企业不仅要有好技术,还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完成成果转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比较注重结果,在较长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容易忽略科技人才工作的艰巨度,尤其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下,科技人才的奖励与研发和转化成果挂钩,导致科技人才更愿意花精力在产出快、见效快的项目上,对于周期长的科技成果及其转化项目,长期不见效益,积极性不高。

4 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差异化是企业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石。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探索企业成果转化有效路径,能够大大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4.1 建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能否被市场所接受,是检验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终点。科技成果如果没有市场价值,其他价值都不复存在。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最靠近市场的优势,充分调研市场,贴近市场,抢占市场先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向科技研发机构和部门传递市场反映和用户反馈,让科技与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形成产品差异化。企业应探索一条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商业化的道路,充分重视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帮助企业抢占和保持市场份额,获得超额市场回报。

4.2 建立标准化流程,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

科技成果转化试制成功后,要大批量进入生产阶段。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对大批量生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制订标准化流程,以科技成果转化样机或初级产品为样本,设计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一个都不能少,确保试制结果与产品保持产品性能上的稳定性,质量达标。积极探索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标准,加速成果转化。

4.3 积极探索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除了技术引进和其他科技成果交易外,可以积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环节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尤其是技术转让单位的科技人才,通过柔性引进或者兼职的方法,开展成果转化的深度合作,参与指导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的全过程。支持企业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依托于外部科技人才,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订制。

4.4 创新科技人才激励制度

2018-10,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实施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激励方式可以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和股权期权等方式,分红采取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

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通知,采用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让科技人员的利益真正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挂钩。除了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外,应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方式,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后持续收益方式,年限上可适当延长。另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奖励可不受当年单位工资总额的限制,不纳入本单位总额基数,突出体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奖励之间的关联性。制订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或重大的发明创造项目,不能因为奖励金额高而在实际执行中大打折扣。

4.5 重视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包括技术的产品化,还包括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科研机构和部门是科技成果的生产者,企业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价值再放大的执行者。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要积极探索新产品的商业化模式,增加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宣传,将新产品新技术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产品进一步产业化,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不断挖掘新的价值增长点。

5 结束语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需求者,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应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把握市场前沿,了解市场需求,向科研结构定制科研成果,并积极参与技术研发,用科技成果引导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向质量要效益,向产品要效益。

[1]张忠伦,藏曙光,刘天旭.国有企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建材,2018(4):118-120.

[2]孙文秋实,邱伯华,张玉峰.浅谈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认识[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6):82-84.

[3]吴寿仁.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需要观念创新[J].科技中国,2019(1):28-34.

G64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24.014

2095-6835(2019)24-0035-03

翟金辉(1979—),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高级工程师。

朱义令(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员工持股计划,政府会计。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财经发展专项课题“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研究”(编号:19SCC-030)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科技成果成果
验收成果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