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打赢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保卫战

2019-11-26周保润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挑战新时代

周保润

【摘 要】做好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直接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面对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相关策略。

【Abstract】Doing a good job in defending the network ideolog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hesiveness of the n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network ideology defence work in the new era, then expound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network ideology defence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network ideology defence work in the new era.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保卫;挑战;策略

【Keywords】 new era; network ideology; defence; challeng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206.3;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9-0100-02

1 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要想建设网络强国,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应该加大对信息领域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且要做好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工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从而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近年来,保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力量正在持续发展壮大,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新时代,多种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交融,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难度持续提升。网络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着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度。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多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碰撞。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向其他国家输出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所谓的“颜色革命”。特别是美国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着“网络言论自由”的旗号,大力输出“普世价值”,恶意诋毁和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念。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我国部分所谓的“大V”、网络写手在网络空间散布指导思想多元化、生产资料私有化等多种错误观念,恶意抹黑政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缺乏辨别能力,盲目跟风,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混乱,并影响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性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有了网络,思想防线全面开放,心门成了国门,心防成了国防,心战成了暗战。我们能否拒敌于心门之外,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的制高点。因此,怎样保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网络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1]。

2 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面对的挑战

2.1 网络变成公民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

目前,我国公民基于可行性、风险性等方面的考虑,逐渐将网络虚拟环境作为宣泄自己负面情绪的主要渠道。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使得公民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受到剥削和打压,并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政治情绪,而且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范围在持续扩大。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只要不作为或者是作为不恰当就会激起民愤,并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同时,一些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总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网上舆论热点和舆论风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2 网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42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能够看出,到2018年8月份为止,我国的网民总数为7.88亿,占全球范围内网民总量的1/5左右。在年龄结构层面,20岁到29岁的网民占比最多,达到了27.9%。在学历结构层面,中、高等学历群体占据了较大比重。在全球化的网络自由空间范围内,面对数量庞大的网民,尤其是思想意识活跃但是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网民,怎样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他们,是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3 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

网络环境是开放与自主的,网民处在自由浏览信息、自主发表言论的主动位置,同时,网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持续强化,社会思想越来越活跃,多种文化理念互相碰撞与交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网络舆论環境下,网民能够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公共讨论,而且从目前来看,这种舆论氛围已经逐渐代替了单向的媒体新闻报道形式。例如,有关部门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18年4月初为止,在影响力排名前50位的微信公众号里,官方媒体只有“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七家媒体。因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也不平衡,利益需求与思想观念层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媒介在网络空间范围的影响依旧相对较大,进而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

从上述几种情况中能够了解到,在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做好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3 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相关策略

3.1 掌握话语权

要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首先必须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公民的吸引力,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积极面对网络流行话语的挑战。同时,也应该在大数据的引导下设置网络议程,用议程引导舆论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从而实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此外,也需要转变之前太过关注“灌输式”“语录式”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模式,以更加感性的、大众化的话语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从而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范围内更加顺利地传播与发展,保证网络意识形态的和谐稳定传播与发展。

3.2 增强针对性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一些网络环境中的热点话题与热点事件,并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可视化图谱,准确把握网络热点话题与评论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与防范,从而增强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网络社区、微博、消费记录等是公民日常思想动态与行为方式的自然“痕迹”,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信息,能够大致预测个体与集体的行为动向,并给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和数据支撑。

3.3 坚持群众性

保护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的可靠性。因此,网络意识形态的保卫工作应该线上和线下一起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实现群众的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提高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此外,在网络环境中,除了应该加强正面意识的引导工作外,也应该及时澄清一些错误或者片面的言论,在破立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对一些负面言论的免疫力和辨识力,让他们能够自我教育、明辨是非,并主动加入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中。

3.4 实现协同化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多层次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以此来实现协同治理的目的。政府部门作为保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应该掌握主动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对于参与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法律法規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保护他们的正常利益诉求。对于广大网民,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与保卫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做好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刻不容缓,其直接关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因此,政府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保卫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付安玲,张耀灿.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5):109.

【2】隋秀英,佟玲.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2-86.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挑战新时代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