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习作教学“三部曲”
——导源 导思 导路

2019-11-26赖锦云

读与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剪贴三部曲风儿

赖锦云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就目前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作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际效益,基于教学实际和“课标”要求,教学中,我开展中年级习作教学“三部曲”教学探索,已初见成效。

1.红杏枝头春意闹——导源

在长时间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年段孩子对图文并茂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捧起小人书、漫画书就爱不释手;对涂涂画画、剪剪贴贴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书本上、书桌上到处是他们的涂鸦作品。我们还发现,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情感丰富、天真烂漫,这个时期是他们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我们何不把学生这种喜欢涂涂画画、剪剪贴贴的兴趣与富于想象的特性迁移到他们的写作中去呢?于是“剪贴画”习作应运而生。

所谓“剪贴画”习作就是把图片按照自己的构思剪剪贴贴,或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勾画补充,粘贴形成一幅图画,尔后根据自己创作的图画进行习作练笔。

在剪贴画习作刚开始的阶段,学生可能会束手无策,教师可适当地“扶”学生一把,指导他们如何贴图,如何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师要做的只是指导学生找来平时看过或用过的画报、图书等,剪下喜欢的图片,如小兔、小鸡、小树、小花),这样一来,剪图、搜集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很多乐趣,谁又能说在“一搜一剪”之间,孩子不会浮想联翩、异想天开呢?由于“剪贴”的故事是孩子自己的创作,思维空间大、图文并茂,童趣四溢,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就手。

2.未成曲调先有情——导思

《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对于刚刚从低年级过来的三年级儿童来说,写作文常是他们不敢跨越的鸿沟,特别是一定的字数要求,更是孩子惧怕作文的重要因素。如何克服这一心理,帮助他们愉悦舒畅地走进习作大门,这就需要老师智慧点拨,巧妙引导。如,我的新发现,“新”话题,大家都来聊。三年级开学,一般都是新老师接班。开学第一课,我让孩子们自由聊聊新老师、新同学以及新教室,话题新鲜又愉快。

首先聊新老师、新同学。一阵沉默之后,几个活泼的孩子打开了话匣子,其他的同学紧接着争相表达:“我们的语文老师姓王,中等个儿,头发金黄,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她总是笑眯眯的……”“新来的李明同学小平头,白晳的皮肤,穿着一身运动服,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大酒窝……”接着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的变化。看看一个暑假过后,同学的身高、身材、说话的声音有没有变化,提醒他们观察仔细后再说,看老师、同学能否猜出来。这么一逗,学生可来劲儿了,纷纷寻找对象,不停地做手势比划着,然后滔滔不绝:“他比放假前胖了许多,也黑了许多,可能是太阳晒的吧。

3.拨开云雾见明月——导路

从全国名师专家对作文教学的主张来看,有的主张“多讲”,有的主张“多练”,有的主张“多改”,我认为,来自于生活的幸福记忆,是叩开习作教学大门的金钥匙——即抓住机会,创造机遇,利用现场情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描摹,把动态的情景变为活泼的文字,把藏在心里、挂在眉梢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眼睛捕捉住,再借助简洁形象的文字,用短小的篇幅记录下来。

日常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可一让他们写作文便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如: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春风或春雨,把它的变化写下来……难写,太难写了,同学们纷纷说。是啊,小学生观察力不强是事实,但总不能知难而退吧?看着同事默认学生“参考”优秀作文的无奈之举,我决定缓一缓写作,先带着孩子们“真”观察。首先全班讨论,你最想观察哪种自然现象,学生几乎选择了春风,因为春雨需要等待时机,春风虽然抽象了些。接着观察春风。怎么观察呢?其实我也很茫然,到底怎么寻找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我独自在操场一边走一边想,来来回回几圈下来,耳边轻轻的风声,眼前飘动的国旗,让我心头一动,有啦!于是,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孩子们一脸疑惑:老师,春风在哪儿啊?春风在哪儿啊?我微微一笑,让他们站在操场中央,轻轻说:“扬起你的头,闭上你的眼,不要说话,不要走神。啊,春风姑娘就要来看你啦!”周围静极了,只有温柔的春风在吻着我们的脸颊。几分钟后,我睁开眼睛,看着一张张被陶醉的小脸,轻轻问:“孩子们,春风来了吗?”“来了,来了,风儿抚摸我的脸了!风儿的手好柔软啊!”我指着操场边高大的玉兰树:“睁开你们的小眼睛吧!”孩子们仿佛从遥远的仙境中收回神来,30多道目光齐刷刷地顺着我的手指望向树梢。一开始,树叶轻轻飘动,而树枝不动声色的。眨眼间,细细的树枝也开始摇晃,树叶沙沙响。我连忙邀来赖晴怡,让她伸出手:“老师,我摸到了!风儿穿过我的指尖,我手心中的汗都吹干了!”黄莹也来了:“风儿真调皮,它都钻进我的袖子里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个个伸出手臂:“风儿跑进我的口袋里啦!”哈哈哈,他们像小鸟一样散开,奔跑着向前,又奔跑着围拢到我身边:“风儿吹动我的发丝,我耳边都听见呼呼的声音了!”此时,孩子们的心里已有满满的话语要倾吐。在校园、果园、田园的徜徉中,在看、摸、闻、听、尝的体验中,春风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踪迹的自然现象,而是变成了会走会笑会生气的小精灵,孩子们的心也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丰盈了起来。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习作“难题”,让我和孩子们有机会走进自然,收获不一样的春天……回到班里,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感受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赶紧记下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让中年级习作教学奏出和谐的乐章,教师要深入钻研,巧妙挖掘习作的“泉眼”,让习作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亮丽。

猜你喜欢

剪贴三部曲风儿
牛年做牛兜
风儿的诉说
剪贴在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风儿吹吹,看谁跑得更快
少一点剪贴,多一份理趣
风儿的四季钟
风儿在哪里
浅谈照片蒙太奇的起源与发展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