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惠共生,促进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①

2019-11-28周朝晖黄思国

中小学管理 2019年10期

周朝晖 黄思国

摘要安徽省马鞍山市通过构建“‘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为共同体学校搭建教育研究平台,形成了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新形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探索中,首先是通过对共同体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共同体农村学校的诉求开展调研,明确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其次是通过建制度、建队伍,构建了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规范发展的保障机制。最后是科学开展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研究、考试研究等,真正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研组织;学校发展共同体;教科研管理;“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考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10-0022-03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地区通过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切实加强共同体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深入开展联动互惠的教科研活动,真正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局自2016年开始启动“马鞍山市‘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工作。其中“1+4”是指“1所城区优质学校”+“4个县区的若干所薄弱学校”。共同体以教育科研为纽带和阵地,通过为共同体内各学校搭建教育研究平台,以教科研活动联动的方式来引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建设适合本校实际的科研文化,形成了一种共同体學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新形态。本文仅以马鞍山市第八中学“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探索和实践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问题导向:明确共同体学校教科研现状和发展目标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包括九所初中,牵头学校为马鞍山市第八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包括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博望区博望初级中学、当涂县大陇初级中学、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含山县第一中学、含山县运漕中学、含山县褒山初级中学、和县濮集初级中学。在共同体活动启动之初,我们首先对成员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课堂教学研究、学校课题研究、目前教育科研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共同体牵头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成员校的三年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教科研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校教科研处在无序状态,没有统一规划,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对教师没有吸引力。二是有的学校对教育科研思想认识不到位,教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缺少专业引领。三是学校对教师教科研奖励的自主权还远远不够。四是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负担很重,所以在教科研方面,老教师不愿干,中青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干。五是教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不够,教师教科研热情不高,教师以功利心开展教科研的状态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研究收效甚微。农村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的诉求也表现在多方面,如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等,其中希望共同体对学校教科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是他们的主要诉求,包括如何使教研服务教学、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把各学校分成教科研基础较好、尚可、相对较弱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形成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目标。

以处于第三层次的含山县运漕中学为例,该校地处偏远农村,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较好,在区域内有很好的社会口碑。但是由于学校教科研起步较晚,课题研究数量少、成果少,没有很好地起到对教学的引领和催化作用;学校教研形式单一,教学研究缺乏针对性;教师教学理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方法陈旧且满足于现状,教科研意识淡薄。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明确了运漕中学在教科研一体化发展中的三个具体目标,一是积极参加共同体的专项课题研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与动力;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活动,通过学科教学研讨交流、专题培训、参加教学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校现有的在研省、市级课题,争取三年内申报1~2项省、市级课题;三是和共同体学校一起,携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适合校情、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特色,进一步缩小与城区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

二、机制先行:实施共同体学校一体化教科研管理

根据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共同体学校的诉求以及发展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规范发展的保障机制。

1. 建制度:保障共同体教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共同体九所学校的负责人在共同体成立初期就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的内容、方法和措施,制定了《马鞍山市八中“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合作学校协议》《马鞍山市八中“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合作学校章程》《马鞍山市八中“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合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等管理制度,对共同体学校如何进行教科研一体化发展达成共识。

我们提出,要在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上相互取长补短,在教育资源上实行共建共享,在教科研活动上同步开展,在教科研评价上统一标准。每个学校要专门选派一名干部参与共同体的具体管理工作,牵头学校教科处负责人为共同体日常管理负责人。每学期初,共同体所有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召开碰头会,商讨教科研一体化的工作与计划;学期中,牵头学校根据教科研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教科研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同体学校对整个学期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制定下学期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目标。共同体学校相关负责人还通过各种方式就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有效课堂的实施、阶段性考试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等进行沟通。

2. 建队伍:保障共同体教师专业素养加速提升

一方面,着力开展共同体一体化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我们充分发挥共同体内名教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共同体采用名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制定了《关于组建“马鞍山市八中‘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方案》,以及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的选拔提出了明确标准,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均可参加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的选拔。经过精心评选,八中共同体成立了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信息等九个学科的16个名师工作室,引领共同体九所学校132名学员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每学年根据工作室考核办法,对工作室进行考核评比,并进行相关奖励。两年多以来,各工作室开展了150多次活动,通过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和同伴互助,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论文、微课及录像课评比中纷纷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共同体一体化师资培训。共同体的成员学校有的相隔甚远,每次集中活动,参与人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直播形式组织活动,提高活动效率,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我们通过邀请专家讲学、共同体内部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着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如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周活动和再探“微课与课堂”主题研究周活动,先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思考》《学校教育信息化蓝图—他山之玉》《“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走向》等专题报告,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参与热情非常高,每次参与人员达300多人次。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周、开设研讨课、组织专家专题报告等方式,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如《教学的智慧》《破译课堂“有效教学”的密码》《幸福教师的幸福课堂》等报告均深受教师欢迎。此外,如何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育人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也是共同体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行动探路:科学开展共同体学校一体化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共同体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提供了多种平台,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全面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发展动力。

1.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共同体学校立足课堂、研究课堂,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以教学研究周、教学研讨课、“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着力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例如:2017年12月,共同体牵头学校马鞍山八中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共同体第二届教学研究周活动,目的是通过研究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周期间,共同体九所学校的32名教师共开出了13个学科32节研究课,所有教师分学科全程参与听课、议课,每个学科都邀请专家评课指导。这种专题研究活动,目的性强,参与面广,能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如马鞍山八中开课教师葛老师认为,正是因为参加这种大型教研活动,使她“基本掌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型,收获很多,成长很多”。

两年多来,八中共同体共举办过七次不同主题的教学研究周活动,教师们共开出了一百多节研讨课。此外,以学科为单位,共同体还组织了12次主题研讨和“同课异构”活动。由于大家对每一次研讨都会精心准备,授课教师和教研组倾心投入,各学科教研员悉心指导,因此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 重视教学评价研究,提升共同体学校学生学业水平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对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有指导性作用。由于共同体内部分薄弱学校的教师往往缺乏对考试的研究,把握不住中考命题的方向,再加上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认识不够,对如何开展中考复习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为此,八中共同体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各学科的中考研讨活动,邀请共同体内的名师作中考分析,预测中考命题的方向并提出迎考策略。在此基础上,共同体学校还会以学科组为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充分发挥好考试的诊断、指导功能。

3. 组织系列评比竞赛,助推教师在研训中实现专业成长

业务评比和教学大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金石,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八中共同体通过组织录像课大赛、微课比赛、论文比赛、命题比赛等一系列比赛活动,引导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从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提升起到催化作用。例如:2017年5~7月,八中共同体举办了录像课大赛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共同体内的九所学校共有200余名教师提交录像课参与评比,经过专家们层层评选,有12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录像课都会放在共同体QQ群里供教师们下载和分享。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共同体一体化网络教研的研究,并将在一体化网络备课、空中课堂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將继续开展共同体课题一体化研究,改变目前共同体课题在申报和研究上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联动性不强、各自为政、课题研究成果不能共享等现状,真正实现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发展,从而助推每一所学校各美其美。

(编辑?谢?凡)

注释:

①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度专项课题“马鞍山市‘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Z16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