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

2019-11-28王剑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9期
关键词:脑外伤引流术硬膜外

王剑伟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11)

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病死率、低治愈率的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受到外伤后脑硬膜与颅骨交接处的动脉血管破裂,颞骨与颞部的硬脑膜产生分离现象,伴随动脉压升高,患者出现颅压升高、血压升高,高压作用下导致血肿破裂造成急性出血,致使患者死亡[1]。近年来,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在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使用中效果显著,但两种术式的比较文献中尚不多见。本次研究已在讨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效果,现将研究的结果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依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研究组65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31±3.14)岁,男性33例,女性3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48 h,平均入院时间(22.35±2.64)h,外伤原因:交通意外24例,摔伤23例,高处坠落18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3.52±1.52)岁,男性34例,女性3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47 h,平均入院时间(23.12±2.33)h,外伤原因:交通意外22例,摔伤24例,高处坠落19例.本次研究的方法均已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外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小,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撞击、创伤造成的脑外伤;入院时间24 h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脑部器质性病变患者;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及不适宜手术患者。

1.3 实验方法: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局麻后采用颅脑CT进行血肿定位,定位后用电钻穿透标靶。将患者血肿位置视为靶心,一次性穿刺颅骨与颅内血肿,穿刺后成90°。穿刺针进入血肿内后,采用测孔引流的方式将血肿内液体导出,缓慢清洗固体血肿部分。清理完成或用进行盥洗,待液体清亮即可停止。置入引流冲洗管,注入血肿硬化剂,硬化新出血,术后每日3次进行冲洗引流,方法与术中一致。

研究组采用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入院后进行加强常规治疗,持续治疗3 d,第4天进行脑CT复查,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术中,根据CT结果进行穿刺点确认,标记血肿位置。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采用电钻进行钻孔后用穿刺针将血肿进行抽出,注入尿激酶,完成脑部外引流。引流过程中要观察冲洗液的颜色,变清后可停止清洗。置管,观察血肿处变化。

1.4 观察指标: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置管及住院时间;采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及眼动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与疗效。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具体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5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若P<0.05则认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个指标对比显著小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术后电位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低于对照组(P<0.05),电位P300波幅观察组高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眼动测定水平中NEF与RSS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疗效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良好61例、中残3例、重残1例;研究组术后良好52例、中残10例、重残2例、植物人1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研究组80%(χ2=5.435,P<0.05)。研究组共出现11例并发症(16.92%),其中再出血患者5例、切口感染6例;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4.62%)组间对比观察组小于研究组χ2=6.324,P<0.05)。

3 讨 论

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近年来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2]。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一般要求患者入院后先进行常规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该术式在术中配合尿激酶使用,可充分将尿激酶的抑制纤溶酶的功能发挥,快速水溶解血肿,缩短留置管留置时间[3]。有相关文献指出,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与开颅手术对比,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疗效显著优于开颅手术,且可有效地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着改善的作用[4]。

表1 围术期指标比较对比表(±s)

表1 围术期指标比较对比表(±s)

表2 术后认知功能对比表(±s)

表2 术后认知功能对比表(±s)

微创引流术的置管引流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出现气颅的风险。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有再出血患者出现,分析原因为由于密闭状态下,颅腔、注射器、引流装置形成完整的密闭循环,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每次进行血肿引流的时引流流量受到限制,溶栓药物推进也限制,故需多次进行,反复的给药与引流易造成再出血现象[5]。造成再出血的诱因为骨小孔失去帽状腱膜与肌肉的吸收作用]。因此两组手术时要注意该问题,但总体总结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个指标对比显著小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电位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低于对照组(P<0.05);电位P300波幅观察组高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眼动测定水平中NEF与RS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研究组80%(P<0.05);研究组共出现11例并发症(16.92%)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4.62%)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显著,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对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猜你喜欢

脑外伤引流术硬膜外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