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绘画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2019-11-26乌尔娜

读与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绘画智能儿童

乌尔娜

(新疆博州青少年宫 新疆 博州 833400)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从孩子学会走路说话后就开始计划着让孩子去学些生活的知识。而教育是多方面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大脑有七个“小区”,分别控制着语言运用智能、数学运算智能、音乐智能、空间直观智能、身体活动智能、个人控制感情和体察他人情绪的智能。各种智能既能独立地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对客观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这就是有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前两种智能因素被普遍关注,而其他智能因素开发却被忽视了。

我们教育目的是培养主动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我们在培养孩子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要让孩子玩耍。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本能,更是孩子真正的学习过程。孩子通过玩耍,全身心体验式的去认识环境、探索环境并学习自我创新。他们的玩耍看似随意,其实在不经意中获得了信息、发展了智力、开启了思维。当然孩子的思维是单项的,而正是靠了众多的单项思维,使其不断地丰富认识,积累经验,产生智慧。

从人的本能来说,孩子生来就是探索者,有着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直到掌握为止。正像孩子学走路,绝不因畏惧摔跤而放弃。这比很多成年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要强得多。孩子往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把新的信息储藏在大脑中。这些信息储存得越多,将来的智力水平就会越高,学习新的技能就会越快。家长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探索的特点,在玩耍时限制过多,那么孩子就不会从游戏中得到足够的刺激,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做事会变得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躁。

儿童绘画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绘画教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也不能代替其他课程发挥作用。我们应该用多种智能的共同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它,把握它。

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画面以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有助于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绘画可以使儿童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等等。儿童绘画教学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们美的情操和人格。儿童学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当然,一部分有绘画天赋的儿童经过科学的教育引导后,会成为艺术家。

儿童绘画教学要关注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造型特点,以及如何培养起他们的绘画兴趣。在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绘画能力存在着一条发展轨迹,大约可分为5个阶段,即涂鸦期(1.5——3岁)、象征期(3——5岁)、意象表现期(5——8岁)、视觉写实期(8——12岁)和写实期(12——15岁)。具体到每个孩子由于先天素质存在差异,有的会提前或推后,但对自身来说学习的过程应遵循这个轨迹。否则,极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儿童绘画教学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也就是本能,在“玩耍”中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润物细无声”,保护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儿童大都有绘画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儿童的绘画能力是随着人的认识和知觉发展自然向前发展,不是靠学习绘画技能提高的。而现实生活中,美术教育常常被看作是一门技能课,很多人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机械的卡通画、简笔画临摹、刻板的几何体、石膏像写生成了孩子们学画的内容。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照着别人的画或实物画,丧失了绘画的自信,画面上看不到了想象和创造的东西,没有了天真,失去了个性,只剩下苍白的模仿。他们不会画了!这是我们大人的责任!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教师和家长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大人们的评判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画热情和兴趣。作为家长,不要简单的以像与不像去评判儿童画,要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儿童独特视角和思维角度去评判。是不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轻易否定孩子,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家长如果觉得自己“外行”,可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和孩子共享其中的发现和快乐,以表示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保持其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应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孩子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孩子的艺术天赋。

总之,教育的成功莫过于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儿童绘画的教与学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本能,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张扬他们的个性,按照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造型特点培养起他们的绘画兴趣。

猜你喜欢

绘画智能儿童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