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思维 打开学生新思路

2019-11-27顾敬东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逆向三角形概念

顾敬东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001)

引 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逆向思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如今,很多学校采取“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认为学生对每种题目类型都有所接触,就会在考试中见到任何题型都不感觉到陌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让学生掌握了多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但学生对每种题型都形成了定向思维,导致学生的思路不够灵活,思维受到限制,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了阻碍[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定向思维的限制,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无法直接解答题目时,可以从问题入手,逆向推导,最终得出答案。数学中很多题目都会用到逆向思维,如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互推。学生熟练运用加法后,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比如,当学生先学习了加法,再学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3+5=?学生很容易便可以得出3+5=8,这时教师再问学生,8-5=?学生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便可以较快地得出8-5=3,这比教师直接教学生减法效果更佳。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一)利用公式和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脱离定向思维的限制[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关键是利用公式和法则。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和法则是可以相互逆向推导的,通过公式和法则之间的互逆推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小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比较困难,是因为他们缺少数学思维,头脑中缺乏清晰的数学脉络,没有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脑海中每个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是独立的,不清楚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间的关系,所以当他们看到数学题目时,往往没有思路,不知道该用哪个知识去解题。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数学公式和法则之间的相互推导,让学生清楚各数学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脉络,即使学生看到数学题目没有思路,也可以逆向分析题目,由问题出发,逆向寻找答案,从已知寻找未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这个结果,却不知结果从何而来,因此,教师应将整个证明过程展示给学生。当学生学到后续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时,需要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作为思路之一,利用180°倒推特殊三角形的特殊度数。当学生具备逆向思维,将各个知识点由点串成线,由线串成面后,便会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逻辑思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

(二)利用数学概念改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做题,却忽略了对学生基础概念的考查。做题固然重要,但是基础概念才是根本,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概念,清楚地了解每个定义的基础概念,才可以从定义和概念出发分析题目。数学中,无论再难的题目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的,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对基础定义和概念的掌握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学生往往会直接运用这些概念,但是数学题目通常不会让学生直接运用基础概念解题,很多题目会变相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分析这些概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是互逆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推导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一个概念得出其他概念,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相互联系的概念,学生只要记住其中之一,就可以自行推导出其他概念,不再需要逐一记忆,并且学生进行概念互推的过程就是灵活运用已知概念的过程,能够加深自己的记忆。

(三)利用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很熟悉,可以熟练背诵课本上的每个概念和公式,但是在做题时仍旧没有思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借助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互逆式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互逆问题。(1)两个三角形的高均是5厘米,底均是3厘米,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2)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均是24平方厘米,底均是6厘米,两个三角形的高是否相等?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均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在两个三角形面积和底均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已知两个三角形面积和高均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否相等。通过实践题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通过计算或者证明得出结论,印象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记忆,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 语

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极为关键,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和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另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

猜你喜欢

逆向三角形概念
逆向而行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逆向思维天地宽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古代的时间概念
画一画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