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体验数学

2019-11-27黄争红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豆子金鱼黑板

黄争红

(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福建厦门 361012)

引 言

本着数学源于社会生活、寓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实践的想法,笔者模拟了各种场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试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书本知识的有用之处,在学习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活动相结合,让数学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要在生活常识、生活环境等大的背景下展开,而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情况去教学。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地把书本上学到的新知识和好的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或者验证。并把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带到学校去,和教师、学生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球”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从而在增加学生生活常识的同时,加深其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课堂气氛极为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既感到轻松、有趣,又收获颇丰。

二、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学习的乐趣

国内外很多著名科学家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应该充满负担。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愉悦的氛围,模拟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将数学知识带入到这个场景中来,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去发现身边熟悉的场景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和魅力所在。

比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为了更形象地给学生展现出数字的变化,教师在正式进行书本知识教学之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有一天,小猫Tom和小猫菲菲一起在河边钓鱼,他们把钓上来的鱼都放在同一个桶里。等到收工的时候,两只小猫看到自己钓了这么多条小金鱼,都开心地笑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数数自己钓了几条鱼。Tom哥哥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了8条金鱼,你钓了几条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地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在教师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中,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被教师不断地调动了起来,纷纷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这个数学谜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操作情境,体验学习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照搬硬套上,还需要学生放开手脚地去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探索真知,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更具有灵活性和应用性。[1]”通过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中,通过自由探索、自由提问、自由实践验证、自由寻求帮助等各种以主观意识出发的积极能动行为,可以不断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够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探索求知的同时,因为学生自己实际参与了整个过程,所以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理解也更为透彻。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新课伊始,笔者发给了每个小组数量不同的豆子,并提问:“如果每人分5粒豆子,可以分给几个学生呢?”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发现豆子刚好分完,有的小组发现剩下的豆子不够分给一个学生,有的小组剩下1个、2个、3个豆子等等。这时,教师要抓准时机反问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再分呢?”由此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分豆子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让学生上台板演。此时学生有3种不同的写法,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价,而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使他们在比较中感悟出余数的意义。

四、创设应用数学情境,体验数学魅力

数学既取之于生活常识和经验,又要用之于社会实践中。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情况。苏联著名的教育学专家赞科夫曾说过,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或实际操作过的事情为案例,再融入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求知欲。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加深印象[2]。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与顺序》一课时,在认识了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后,笔者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并说一说前、后、左、右各有几位同学。又如,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一课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地区分米和厘米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分别适合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如筷子、铅笔、文具盒、橡皮擦大概有多长,跳绳用的绳子、教师讲课用的黑板、升国旗的旗杆大概有多长。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这些小物品的长度。对于旗杆、黑板、绳子这些由于太长没法精确测量长度的物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对比。比如,黑板长3(米还是厘米),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做选择题。先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的知识1米=100厘米,再在本子上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然后再和黑板对比一下,可能是3厘米长吗?明显不对。然后再测量课桌有多长,比如测量到的课桌长为80厘米,那么多少个课桌连在一起才有黑板那么长呢?在试一试、比一比中,学生最终可以发现大约需要三张课桌连在一起才有黑板那样长。这样学生就清楚了“米”的概念是什么,“厘米”的概念又是什么,在实际操作和答题的过程中才不会混淆。

结 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时更多会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问题都有一个事先拟定好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枯燥的学习方式也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探索、实践,也能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积极研究的好习惯,不断发现数学的奥妙和魅力,从而真正实现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猜你喜欢

豆子金鱼黑板
夹豆子
可爱的小金鱼
长在黑板上的诗
黑板
小金鱼
小金鱼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