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 推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019-11-27薛剑英

名师在线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分数情境方法

薛剑英

(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问题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停留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否则将会失去探索的动力和创新思维,所以学生的学习应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开始,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应着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学生只有在好奇心和数学眼光的驱使下,才能敏感地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源于好奇,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原动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由好奇引起问题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而应为学生营造特定的环境或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好奇心,由好奇产生问题,并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这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

例如,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笔者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与学生进行一场对抗赛,师生互相出一组题,学生可以分组完成,教师单独应战,看看哪一方的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在对战中,学生的兴趣高涨,尽管分成几个小组来计算和判断,学生的速度仍比教师慢。在验证师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后,有不少学生质疑教师肯定不是每一题都是通过除法计算来判断的,他们指出“其中一定有什么规律”。笔者引导学生提出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列举、观察等手段尝试寻找规律,学生的学习由此展开。

在这一案例中,游戏是推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因为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单枪匹马,按照常理,教师获胜的概率很低,但对抗过程中教师的胜出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他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一定有巧妙的方法。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

二、依托情境,孕育学生提出问题的好背景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生产生问题的重要场所,在恰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激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与现实相联系,从而发现问题[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效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推动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产生数学问题。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大头儿子上学去了,走之前在桌子上给爸爸留言:昨晚妈妈做的比萨饼我已经吃掉了( ),剩下的留给你们作早餐。在留言字条上,大头儿子吃掉的部分被水渍弄模糊了,但是情境中比萨的形状清晰可见。于是在观察情境图后,不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头儿子怎么表示吃掉的饼”,问题由此产生。在思考中,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大头儿子吃掉的部分,有的说“将饼平均分成3份,吃掉其中1份”,有的画图表示,还有的直接用分数表示,也有的学生自创了表示方法。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表示方法时,学生不但认识了分数,而且初步体会到分数的含义。

这个问题由情境而起,情境给了学生很好的认识分数的背景,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这驱动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表示自己的想法,以此构成了本课教学的基础。水渍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有空间来思考,也让学生在好奇的驱动下自然地提出问题,并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

三、孕育氛围,养成学生善于质疑的好习惯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独立空间,让每位学生独立面对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促进问题的多元化,才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是跟随大流,习惯于等待别人的答案,或人云亦云,那么他们的学习难免落入机械的接受和模仿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如此,如果全班学生想问题的角度总是一样的,便会产生不良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推动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让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和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教材中的情境图,并确定一个位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述这个位置。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位,用不同方法表示出了这个位置。交流过程中,学生展示出来的定位方式很多,而且学生能够解释清楚自己的方法。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产生了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这些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矛盾,有的是从自己的角度看的,有的是从前面反方向来看的,应该统一起来。有的学生提出:需要有统一的规定避免产生混乱。在这样想法的推动下,教师引导学生统一尺度:从观测者角度来定位,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来确定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定位了,在之后的学习中,笔者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确定的位置,数对逐步成型。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形成发散思维,但经历了无序和无规定后,学生体验到统一定位方式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清楚地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和顺序,这也为他们之后“创造”出数对的方法埋下伏笔。如果学生只满足于解释定位方式,没有质疑多种方法的矛盾和混乱,他们就无法提出统一方法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已初步具备质疑的习惯,这是推动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基础。

四、善于追问,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含金量

问题的来源很多,有源于好奇的,有源于方向思维的,也有源于对比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学习方法,这也是推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笔者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百分数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学生在学习中根据份数认识了百分数,但在小结环节中,学生提出了问题:既然分数能够表示具体的数量,也能够表示分率,而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都是百分数,而分数很少呢?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交流,学生结合实例发现百分数相对于普通的分数更便于比较,人们能很快感知到百分数的大小等优点,而且他们发现生活中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具体数量的时候不多。一些学生还将一些生活情境中的百分数换算成分数,在对比中学生发现用分数确实不及百分数方便。

结 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推动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并在丰富的学习过程中促进问题质量的提升,这样在数学课堂上才能出现大量有效问题,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分数情境方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