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职业化建设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9-11-28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执业职业化会计师

孙 杰

2019年1月10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经研究决定,2019年为行业“职业化建设年”,将职业化建设作为年度核心工作开展。职业化既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注册会计师职业化建设是一个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注册会计师职业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职能。

职 业 化(Professionalism),是指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Code of Conduct)、职业素养以及匹配的职业技能。进一步讲,注册会计师职业化,就是不断健全注册会计师职业制度,持续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在201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中注协就把“行业职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定为行业发展四大目标之一,并将其放在所有目标之首予以突出。2019年中注协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和中注协会长赵鸣骥也都强调要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化工作。2019年伊始,全国行业党委和中注协更是把职业化建设定为行业活动年的主题,将职业化建设作为核心工作来开展,把其重要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职业化发展的多个角度出发,结合行业从业经验,试述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化建设的措施。

一、推进诚信建设,夯实发展基石

诚信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本质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中国商界自古以来就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传统。早在2002年,中注协就出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确立了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行业建设指导思想,要求行业从业者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理念,提升行业诚信水平,构筑行业发展基石。

然而,近些年曝光的一些重大经济案件中,部分注册会计师丧失原则,与委托方恶意串通,粉饰业绩,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不仅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损害了行业形象,行业诚信问题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针对注册会计师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原则,强化约束管理,持之以恒抓稳抓牢诚信建设这一要旨,切实提升行业诚信水平。一是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推进信用记录建设,规范信用信息的共享使用,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诚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构建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违法违规信息,建立失信人员“黑名单”,提高信用档案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三是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倡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与税务征管系统、社会信用管理平台等系统对接,数据实时共享,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全覆盖和及时动态更新。四是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活动。通过理论引导、实务评价、案例剖析等多种方式,从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两个方面抓好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培养,帮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深化准则建设,完善执业标准

执业准则体系代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标准,是行业赖以生存的技术基础,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发展以及投资者利益。中注协于1994年成立独立审计准则组,并在此后两年分两批颁布了共计21项准则,初步形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基本框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日益紧密,业务往来日趋频繁,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显得尤其重要。在此背景下,中注协自2005年开始推行国际准则趋同,于2006年颁布了趋同后第一版执业准则,并在2010年和2016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逐步建立起了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执业准则体系。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执业准则体系仍旧不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不时遇到新的盲点亟待解决,经济形势变化导致执业环境发生改变,部分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必须持续深化准则建设,完善执业标准,促进提升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增强审计报告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及时跟进准则修订。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梳理行业反馈的共性热点问题,组织审计准则委员会讨论,研究业务特点和执业要求,广泛征求行业意见,适时更新发布新版准则。二是侧重审计准则应用。通过丰富各类指引、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作为准则的补充,指导注册会计师正确理解和运用,弥补审计准则只对审计程序作原则性规定的不足,提高可操作性。三是持续推进准则国际趋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考虑我国国情及经济环境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道路,同时注重准则等效,为事务所走出国门铺平道路。四是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密切关注国际准则发展动态,加强国际互动交流,主动加入制定国际准则队伍,反映中国对准则的诉求和意见,提升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

三、强化人才培养,积蓄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和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每考察一个行业,都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提出职业化建设要求,督促提高职业化水平。他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

注册会计师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职业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强化人才培养,练就过硬本领,打造强有力的职业化人才队伍,同时鼓励其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发挥作用,才能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好行业“入口关”。注册会计师考试是职业准入的重要环节,作为财会领域顶尖考试,每年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面临各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特殊的机考环境和井喷式增长的考生数量,对考试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科学设置考试科目,不断优化试题结构,合理界定考试难度,提高试题考察的科学性、表达的规范性和测试的区分度。另一方面要强化考试安全,应用高科技手段,严厉打击考试作弊。如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辨别考生身份;安装电脑防窥膜,防止近距离窥视;利用无线电屏蔽仪,拦截电子信号。此外,还应当改进考试服务,体现考生友好导向。如开发移动端报名系统,使考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一站式”报名;增添考点选择模块,就近安排考场,便利考生出行;在重要时间节点向考生推送短信提醒,避免考生错过关键讯息。

二是强化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促进注册会计师更新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保持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结合会员信息管理系统,为会员配套创建精细化档案,对执业信息、业务专长、研究方向等进行动态记录,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每名会员提供私人订制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要拓展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提升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贴近实务,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互动教学,在观点碰撞中取长补短,达到学习共赢的目的。

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事项相互交织、异常复杂,注册会计师面临越来越多的“跨界”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通过会计审计知识无法解决,如承接破产管理人业务需要法律知识,开发财务审计机器人需要计算机技能等。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扩大学习面、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为社会、为经济服务的领域、范围及方式方法,成为具有多维度思维和综合型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四、严格执业监管,净化执业环境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体现了行业职业化水准,关乎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始终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7和2018年,中注协连续两年将质量提升作为行业活动年的主题,把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作为行业工作的主攻方向,推进行业依靠执业质量等内生动力驱动发展,足见对执业质量提升的重视。

从行业当前监管现状来看,大部分注册会计师能较好地执行执业准则,防范系统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执业质量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少数事务所在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计准则执行未完全到位、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风险导向审计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具体审计业务的执行中,存在实质性审计程序执行不足,重要审计取证不充分,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恰当,审计报告披露不规范等情况;极个别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严重违背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因此,监管部门必须高悬利剑,严格执业监管,对新设立和新合并、人员和业务变动频繁、承接业务数量与事务所人力资源和规模明显不匹配、低价恶性竞争、受到投诉举报的事务所开展重点检查,加大对执业活动中违法违规和违反执业标准行为的处罚惩戒力度,不护短、敢碰硬,切实维护行业秩序,净化执业环境。同时,通过执业质量检查公告等方式公布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提醒和警示行业提升执业质量,提高执业质量检查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威慑力,树立行业监管权威,赢得社会公众对行业检查的认可和信赖。

五、关注会员需求,维护会员权益

会员是协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会员,就没有协会。注协的职能是: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其中,服务置于所有职能之首,其他三项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属于服务的延伸。注册会计师是职业化建设的主体,注协作为会员的“娘家”,必须做好会员服务工作,时时刻刻关注会员需求,尽心尽力满足会员诉求,切切实实维护会员权益。一方面,在日常调研走访过程中,要了解会员需求,广泛听取意见,筛选迫切诉求,将其作为工作方向,制定配套措施予以跟进。另一方面,在行业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思考,主动谋划,挖掘服务抓手,揭示服务不到位之处并加以改进。

一是积极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改善会计审计服务营商环境。规范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招投标管理,整合甚至取消各部门(单位)、各市县自行设定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资格备选库,打破业务壁垒,限制最低价中标行为,实现会计审计业务市场公平竞争。支持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建设,为会员在落户、购房、医疗、子女入学入托、配偶就业等方面争取切实的优惠政策。

二是集中行业资源,为会员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支持。设立专家咨询邮箱,征集从业人员执业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分类汇总,提交各相关专家委员会解答,并及时反馈。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组织行业专家座谈研讨,形成专业意见,以专家提示的形式通过协会网站、公众号等媒介发布,供行业参考。

三是深入开展增值服务,让会员享受实质性优惠。坚持需求导向,以最大程度惠及会员为宗旨,由注协牵头,与货物和服务供应商洽谈合作,为会员提供金融、生活、购物、出行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和服务,强化对会员的关爱,增强广大会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六、加大行业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广告宣传一直处于禁区。《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二条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3号——提供专业服务的具体要求》第三十七条均明文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通过广告或其他营销方式招揽业务,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如此,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禁止注册会计师行业向公众传递信息,只要做到客观、真实、得体,维护职业声誉,适当的行业宣传亦非不可,关键在于方式方法。从行业实际来看,有两种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拍摄行业宣传片,以视频、照片为载体,介绍行业的主营业务、服务理念、人文历史等方面,树立行业形象,打造行业金名片。例如,中注协于2017年组织拍摄了行业宣传片《永动的脉搏——我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穿插讲述四则小故事,展现出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与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各领域息息相关。宣传片增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化了市场和公众对行业专业服务价值、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种类的了解和认知,实现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引起了广泛反响。

二是通过工作抓手发挥宣传效能。例如,2018年,浙江省注协抓住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8——2020)》这一契机,推出行业《陪伴小微企业成长“无微不至”行动计划》,组织、倡导、引领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为全省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甚至免费的服务,以服务为载体,通过服务开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信息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众多杂志、报刊以及网络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转载,行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也反哺了事务所,成为事务所的忠实客户。

七、加强非执业会员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中注协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注协有执业会员106798人,非执业会员143812人(其中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601人),个人会员超过25万人,达到250610人。其中,非执业会员人数占会员总数的比例达到了57.38%,大大超过了执业会员人数,且结合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这种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上述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会员在政府相关经济部门、金融机构、管理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任职,以有别于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方式融入到服务国家建设的洪流中,成为行业队伍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化不仅仅是执业会员的职业化,同时也是非执业会员的职业化,必须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服务和管理。一是改进入会流程,开启24小时全天候入会服务,实现网上入会,随时申请、随时办理,方便会员入会。同时化繁为简,免除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减轻会员负担。二是强化继续教育,设置科学合理,并且与非执业会员相适应的课程,促使其持续更新职业知识,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三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促进非执业会员与执业会员之间、非执业会员之间的交流,探讨实务,分享经验,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四是探索制度革新,打通执业会员与非执业会员之间的资质通道,破除非执业会员向事务所的流动障碍,实现资质有序衔接。

猜你喜欢

执业职业化会计师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