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避主义视角下的旅游动机及其应用

2019-11-29赵军勇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旅游者动机人类

赵军勇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1 引言

旅游一词,指的是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是一种往复的行程,完成旅游这个过程的人就被称为旅游者。谢彦君教授传统生活世界的概念包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偶然事件[1]。这些事件的汇集会造成人们的厌恶、羞耻、厌烦、沮丧和悲伤等情绪,这些事件的累加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旅游的动机。生活世界则指的是游客日常生活的世界。

当代社会与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有着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 人类深深感受到他既是家园, 是伊甸园有母亲般亲切, 对人类有求必应。同时它们冷酷无情地像是坟墓,像是竞技场,像魔鬼般恐怖。因此,人类一直在选择逃避,也许从可怕的现实,到幻觉的幻觉;也许从对环境的幻觉的过度矫饰,以拥抱粗糙但真实的起源。因此,回避已成为应对现代生活不确定性和紧张性的有效策略[2]。他乡和理想已成为人们实施这一战略的两大法宝,旅游因此更加红火了。具有异国情调和奇妙风光的后现代旅游可能适合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无助和迫切的需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维持和推动游客出游的主要原因和实际动力,同时旅游动机直接引发游客旅游的旅游行为,通过资料分析游客旅游的动机主要有: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生活方式;在得到身心的放松之后,就想寻求一些刺激,比如探险、蹦极和野营;在游客的游览过程中,发展动机和关系动机也是重要的动机;前面的四个动机都是为了实现打下基础,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 逃避主义的主要观点

段义孚认为人类逃避的对象分别是是自然、文化、混沌和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与兽性[3]。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产生了逃亡的思想,逃避繁忙拥挤的城市生活,逃避冷酷的专制政府,逃避荒诞的宗教禁锢,这些都属于逃亡文化。混沌和不清晰的状态令人困惑和困惑。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明了的东西。人们喜欢采用抽象模型而不是没有线索的“真实”,因为清晰和清晰给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人类对自己的一些粗鲁特征感到羞愧和厌恶,所以他们尽一切努力逃避这些本性。

人类践行逃避有四种路径: 首先,是空间移动, 比如暂时性的旅游和突然地离开某地, 从一个相对熟悉的地方迁徙到一个理想中美好同时还有些陌生的异地; 其次,是改造自然, 清理掉人们感到不满意的事务; 再者,是依靠想象创造出特定的物质集合, 如庙堂、大厦, 以逃避心灵中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从而寄托自己的梦想; 最后,是开创出新的精神世界,民间传说和美丽的童话可以引导人们进入快乐和幸福[2]。

逃避过程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在万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人类在残酷的现实世界和自然灾难面前选择了逃避和容忍。段义孚的逃避主义从地理与人、自然与心理、历史与社会的结合中解释了人类逃避的行为和心理本质,并推论这种逃避心理能够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和进步[2]。因此,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人类逃逸的目的地也在发生变化。逃离暴风雨,回到温暖的家,逃离都市的高层地区,逃离美丽的乡村植物园,逃离现实的痛苦,逃离虚幻的童话世界。“逃避”虽然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俱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3]。

3 逃避视角下的旅游动机

广义上来说,旅游是一种临时的、具有异地性的休闲活动,可以给游者带来愉悦。人们离开熟悉的家园,结交陌生的同伴,在不熟悉的地方徘徊,暂时放下面具投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许多学者认为,异常行为模式与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游离余天使和魔鬼之间的矛盾集合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促使他们迎合别人,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看起来像天使。因此,在旅游世界中,游客往往抛开束缚,在新的环境中容易释放长期被压抑的本我,因而旅游世界中常见的反常行为应运而生。

3.1 时间的逸出

在时间上,游客在异地所度过的分分秒秒,相对于普通生活中的完整的时间阶段而言,将会是永远的逸出或缺失,再也回不来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世界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又和日常世界紧密联系着[6]。例如你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事情你不想面对,那就去旅行吧,让它占用你的时间。同时,时间也是治愈之前困惑的最好的良药。

3.2 空间的变化

旅游世界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之处:从紧张繁华的都市到清静悠闲的乡村;从烟雨江南到广袤的北方;从绿意盎然的沿海到大漠孤烟直的西北戈壁;从寒冷的林海雪原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理想世界也就超出了人类现实世界。人们在此遗忘了自己生存的一切扭曲内容,遗忘了和他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它在两个维度上展示了一种与日常生活世界存在某种张力关系的对立[7]。在空间上,旅游世界往往暂时游离于生活世界,他的过程是先离开生活世界,再回到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离开与回归之间,旅游者自身也发生了变化。逃避主义旅游就是在看似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达到逃避的目的。因此不需要雄奇的自然美景、不需要大兴土木,不需要处心积虑,只需在原生态环境、原乡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承。在宁静世界中,逃避都市生活的无趣与压抑,现代工作的烦琐疲倦,没有现代交通的轰鸣,也没有旅者的喧嚣,只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静悠闲时光。

3.3 角色的转换

“新迪尔凯姆学说”认为,人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有“逃避者”和“反叛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逃避者面对矛盾,表现出了懦弱的一面,他逃出了主流社会空间之外,戴上旅游者面具,暂时忘却主流社会角色,以至常常作出违背常理的行为,如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等[8]。旅游者往往在旅游中扮演“逃避者”的社会角色。正是由于角色和身份的变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才会表现出普通人的理性[4]。旅游作为一种临时性的休闲活动,可以在其他地方给游客带来乐趣。人们离开熟悉的家园,暂时放下面具,不再带有普通角色的桎梏,是一种休闲活动。

3.4 内心的释放

在旅游世界里,旅游者之间的互动以旅游信息的传播为基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当人们处于这样一种旅游情境中时,完全扮演起旅游中的角色希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需要这么一个陌生的人能够排解寂寞,在旅游情景氛围中人们回归自我,尽享旅游带来的快乐[9]。旅行中那种看似美好的,实则脆弱而又短暂的友谊恰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它的出现与旅游的本质息息相关。人们只去旅行很短的时间就离开了自己的栖息地,这是暂时的逃避日常生活。旅行后,他们将返回日常生活。他们在旅行中的朋友会逐渐忘记,并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4 研究的价值

城市过去是逃避现实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远离自然的威胁,减轻了季节变化的痛苦。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各种人工设置的环境中,似乎离真实的或原始的越来越远。人类的逃避的本能再次触发。现在,人类选择了人造大都市与大自然两个端点之间——看起来更真实, 更富有生活气息, 也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2]。在这样的环境下, 由乡村和田园构成的乡土空间与以欢乐谷乐园为代表的人工现实空间分处两极。进入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开发理论需要系统创新。目前,旅游理论与理论研究在工业实践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旅游学术界对工业实践的现实关注,尤其是对与工业发展有关的深层次问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9]。科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不仅是特定时代和实践共同推动的结果,更是历史性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10]。目前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主要局限于旅游学科范围内对旅游的起源、本质、旅游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文献检索,关于旅游者逃避主义动机的研究,特别是由此产生的旅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以对未来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旅游者动机人类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动机比能力重要
动机比能力重要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