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辩证应用

2019-11-27顾海亚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生体育

顾海亚

(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小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参与热情不足,爱玩、好动、活跃的天性,与常规的体育知识教学相悖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小学体育课堂需要不断创新,而体育游戏的融入,可以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也是顺应小学体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优势

游戏化体育教学倡导体育健身教育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实现寓教于乐。其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体育游戏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不能单纯融入课标内容,一味地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训练,而是要顺应小学生游戏化心态,借助体育游戏来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在体育课上,将教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既创新了体育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也较强。如果单纯进行体育健身重复训练,很容易使其丧失体育热情。而游戏化课堂将体育课程趣味化,让健身游戏化,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体育游戏承载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指导者、推进者,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不再单纯地训练体育技能,而是能够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在低年级体育课中,由于学生理解力较差,以模仿教学为主,可以制订简单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下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在中高年级,体育游戏以竞赛类活动为主,特别是通过竞争取胜来营造你追我赶、坚持不懈的体育心态。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内容拓展游戏活动场地,采用分组等方式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

(三)体育游戏要融入趣味性,兼顾体育目标的达成

体育游戏的导入与应用顺应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让体育课堂充满吸引力。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注意力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在体育游戏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兼顾体育体能训练、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运动技能等协同发展,并从体育游戏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增进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感,发扬体育精神,促进其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的养成。教师在游戏类型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通过游戏规则、角色、游戏过程的竞争与合作等方面,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让体育游戏趣味与锻炼身体素质并重。

(四)体育游戏要有创新性,能够发展学生思维

体育游戏不是单纯地游戏活动,而是要兼顾身心智力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学生从趣味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活跃了思维,增强了思维力。例如,在游戏角色、规则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突出自身身体的协调性,增强挑战困难、突破自我的毅力。此外,一些体育游戏强调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发展其想象力和创新力,因此,体育游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劣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同样,对于体育游戏,并非越多越好,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有助于活跃体育课堂氛围,增进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果过度使用体育游戏,或者忽视体育规则的有效制约,反而会浪费体育时间。

(一)为了游戏而游戏,忽视体育目标的融入

体育游戏有助于活跃课堂,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活动,更让小学生感到游戏的乐趣。然而,教师不能唯“游戏”是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堂体育教学目标。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导入与实施,着重于课堂氛围的营造,着重于学生参与热情的启发,着重于学生彼此合作的需要。如果过度运用体育游戏,忽视教学目标和体育内容,反而会南辕北辙。

(二)体育内容不明确,偏离教学任务

在小学体育游戏活动中,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是极为重要的任务。例如,在体育活动准备阶段,热身是重要目标,而融入体育游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游戏活动中完成热身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融入了竞赛性游戏;在课堂结束时引入游戏活动,旨在放松学生的肌肉与精神,调适好学生的心态,使其更好地上好其他课程。因此,体育游戏不能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更不能忽视体育教学任务的渗透,而要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体育课堂将大打折扣、适得其反[2]。

(三)体育游戏组织不当,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游戏,但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体育游戏组织不严谨,或者随意进行游戏活动,反而会降低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游戏要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则,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规则、要求,明确游戏的时间、人数以及可能存在的疑问,要确保体育游戏的连贯性。体育游戏不能草草开始,草草结束,否则会浪费体育课时,也不利于学生锻炼体质,培养优秀的品质。

三、小学体育课辩证地运用体育游戏的建议

(一)在课堂准备阶段运用体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快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慢跑、定位操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热身锻炼,形式单一,效果不好,学生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将慢跑进行改编,如“跑步造字”,以活跃学生身心;也可以采用“听哨组队”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下令让学生自由散开,再以哨声为号,迅速集合,看哪一组集合速度最快。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力,又融入了竞争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阶段融入体育游戏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融入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增进师生互动。例如,在接力跑课堂,教师如果单纯讲解接力跑的动作要领,学生容易记不住、不爱学,但通过设置情境化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示范接力跑,让示范得好的学生教其他学生学习,再通过分组计时闯关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落实教学任务。在介绍体育知识时,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很容易使课堂丧失趣味,如在学习短绳时,与其单纯地介绍短绳的特点,不如让学生利用短绳进行创新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对短绳的理解和应用。

(三)在课堂尾声运用体育游戏

体育课在接近尾声时,很多学生感到疲累,与其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如导入尾声游戏,实现课堂教学到课间的有效过渡,如做一些放松肌肉、舒缓关节的游戏活动,按压、揉搓身体部位;学生分组围拢手拉手,一起进行单腿踢、换脚练习;双手抬举,侧腰旋转等,以平缓、愉悦的方式来结束体育课。

结 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融入游戏化教学,教师要把握游戏活动的目标与形式,兼顾体育锻炼、课堂情境、体育热情的激发,以难度相宜、流程简单、易学易用的体育游戏来丰富体育教学,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体育课小学生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