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大班主题课程《我在春天里》为例

2019-11-27张心怡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大班春游野菜

张心怡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通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媒介,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形态主要是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它对教与学提出了更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即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一、回归生活,让知识实用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出来的。[1]”

以大班主题课程《我们在春天里》线索一:发现春天为例。

春季到来,一些熟悉的野菜也随之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幼儿们接触过马兰头、香椿头、荠菜等野菜,有时候也能知道午餐汤里的是苋菜,但大部分幼儿对野菜的认知是较为欠缺的,基于大班幼儿劳动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我认识的野菜—准备挖野菜—挖野菜—加工野菜—野菜品尝会”的系列活动。

幼儿们通过了解几种常见的野菜,知道它们的名称、外形、主要特征及营养。在讨论挖野菜所需要的工具以及如何挖野菜时,幼儿是缺乏经验的,但是通过调查以及从生活中观察老人挖野菜的方法,知道挖野菜的工具、材料及方法。有幼儿提出:“我们没有那么多锄头、铲子该怎么办呢?”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发现:玩沙工具中有类似锄头的小工具,还有塑料小铲子。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发现泥土太硬,塑料做的小工具在铲土挖野菜中并不好用,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请班级中有经验的爷爷、奶奶一起来传授经验:可以往土里倒一点水;挖的时候尽量深一点,这样野菜就能被完整地挖出来啦。

“野菜怎么洗?”“我知道,要放在篮子里,把坏的叶子扔掉,用水洗几遍。”这一问题引起幼儿生活中择菜的经验积累,模仿妈妈在家择菜的样子,卷起袖管小心地将烂掉的菜叶除去,清洗野菜上的泥土。在讨论野菜美食时,大家纷纷回忆起自己吃过的“马兰头拌香干”“荠菜馄饨”“香椿头炒蛋”等,利用小厨房自己动手来做一盘简单的野菜别提有多自豪了!这些有趣的生活情境能使幼儿更快地融入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归生活的同时让幼儿体验生活。

二、幼儿本位,化被动为主动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而课程是幼儿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幼儿则是知识经验的建构主体。关注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以大班主题课程《我们在春天里》线索二:我们去春游为例。

春游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这次我们请幼儿作为此次春游活动的发起人,大家一起商讨春游的地点,有的幼儿想去动物园,有的幼儿想去植物森林,还有的幼儿想去游乐场,出现了种种分歧,这可怎么办呢?大班的幼儿认为举手投票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后通过表决来决定最后的春游地点——动物园。那我们去春游应该带点什么东西呢?哪些是我们必须要带的?哪些东西不太适合带?春游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呢?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利用外出游玩的经历,大家用归类的方法列出出游清单。其中有幼儿针对介绍和记录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然也会有人站起来进行补充或解释,幼儿努力尝试去说服别人,同时学着自己看地图,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规划路线等。活动中幼儿始终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制订各种计划的过程不但是交流个体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是大家一起完成的,更多的是幼儿之间的协商、分工、尊重,是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计划得合理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在于幼儿们在制订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表现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这些活动既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幼儿营造了自由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动手操作,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实践是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所谓“做”,陶先生强调要“注重实践”,注重在“做”中“亲身体验”。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做”的机会,以“做”为中心,让他们“手和脑一块儿干”,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体验感悟,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2]。

以大班主题课程《我们在春天里》线索三:春季运动会为例。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我们组织了“我运动我快乐”的春季运动会系列活动,既贴近大班幼儿的需求,又能促进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幼儿在前期了解运动会流程、工作人员、项目等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策划、分工合作一起筹备运动会。大家一起合作讨论、动手制作运动会的班旗、制订运动会比赛项目、制作运动会号码牌以及制作运动会邀请函等,同时幼儿在动手规划比赛项目的规则中,通过一次次的实际操作和比较讨论,大家一起制订出了最合理的比赛规则。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亲历体验,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做一做,或进行大胆地猜想、设计、制作,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开阔视野的目的。

四、角色转换,师幼共同成长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我们提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探索实践新型的师幼关系,改变以往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幼儿处于被传授、被指导和被管理的弱势地位,增进师幼间的情感互动,使幼儿体验到爱与尊重,从而感到安全、愉快。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设计,成为课程的决策者。同时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珍视幼儿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其个性得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可以相互分享彼此的感受、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结 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让幼儿从“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想要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每一个幼儿都是完整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从而因材施教,开发潜能,释放天性,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猜你喜欢

大班春游野菜
寻找野菜香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春游
采野菜
我们来春游
又见野菜
清明话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