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程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019-11-27王建生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浮力科学课科学

王建生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三小学,甘肃酒泉 736100)

引 言

根据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是科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在启蒙阶段,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应从科学兴趣的激发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新奇的现象,去感悟科学的奥妙,从而亲近它、熟悉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三年级《空气在哪里》一课时,在学生对空气的特点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室里、校园里找空气,看谁能找到。通过找空气游戏活动,学生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见、无色、无味、没有一定形状的、流动的、透明的气体。

再如,教学《我们的风向仪》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课本提示的步骤进行制作活动。这是一次简单的模拟科技制作活动,因为课本上有提示,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向仪,让学生感到动手操作的快乐。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习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技能,为其以后继续进行科学活动积累了经验。

二、从科学图样模仿开始,过渡到科学文字逐步提示

科学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到两节科技制作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些科技作品,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制作课,教材中几乎都有图样和提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手”的制作技能。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以免打断学生的创作思路[1]。

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评比活动,评比出优秀作品进行介绍,同时,对有不足的作品给予指导,使学生不断完善。有的制作课,教材里没有图样,只有提示,这就要求学生读懂提示,按要求寻找制作材料,按步骤拼接、组装,这样才能完成一件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因为,这种根据文字提示开展的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制作进入到复杂的科技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了思维活动,开始加进了自己的独创部分,其创新活动由此开始。

三、从科学教材,到联想创新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学生已不满足于课文中的图样制作及文字提示制作,如果其发现了实验中的不足,或者由教材实验联想到另一个实验,会急切地盼望改进,或另行制作。

例如,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一课,要求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课本是这样描述的:在水槽底部固定一个挂钩,让拴在测力计一端的绳子穿过水槽底部的挂钩,然后拉动绳子的一头,测量物体的浮力。这样的实验过程比较麻烦,能不能制作一个既简单又快速测出物体浮力的装置呢?一名六年级女生根据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制作了一个结构简单,又能快速测量物体浮力的装置,并且参加了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

四、由科学课,扩展为其他学科中的创新

如果科学课是创新的开始,那么其他学科中的创新便是延伸。有的学生在完成了科学课中规定的制作后,其思维已处于发散状态,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开展其他创新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发掘其他学科中的创新部分——学具与教具的制作。学生的创新激情一方面来自自身的兴趣,另一方面来自科学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一些细心、多一些用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由科学课创新拓展为其他学科的创新,如制作出数学教材中的立体视图教具,画圆、量角的便携式量角画圆仪,以及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教具。当然,像语文课中的赵州桥、拼音格;音乐、美术课中的艺术设计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科技制作。

五、开展更加广泛的科技创新活动

当学生挖掘完教材中的创新制作后,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欲望,有更高的要求,此时,只要教师点拨得当,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需要创新的火花。例如,学校操场上的篮球架等体育设施是根据成人标准设计的,学生在进行篮球活动时总感觉投篮很吃力。有一名学生根据成人与儿童的特点,制作出伸缩式篮球架,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加了省科技创新大赛,最后荣获三等奖。再如,有位女学生在科学教师的启发下,制作了伸缩式喷水无尘板擦,既能够很快把黑板擦干净,也没有了四处飞扬的粉尘,学校推荐这名学生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该设计作品最终荣获二等奖。

六、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并不仅仅是制作,还有科幻画、DV摄影、科技实践活动等。在科学课中,有许多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殖、观察(考察)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素材。例如,科学课程中的种植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每人种一种植物,可以种树,可以种菜,也可以种一种粮食作物,或者花草;可以在盆罐内种植,可以在校园花池、树沟内种植,也可以在自家的菜园、农田里种植。从选种到种植,再到浇水、施肥,开花、结果,学生要进行全程管理,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现场参观,也可以是图片展播,灵活多样。

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植物生长的过程制作成一个电子版的“成长手册”,不仅要有文字描述,还要有配图,同时要写出自己的观察体会。通过这类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还训练了其创新思维,发展了其创新能力。

结 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本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浮力科学课科学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