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学前沿动态在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抗击八国联军》

2019-11-27

中学政史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子目义和团清军

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教育部审定的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已经逐步投入使用。新教材体现新的时代性,也体现了对史学前沿的研究。笔者在本文将旧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的内容进行比较,谈谈史学前沿动态在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两课的核心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庚子之变”,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哪些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呢?仅从题目来看,旧教材强调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而新教材则强调抗击八国联军,重点落在“抗击”二字上。

旧教材共两个子目,新教材则分为三个子目。旧教材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介绍了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前来镇压义和团。至于义和团到底是怎么反帝的背景交代不明。这一部分在新教材中成为单独的一个子目:“义和团运动”,讲述了起源、过程以及局限性。对比来看,新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旧教材第一个子目“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共两段。第一段写的是义和团“廊坊大捷”,第二段则写的是八国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后,一路向西攻下北京。就字面来看,义和团“廊坊大捷”时大沽炮台尚未沦陷,那么联军是怎么到达廊坊的?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而来,清政府的态度如何等这些问题此处交代不清,忽略了关键内容。旧教材的重心是联军如何侵华,在中国又犯下了多大的罪行,而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人民的抗击过程不甚关注。

新教材与之对应的是第二个子目“抗击八国联军”。新教材的表述,范围更广,且重心落在“抗击”二字上,抗击联军的主体包括义和团和清军,仅用一句话描写联军的暴行,且段末所附联军暴行的图片只有两张,可见新教材的重点已经偏向中国人民是如何抗击侵略的,而不是以往只注重宣传列强多么残暴。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敢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就本子目的内容来看,明确了清政府“对外宣战”以及清军的抗击侵略活动,相比旧教材内容更为丰富,故事性强,也更为接近史实,体现了史学前沿动态。

旧教材第二个子目“《辛丑条约》”共两段内容。第一段列举了条约的重要条款,第二段则是条约带来的影响,并在辅助栏目中讲述了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故事。

而新教材与之对应的是第三个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也分为两段,编排与旧教材相同。在条约内容中,新教材增加了“分39年还清”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总体来看,改动不大。新教材同样在辅助栏目使用了相同的故事。旧教材在编排上深受传统“革命史观”的影响,对于关键内容交代不清,给学生学习和理解那段历史造成很大困难。新教材则有很大的改善。

此外,新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义和团运动和清政府的态度鲜明,对此教师在教学时是较好把握的。然而对于清军的态度却隐晦不明,尤其是关于聂士成,这是本课出现的唯一一个清军将领的名字,究其原因,无非是其官位高以及在本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历史上从廊坊战役到天津保卫战,无不充斥着聂士成和他率领的武卫军的身影,然而教材中他的出场也是他的谢幕,“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事实上,聂士成是个“敏感”人物。他认为义和团是祸国殃民的,一直主张剿灭义和团,与之素有嫌隙,即使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聂士成与义和团也是争斗不断,以至于其自称“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聂士成和清军事迹的拓展和评价,非常考验教师智慧。

新教材能够体现史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较旧教材更为客观和充实,体现了史学研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同时,新教材也受限于意识形态等问题,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不能完全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去,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子目义和团清军
通风空调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分析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蒙古人为何打不过清军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从《历史三调》谈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三种历史研究法
廊坊义和团运动历史探究
章节体志书目与子目层次的标示
义和团怎样害死了民族英雄聂士成?
浅谈历史教学中子目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