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课堂讨论变成“逗你玩”

2019-11-27杨先武

江西教育B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宝地逗你玩奇迹

杨先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教师已认识到应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角色转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看到的却常常是另一番景象:有些教师依然不肯放弃课堂上的主宰权,在教学设计和施教过程中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而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在课堂上落实个人的认知和见解为旨归,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有的教师力图用精心安排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其思维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还有的课堂讨论根本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状况不单出现在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名师的课堂教学也时有所见。

如某著名特级教师在执教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时安排了一次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温晴”“宝地”“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中选出一个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是“宝地”,有的说是“温晴”,有的说是“有山有水”,有的说是“奇迹”,还有的说是“理想的境界”。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讨论却毫无结果。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1:我觉得应该是用“温晴”这个词,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济南的冬天“溫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接着就先总后分地谈起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

师:好的,听她的发言,关键词咬得很准。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构,然后文章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都点到了,值得表扬。好,继续来。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认为应该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因为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舒适地度过,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

师:嗯,好!有那么温暖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继续。

(生3举手)

师:请你来。

生3: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因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说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没有山水的衬托,这个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阳光,还有温暖的怀抱,才给人一个最值得享受的季节,不仅是有气候的温暖,而且有温暖在心里流淌。

师:啊,是的是的。有山有水,而且气候是那样的温暖,让每个人心里都有笑意,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好,继续。

(生4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4:我觉得应该是用“奇迹”,因为“温晴”“宝地”或者“有山有水”,在江南的一些地方都是比较常见的,只有在北方才用“温晴”,如果光用“温晴”“宝地”“有山有水”,不足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正因为它“温晴”,所以才让人感觉这是一种奇迹,也正因为它让人感觉非常奇妙,所以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觉得“奇迹”是最能概括的。

师:你是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逐步进行推理的,只有“温晴”才能够创造“奇迹”,因为“奇迹”而形成“理想的境界”,好,谢谢你!

在这场讨论中,学生的发言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而是在自说自话。教师则只有廉价的表扬,对发言的内容却不置可否。由于谁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最后只能由教师得出结论:济南的冬天特点是“温晴”。其实,文章开头已经点明了这一特点:“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可以说,讨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毫无必要的,而执教者却人为地将其复杂化,故意把体现季节特点的“温晴”与无关季节特点的词语搅和在一起(如“有山有水”并非在冬天才见到,与季节特点根本不搭界;“奇迹”和“理想的境界”更是与“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沾不上边)。学生被老师牵引着在几个词语间绕圈子,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这与其说是课堂讨论,不如说是在“逗你玩”。

诚然,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并能促进课堂上的“生成”,但这种讨论应服从解读文本的需要,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而在这堂课上,执教者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没有引导他们认真领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没有品味语言文字丰富的意蕴,没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虽然课堂上开展了“活动”(用执教者的话说,课堂教学要做到“活动充分”),学生的发言也很踊跃,但这种“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是一种无效“活动”。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宝地逗你玩奇迹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画与理
难以预料 逗你玩
什么构成了奇迹
凤栖宝地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