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9-11-27李崇琎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反思性等式新知

李崇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江苏淮安 223001)

引 言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理解、灵动思维、升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反思性学习经常被教师与学生忽略,要么轻描淡写,要么直接忽略,致使学生缺少了提升思维品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对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学生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为最终目标,倡导反思性学习,让学生在反思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思维的广度,探究知识的本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一、在预习中反思,让学生爱反思

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正式学习新知前安排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课前先熟悉教学内容,明确哪里是易懂的,哪里是学习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促使他们带着对新知的见解、疑问走进课堂,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从而加快新知内化的历程[1]。

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什么样的式子才可以称为等式?如何判断式子是不是方程?(2)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如果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应该怎样表示?在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对所学新知进行充分的预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过程进行反思:(1)将多个等式、方程放在一起,你能很快区分出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吗?(2)你能准确说出集合图的意思吗?经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对集合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还不能完全理解,有待课堂中教师的进一步讲解。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具体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预习,并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预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二、在探索中反思,让学生会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自主探索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思考、探索新知,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及时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富有实效的探究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反思,学生具有对探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意识,才能时刻重视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随时进行调整[2]。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很多圆形的物品,如硬币、光盘、瓶盖等,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这些圆形物品,对它们的周长进行准确测量。为了让学生对圆周长的测量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于是教师对圆周长测量的方法进行了反思。(1)对以前测量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进行反思:圆的周长指哪部分的长度?该如何进行准确测量?能否运用身边的直尺直接进行测量?为什么?(2)对结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3)对探索的过程进行反思:其他同学的测量方法和自己的测量方法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哪种方法更好?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这些反思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让探究学习更加高效。

上述案例,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探索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错误中反思,让学生想反思

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现实的。在数学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训斥,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找出错因,进而修正错误,掌握知识的本质,避免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给出了以下生活实际问题:“做一个横截面是5分米、长是9分米的通风管,需要多少分米的铁皮?”这样的问题在屏幕中呈现出来后,很多学生认为很简单,直接投入到了计算中。在交流环节,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解答方法,大体有以下3种 :

(1)5×9×2+5×5×2+5×9×2 = 230 (平方分米);

(2)(5×9+5×5+5×9)×2=230(平方分米);

(3)5×9×4+5×5×2=230(平方分米)。

尽管学生们的算法有一些区别,但无一不是把通风管当成标准圆柱体来计算的。显然,学生在这一题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其中的缘由,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按照这样的方式制作出的通风管,风从什么地方进去,又从什么地方出来呢?”学生经过反思后发现,按照上面的算法制作出来的通风管是不能用的,因为风无法进去,也无法出来,所以应该只计算它4个侧面的面积之和。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们重新列出了算式:5×9×4=180(平方分米),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上述案例,在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没有直接进行灌输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让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重新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在应用中反思,让学生善反思

应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引入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激发他们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重反思的能力,让反思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素养、一种汲取知识的方法。

上述案例,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主动反思,产生了重新探寻解题思路的想法。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且活动取材简单,也易操作,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了简便计算方法。

结 语

总之,反思性学习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解题习惯、灵动思维的有效渠道之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对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让学生在反思中前行,掌握反思的方法,养成反思的习惯,从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反思性等式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