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2019-11-28张佳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传统文化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渊源。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使得治国理政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处理我国社会和世界发展所遇难题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治国理政;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这其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如何继承创新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基于此,文章浅谈一些笔者的思考。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表现

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深刻,其中很多内容对当下国家社会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從民本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长久以来的重要理念。先秦时期,孟子就明确提出“民贵君轻”,以提醒统治者要爱民惜民;秦因过度劳民伤财,徭役繁重而亡的悲剧为汉的统治敲醒了警钟;汉初,为了安民抚民,稳定社会,统治者提出休养生息,减轻徭役之举,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景之治的盛况更是垂范后世。魏征以“君舟民水,载舟覆舟”的喻言提醒唐太宗以民为重,也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直至明清之际,一批先见之士,诸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他们论断犀利,矛头直指君主专制,积极伸张民意。纵观历史,这些民本思想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精髓,也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历史源泉。

新时代,我们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创新发展,从其中汲取精华,服务于当下。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正体会“民心所向,民生疾苦”,这也有力的阐述了以民为本的内涵。不仅如此,我们党始终牢牢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底最重要的位置,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可以看出,从民本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二)从法治思想到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就有法治思想的溯源,西周时期就有“明德慎罚”的意识,春秋战国之际,各家思想众说纷纭,商鞅奉行法家哲学思想,力促秦变法革新,而后秦国实力大增,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朝代。至汉代王充提出的“德法并重”思想,明朝张居正又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清楚的认识到当时国家内政不修的原因——法之未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理念,但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古人对法治的认识和重视。

十八大以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符合我们的国情,切实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是保障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决必要条件。在谈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安石的“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充分的论证了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决不能忽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我们从传统法治思想中汲取新时代国家治理所需的智慧与精华,使得传统法治思想得以延续和升华,开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

(三)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早有关于“天下大同”的社会构想。春秋之际,道家老庄追求的“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农家推崇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并耕而食”的生活。在这其中,应属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理想为后世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礼记·礼运篇》开篇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中描绘了一种非常美好的社会状态。至近代,康有为著的《大同书》也曾设想了一个没有贵贱等级,人人平等的社会。追溯历史,可以看到“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我们也可以发现,贯通此蓝图始终是对“和”的追求,人人和睦,社会和谐,国家之间和平。

新时代,如何实现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积极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倡议真正变为行动,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欢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传统“大同思想”的新时代结晶,与传统民族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2019年3月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破解“四大赤子”,共同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既彰显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气度与胸怀,同时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原因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清楚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价值,以及它们在处理社会和世界发展所遇难题中所发挥的作用,才能更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继承与创新。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小至修身齐家,大到兴国安邦,这些思想是我们先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跨时代和跨国界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和时代精华要进行有效挖掘和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是深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在论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这也就说明了我们的发展要基于自身的历史和国情,既要立足当下,面对新时代新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探寻适合的路径和方法,也要善于从历史中借鉴智慧经验,寻求有益的启示。

(二)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新智慧新方法

十八大以来,我们发展面临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如何有效破解“四大危险”,经受“四大考验”,我们党统筹调控,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主动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同时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实为治”,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提高办事能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政清廉,以身作则。不仅如此,2019年“两会”针对脱贫攻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迎难而上,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这种“忧民所忧”的作风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升华再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深厚的理论渊源依据,是理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三)优秀传统文化能为世界发展难题提供破解路径

当今世界形势可谓是风云激荡,复杂多变,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一个大趋势,然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热点问题等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问题依然此起彼伏。面对这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立足于“和为贵”、“和而不同”、“大同世界”的思想,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与当今世界所追求的新型国际政治文明是很相符的,也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所谓“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我们尊重各国发展,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破解世界发展问题提供了路径指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和跨时代,跨地域的价值。

三、结语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重现时代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同时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我们也能从其中汲取跨时代的精华和智慧,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处理世界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评论部:習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D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3-16.

[3] 习近平.“响鼓重锤”!对这件事习近平历年两会反复强调[D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03-08.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张佳瑜 (1994.04- ),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研究生在读,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