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11-27宁玉权

读与写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教师

宁玉权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盘龙第一小学 四川 广元 628001)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沉”人课堂,“溶”于学生之中,营造一个宽松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把每个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尊重、鼓励、信任他们。解放他们的思想,放开他们的手脚,提倡探索,鼓励创新,真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眼、手、嘴、脑、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向、敢做。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鼓励他们进步,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解放自己、轻装上阵、放飞思想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井发展问题。这样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3.利用教学知识特点,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数学是最完整的结论确定形式的题目,基本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指导认知结构同化,旨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积极参与,取代学生智能机械模仿,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例如,适度的变量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发展。具体方法包括:(1)条件变化;(2)问题变化;(3)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训练问题可以由老师设定,也可以由原来的练习来改变,使之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使不同的学生能够思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力,从而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例如:有200名学生乘车旅行,每辆车需要6人,租金是15元,每辆车需要8人,租金是16元。如果让你联系租车,你会怎么租车?在这种训练中,对于数学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找到答案,并尽可能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使答案不重复不遗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充分认识他们的成绩。这样的培训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的过程。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对学生 创新能力的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 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结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来。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