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学习辅导

2019-11-28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实验初中

中学政史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实验初中

骆新强

【内容概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讲述的是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战争、革命与危机是贯穿其中的三条线索。战争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革命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危机指的是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面对危机,美国选择了实施新政;德、日等国选择了法西斯专政,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

【知识梳理】

一、战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结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失败后陷入被动。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战,加入协约国一方;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和会。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内容包括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等。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等国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为了摆脱危机,它们进行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此外一些大国为了自身利益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小国利益换来暂时和平,甚至将祸水东引苏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全面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扩大: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战争形势逐渐扭转。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幸运的是,反法西斯力量赢得了战争,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法西斯主义在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对其要保持警惕,防止其死灰复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共谋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做了初步安排。

二、革命

(一)社会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列宁和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政治上建立苏联,是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作出的宝贵探索。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果断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通过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大探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是,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二)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甘地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由于甘地为印度独立作出杰出贡献,他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

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企图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经过埃及人民的斗争,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大地产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主要的经济命脉,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却孕育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始于美国,开始的标志是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此后,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破坏不亚于一场战争。事实上,1929年经济大危机直接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大力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等等。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

(二)经济大危机与法西斯专政

1.德国法西斯的建立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蛊惑宣传。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次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他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上台以后,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以加强思想控制,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希特勒还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战争的阴云笼罩欧洲。

2.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内外矛盾激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墨索里尼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拓展提升】

一、战争、革命与危机的关系

学习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战争、革命与危机是贯穿其中的三条线索。三条线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战争引起了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革命的时机成熟了。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引起战后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涨。其次,危机引发了战争。经济大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到处侵略扩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留给人类最惨痛的记忆,也是世界史学习的重点。将两次世界大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牢记和理解这部分内容。在知识梳理部分,已经从战争的酝酿、过程、影响、战后秩序的安排等多个角度全面梳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此外,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是战争中出现的新式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坦克、潜艇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原子弹等。

三、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墙头草随风倒”,作为三国同盟的一员在战争开始后却加入了协约国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的表现也“不靠谱”,战场上一败涂地,早早宣布投降。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败亡。

四、五年计划走向世界

五年计划是苏联的一大发明。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但是,五年计划不唯苏联独有,而是一种世界现象。斯大林曾说:“五年计划的国际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五年计划不仅是苏联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事业。”事实上,不仅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效仿了苏联的五年计划,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学习苏联,制定了五年计划,或类似的七年计划、四年计划等。

苏联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尤其优先,走的是一条“先强国、再富民”的发展道路。这导致苏联此后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和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苏联人民长期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总的来说,苏联的“一五计划”和随后的“二五计划”大获成功,使苏联短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这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后来苏联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扩大为多国,东欧诸国和中国、朝鲜等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也效仿了苏联的五年计划。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的“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五、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代表作《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看似杂乱无章的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达到平衡,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此后100多年,“自由放任”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圭臬,一直到1929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中,国家干预理论得到重视。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充满信心地说:“我将要求国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此后,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开始了。

六、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专政

在经济大危机中上台的罗斯福和希特勒开出了不同的药方,罗斯福新政是救世良药,法西斯专政则是毒药。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缓解了危机,解决了就业,防止了社会动荡和法西斯势力的上台,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走出经济危机的美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希特勒上台后专制独裁、扩军备战、驱赶屠杀犹太人,使德国成为“战争策源地”,最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世界拉入战争的泥淖。

【典例解析】

例1.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凡尔登战役,注重考查时空观念。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关键信息。凡尔登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保卫战、诺曼底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故答案为A。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条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另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凡尔赛条约》,注重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条约上签字。故答案为D。

例3.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

A.整顿金融体系 B.建立社会福利体制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注重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提高就业率”,罗斯福新政中,大力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公路、桥梁、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故答案为D。

例4.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解析: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故答案为C。

【模拟练习】

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 )

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2.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内容,其搭配正确的是

( )

A.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失败而告终

3.对俄国十月革命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表述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C.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中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 )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点是

(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讨论了消灭法西斯的问题

7.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

( )

A.经济大危机 B.希特勒上台

C.日本轰炸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世界大战

8.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汇聚成正义的洪流,相互借力给力,同仇敌忾,击败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这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是指

( )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欧洲联盟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明确要求将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性文件是

( )

A.《开罗宣言》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0.“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帝国主义即战争”,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马列主义真理。20世纪人类曾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

【探寻根源】

(1)“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那么20世纪人类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史料解读】

材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2)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又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苏联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上,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概述以上材料是如何评价中苏两国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

【探究感悟】

(4)为了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全世界的安宁,请你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C 6.B 7.A 8.D 9.A

10.(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目的:摆脱经济危机,进行殖民扩张。

(2)《联合国家宣言》。政治上: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

(3)苏联军民付出巨大的牺牲,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苏两国军民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彻底抛弃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想,避免战争,维护和平;进一步完善联合国机构,公正、公平地调解国与国的纠纷;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停战一百年之后,美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普遍记忆仍离不开史努比
二战对人类文明和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二战对人类文明和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数字对调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人权宣言》的影响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
小动画·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