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在古诗词的“冲浪”中大放异彩

2019-11-27江苏南通市文亮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5期
关键词:冲浪王维瀑布

曹 燕 (江苏南通市文亮小学)

古诗词是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根基,也是怡情育心的主要渠道。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度偏重记忆,学生往往被迫学习古诗词。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都有成长。

一、设置场景,培植学生的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在小学阶段要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古诗词教学同样也可成为学生展示想象力的平台。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直接从文字读出场景的能力稍微逊色;另外古诗词的文字相对现在的文字而言,尽管简洁一些,但大多夹着一些相对生僻的词汇,学生理解起来又多了一层困难。如教师将诗词的场景复原,就会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学生能借助情景将相关的文字通过想象复活。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先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经到庐山观看瀑布,并写了一首有名的诗。接着教师问学生,想不想也看一下壮观的瀑布,教师顺势将庐山瀑布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瀑布飞流奔腾的壮观景象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流淌的气势。当教师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时候,学生不用看视频,就能想象出文字所描述的景象。场景,给学生的想象搭建支架,使他们更容易进入诗词的内核。

二、运用对比,激发学生的判断思维

学生学习古诗词要有一个大致的网络知识体系,一方面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也便于运用及能力的生成。网络型体系,往往是运用对比的手段将同一类型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的机会,一个对诗的内涵进行判断的机会。所谓判断,就是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对古诗词进行分析、辨别、断定的过程,它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教师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会去比较它们的作者为谁送别?送别的人要去哪儿?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比较学生再去判断两首诗的优点与不足,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如有学生说,王维写的送别诗不如李白的好,因为王维这首诗多了一份悲凉,送别要欢欢喜喜,要期待美好。不管学生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但“比较”开阔了他们的阅读视域,让他们的思维往深处漫溯。当教师将王维的这首诗的背景进行解读后,学生知晓元二要去一个充满悲情的地方,而诗人又恰如其分地将情与景交融一体,这与他们原有的认知形成一定的冲突,进而生成新的思维,有了新的判断。

三、巧妙设问,催生学生的分析思维

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古诗词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也是思维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持生本立场,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不同问题,不断将思维从诗歌的表层引入诗歌的内部,即将学生的分析思维进一步拓展。分析是学生在思维中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看似独立但又相连的部分进行研究、认识的过程。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例,本词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没有多少难懂的词汇,学生能读懂大致的意思,但要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情感与背景,教师还要铺设一系列的问题串,将词的画面与内涵对接起来。首先教师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辛弃疾这首词为什么没有他的其他作品霸气;三个孩子都很好,为什么说“最喜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也用“卧”,为什么不是“坐”着。很明显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对文字的理解,也有对整首词背景的解读。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会做具体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也有学生提问,“溪上青青草”,为什么不是“溪边”?那么小的儿子,在溪头独自剥莲蓬,辛弃疾不觉得孩子很危险么?这些问题又将学生的思考推入词中新的境地,也让学生更多元地分析这首词。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汲取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让学生的能力与诗词的魅力一起绽放美丽的光泽。

猜你喜欢

冲浪王维瀑布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瀑布之下
冲浪少年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瀑布
跟踪导练(二)
弗兰克与滑板
瀑布
智力大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