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9-11-27黄桂华

读与写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知识点文章

黄桂华

(广西省钦州市浦北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广西 浦北 535399)

“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王丽

语文教学已经作为中国人的必修课,在中国盛行了几千年。从古代最初的四书五经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文章。人们通过学习这些人人称颂的文章,从中领悟好的思想、塑造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现在的语文教学的形式虽然不同于古代,但是“魂”还在。学生们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的内涵,感受文章的灵魂。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一个繁琐的课程,需要学生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赏,才会有丰富的收获,才能感受文章的灵魂及内涵。而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语文的讲解、分析,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一些比较有活力的事情上,很少会静下繁琐的心去细细品味语文的内涵,因此,很多老师上一堂语文课,反而成了学生们最好的安眠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势态呢,现把教育现状总结分析如下三点:

1.1 教师备课不充分,变语文教学为教教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学识丰富的人,才能把学生教育成更优秀的人,如果教师不为自己充电,不吸取新知识,总是把自己原有的一些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个模子印下来的“产品”,没有任何新意,老师也更不可能把学生教得更出类拔萃。现在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凭借着自己的这种经验优势,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分析已经很到位,不再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备课,只要拿着一本书就可以“滔滔不绝”地把整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却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只是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办法,久而久之,学生更厌恶这样的语文课堂。这种灌输式的语文课堂忽略了语文内涵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如中学语文课文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单元目标。或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或是要达到让学生的爱护自然的目的等等。如果只是把教材及知识重点教给学生,就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1.2 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回顾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更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整堂课下来,都是老师的长篇大论,学生感兴趣的就听听,顺便做下笔记;学生不感兴趣的,就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谈话、游戏、看书,各有所事。如果这是一堂语文课,那更是学生梦中的“摇篮”,老师如是长篇大论地在讲台上讲着自以为有趣的语文知识点,学生在下面思索着自己的事情。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能达到高效?一堂本该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一堂本该充满感情体验的课堂,因为教师生硬的表达而毁了原来作者的思想、灵魂,这算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吧。如在上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如果老师除了讲知识点还是讲知识点,如此富含深意的文章,又怎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出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呢?《紫藤萝瀑布》这样的文章,应该更注重让学生亲自去发掘、感悟,而不是教师帮学生感悟。这样教师代替学生感悟的语文教学其实成效不大,不可能真正达到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1.3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从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通过听讲能掌握的知识只有5%,而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演练、应用(教别人)能掌握的知识就高达90%。可见,真正能学到知识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而纵观我们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大多缺乏自主的预习、学习,很多课程学习都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著名的大思想家洛克说;“思考才能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如果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就给他上一堂语文课,他就不可能对一篇课文或是一篇文章有所感悟,更不可能从一篇文章中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课堂也只能是低效或无效的课堂。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更强调合作学习。而现在我们普遍面临的课堂教学都是“一言堂”的教学,学生除了缺乏独立的思考外,还缺少交流与分享。这样的灌输式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根本无法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2.如何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会变得多种多样,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要培养出真正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而要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变传统的低效或无效课堂为真正的高效课堂,要如何实现这样的高效课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 加强教师的学习、备课,各学校形成积极合作的集体备课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想给学生一滴水,就必须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更多的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必须下苦功夫,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结合学情,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案,并通过教师们的集体合作,探究出真正适合学校学情的教学方法。时代是进步的,作为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深入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时代的影子,不能照搬传统,更不能固步自封。通过探究、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线路。

2.2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生命力,让学生动起来,热爱语文课堂。所谓“知之乐之”,要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必须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在快乐中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甚至快乐与知识两者得兼,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谁不乐见?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如把重要知识点融入综艺节目游戏,跟上学生的步伐,跟上网络的步伐,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竞赛游戏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这种活力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单一的枯燥乏味的现状,这对老师的要求较高。美国明星教师克拉克曾经说过:“好教师必须有创造力,不能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然不是时代淘汰我们,而是学生淘汰我们。

2.3 通过集体创造形成语文学习合力。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的信息容量十分巨大,同样中国汉语教学历史悠久,每一个知识点包含的信息量也是无限大的,要让学生真心地热爱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要形成一股巨大的语文教学力量,“庞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教师的力量,使语文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与此同时,发挥学生的集体创造能力,也让学生对学习形成合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的文章所包含的文化韵味是深刻的,要让学生彻底挖掘鲁迅的文章,需要学生的通力合作,共同收集信息,再通过个人分享,学习文章。这样,学习一篇文章,学生压力不大,还能学到更多自己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真可谓“既省时,又省力”。

2.4 学生间形成长期的语文学习小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语文学习专长。在语文教学课上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如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人、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等。明确分工(分工角色可以转换),让学生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继而一步一步地形成长期有效的教学机制。“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也是日新月异的。把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灵动、有生命,也就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更高境界。而只有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青春课堂、活力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知识点文章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