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审美课堂构建的策略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的文本

杨 帆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真善美”永远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方向,美育自然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内容,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美育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异彩纷呈。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因各种社会和考试制度的制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丧失了应有的审美精神,一个个“快餐式”的“问题”和“解答”代替了对文本的体验感悟过程,教师的“押题”和学生的“练技”让审美花朵枯萎,于是语文课变得特别枯燥、程式化。这种知识本位的语文阅读教学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精神的培养,使当下很多学生成为审美的“弱者”,这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也有悖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每位致力于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都要重拾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自觉探索审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构建美学语文的诗情课堂。

一、语文审美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聚焦课堂审美式的阅读教学

(1)创设审美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审美教育亦是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是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课阶段的情境,一般可以采用问题提出、故事引述、视频播放、悬念设置、情感抒发、活动展开等方式营造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

(2)精析作品“美”点。“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赏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所谓趣味。[1]”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寻找作品中的“美”点,并精确地分析其中蕴含的情趣,使学生感受作品中至真、至美的形象,从而让学生领悟美的真谛、人生的意义和高尚情操。

(3)强化审美积累。“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形成绝不是建立在知识的沙漠上,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展开记忆积累,以此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绪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让学生或记警句、或记精彩片段、或记整篇文章。

(二)拓展课外审美阅读

由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限,加上经典作品距离学生时间久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自然无从谈起。所以,语文审美课堂构建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多多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各类人物的不同人生经历,并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人物思想情感特征。学生通过《三国演义》《红楼梦》《飘》认识历史的宏大画卷,通过《阿Q 正传》《巴黎圣母院》认识人性,通过散文、诗歌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和作者的人文情怀。中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方能真正形成审美能力。

(三)掌握审美的基本方法

“中学生因为教材选文所限和课外阅读面相对狭窄,其小说审美心理并未与时代同步,基本上还是传统审美心理。”审美活动的展开需要审美主体具备应有的生活经验、思想境界、艺术表达方法及技巧,也就是说,中学语文审美课堂构建一方面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敏感深刻的思想情趣;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学生审美的基本技能。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准确认识作品表现美的方法和技巧。

(四)鼓励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性。”审美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心理活动,创造美是这种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美、审美及创造美自古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文审美教学中,师生双方能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智慧,甚至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审美课堂中的反应,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文学作品再创造活动,如改写、续写、改编作品、独立创作等。

二、语文审美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美的传承活动,语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美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如果自身审美能力不足,便无法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自然谈不上构建中学语文审美课堂,对学生的美育工作将无法展开,语文教学也将陷入枯燥乏味的说教中。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科学地运用美学知识教学育人。

(1)强化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的基础是感知,即从事物表象认识开始,唤起自己内心的认同,产生一种美的愉悦感。语文审美课堂要求教师从文本语言着手,一方面深入课文的一字一句,让学生零散地感知文本审美对象;另一方面要从整体把握文本,全面理解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审美感知力需要一定的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注重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开阔眼界,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和社会人情的温暖,品味文本语言的艺术美和思想意蕴,从而构建“活泼”“实在”“愉悦”的语文审美课堂,使学生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

(2)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是比审美感知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美学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文本的美点,关键在于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时代特点的审美标准,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情趣,尽力使自己与作者创作的人文精神和表达认知一致,产生思想情感共鸣。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强化朗读教学。朗读是语文审美课堂的主要手段,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情地诵读,可以生动再现文本所叙之事和所绘之景,从而感受文本的形象之美、语言之美及意境之美,享受审美的趣味。

(2)注重研究性分析。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基本都是名篇佳作,无不包含浓郁的思想情感,有着较高的艺术魅力,它们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怀,或缘事说理,或情景交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准把握文本内涵,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思想情感共鸣。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当下,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审美课堂构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语文审美是一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关照文本一起完成的思维活动,它具有立体、拓展的特点。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将文本以视频、动画、声音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刺激学生感官,而且加深学生对作品意境、情感的体验程度。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一些古典长篇小说和情景交融的散文作品鉴赏。

结 语

审美课堂构建能够让学生更主动、深入地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熟读体验、分析研究、品味创造的审美教育目的。但在践行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审美个体特点和审美对象客体特点展开,切不可盲目拔高,进行空洞说教;要本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原则展开教学,切不可妄自尊大。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美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的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打破平衡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