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2019-11-27陈美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氧池护岸净化

陈美杉

(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200)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要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1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为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支撑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而水环境是居民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目前,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水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环境保护能够促使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证[1]。

1.2 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维持河流生态平衡

河道是水环境的主要载体,河流也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源,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河流生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气候进行有效调节,给人们营造更加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在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有效保护水资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河道改造治理中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河道治理中,形式过于单一,治理理念落后,将水资源与水生态分割,忽视了水环境的保护,严重影响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污水系统规划与建设未能同步进行

近年来,随着雨水污染改道工程的建设,排入河道的污水日益减少,但污水乱排现象没有完全杜绝。很多城市排水管道采用雨污混合方式,虽然能较快地排出雨水,却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

2.2 生态护岸技术难推广,河岸改造过于硬化

目前,生态护岸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受传统河道设计理念的影响,设计人员过多考虑河道防汛防洪、排涝功能的实现,河道两岸采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进行硬化,避免洪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这种做法虽然达到了河道两岸稳定和洪水归槽的目的,却割裂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降低了水资源的净化能力,导致整个生态循环系统被损坏。

2.3 河道断面改造过于单一,影响生物多样性

在自然的河流断面上,河流底部较为复杂,浅滩与深潭相间,生存的生物也不相同,它是生物群落的栖息生长之地。但是,改造后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单一规则的断面形式,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河流中的生物很难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水环境中生物不断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2.4 河道裁弯取直,破坏水生态循环系统

以往河道建设看重实用性,淡化了生态性,一般对水环境进行改造时,通常选择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转变水流方向。河道裁弯取直,虽能可以提高流速,方便通航,但阻碍了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不利于水体自然净化和生态环境改善。河道处于弯曲状态,能够丰富水环境生态,有利于生物繁衍,有效保护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3 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3.1 科学规划先行,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技术

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在规划设计中克服传统观念,强化生态、环境要求,以生态性、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实现资源利用、环境生态的有机结合。要汲取其他水环境治理先进国家的优秀经验,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不仅能固土、防止河岸塌方,还能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是一种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坡形式。应积极采用生态型护岸结构方式,种植植被保护河岸,充分利用植物的固根、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等功能,降低洪涝对河堤的破坏力,有效地涵养水源,切实保护河道环境。

3.2 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和河道分散点源就地净化处理方式

当前,人们可以采用自然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和污染分散点源就地净化处理的治理方式。套利用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对河道水体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缩短建设周期,降低运行维护成本,避免臭气、污泥等二次污染,净化的同时修复水体自然生态,建立健康的水循环生态圈。同时,因地制宜建造生态型河道污染处理系统,对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就地净化处理,经深度净化处理的出水返回受纳水体,保证水污染治理成效[2]。目前,这种生态循环治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河道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3 稳定塘处理技术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把稳定塘处理技术称为氧化塘技术或者是生物塘技术,具体指的是通过环境自净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建物。稳定塘处理技术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域的净化过程很像,一般都是将土地改造成合适的池塘,并且周围修筑围堤和放渗透层,通过池塘里面的微生物来净化污水,通过菌藻的化学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

3.4 加强对控源截污技术与底泥底泥处理技术的应用

源头控制和污染拦截包括截流结构、应急处理净化池的建立、生态大坝净化装置的改进。工程污染截留措施不能完全解决城市黑臭河流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污水截流系统。作为综合整治水环境的一项优先措施,污水管网应建在河流两岸,对污水进行截留,同时污水应输送到主管道,然后运输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人工湿地、净化塘等进行深度处理,并回补河流,给水环境减负。

4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的技术分析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改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其装置包括反应处理槽、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池和斜管沉淀池等。每个厌氧池、缺氧池、不饱和池都包括一道隔水墙与一道过水墙,每一隔水墙的底端都设有进污水的过水间隙,且过水墙的高度沿着从厌氧池向接触过滤池的方向依次降低。斜管沉淀池面设有过水侧壁,过水侧壁的高度小于相邻好氧池的高度,大于相邻脱氮池的高度。

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三种有益效果。第一,每一道水墙的底端设有用于进污水的进水间隙,每一过水墙的顶端设有用于排放污水的过水间隙,这样污水通过对应的进水间隙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斜管沉淀池、脱氮池、不饱和炭池及接触过滤池,浸满之后再从对应过水间隙排出。第二,斜管沉淀池的过水侧壁的高度小于相邻好氧池过水墙的高度,大于相邻脱氮池过水墙的高度。因此,污水以自身重力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流动在反应处理槽内变为迂回流动,无需使用多级提升设备和回流设备,从而降低设备投入,节约成本。第三,无需额外规划场地来安置多级提升设备和回流设备,大大缩小设备占地面积,节省了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装置结构优良,其中,碳系载体生物滤池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多个好氧池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碳系载体生物滤池系统结构

图2 多个好氧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结构

总的来说,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被大范围使用。

5 结语

在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水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按照每个城市、每条河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此外,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技术,转变河道治理理念,调整和优化河道设计,以确保社会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氧池护岸净化
基于氨氮的低曝气控制策略与应用效果分析
农村生活与生产综合污水生物处理的A/O工艺启动策略与特性研究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焦化废水硝化系统受冲击后恢复系统稳定参考实例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甲醇污水站QWSTN法北池系统COD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