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及的综合利用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探讨

2019-11-25卢郅凯洪溢金栋顾文斌但小龙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繁殖栽培

卢郅凯 洪溢 金栋 顾文斌 但小龙

摘   要   白及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同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介绍了白及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应用价值、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及;利用价值;繁殖;栽培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8.004

白及(Bletilla striata),又名白芨,别名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等,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海拔500~1 000 m的山坡、沟谷、溪边及疏林下[1]。白及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极具观赏价值,是我国现代医药、化妆品工业等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白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加上园林应用上白及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白及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本文对白及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应用价值、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习性

1.1 形态特征

植株高18~60 cm。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粗壮,径直。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 cm,宽1.5~4.0 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0~2.5 cm,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 mm,宽6~8 mm,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 mm,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 mm,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蒴果长圆状纺锤形,直立[1]。

1.2 属内种资源

全球白及属共有6个种,我国产4种,分别是白及、小白及(B. formosana)、黄花白及(B. ochracea)和华白及(B. sinensis)[3-4]。黄花白及花黄色,与其他3种明显不同,华白及唇瓣褶片为3,而白及和小白及唇瓣褶片为5;小白及5条脊状褶片从基部到中裂片上面均为波状,白及则仅在中裂片以上为波状。白及属植物多作为药用,中药白及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同属近緣种黄花白及、小白及和华白及作为地方习用品或代用品使用。国产4种均为地生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2-3]。

1.3 生态学习性

白及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北至江苏,南到台湾,东起浙江,西至西藏东南部察隅,可见其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强。白及喜温暖、荫凉和湿润的气候,较耐寒。白及耐荫性强,忌阳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再加上强光照射时叶片容易枯黄。在江浙一带冬季地上部分枯萎,植株进入休眠。白及喜湿,但不耐积水,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4]。

2 应用价值

2.1 药用价值

白及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多样,目前研究主要针对白及多糖、联苄糖、菲类等有效成分。作为传统中药,白及药用历史悠久。中医认为白及具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具有止血、抗肿瘤、抗菌、抗炎、促进创伤愈合、促进细胞生长等药理活性。此外,白及提取物还是一种优良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和性能优良的药用辅料[4-7]。

2.2 园林观赏价值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3—5月,花紫红色,花形奇特(图1),是一种理想的耐荫观花地被植物,还可用于盆栽室内观赏或作切花材料[8-10]。

白及最宜用作疏林下地被,或种于林缘,也可盆栽观赏。花境配置时宜与高大植物搭配,以利用高大植株来避免强光照射。园林配置时,种植株行距20 cm×(20~30) cm为宜。种植地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不积水。实生苗3年生以上便可用于绿化造景。林下配置时,可将观赏与药用结合起来。图2为盆栽的白及,图3、图4、图5为不同花色的白及品种。

2.3 美容、保健等功能

朱昌玲等以白及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较高美容功效的天然无刺激、无毒副作用的可溶性面膜[11]。陈强等人研究发现含有白及、冰片的牙膏具有明显的抑制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症的功效[12]。刘光斌等人用天然白及胶制作防裂霜、抗衰老营养霜、抗皱洗面奶并用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白及对治疗和防止皮肤冻疮和皲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及防止皱纹产生有明显疗效[13]。李晓璐等利用白及胶制作复合保鲜液并用到芒果保鲜试验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4]。

3 繁殖方法

3.1 有性繁殖

白及种子极其细小,一个果荚中的种子3万~5万粒,自然条件下发芽率非常低。牛俊峰等将白及种子冷藏5个月后,将其播在树皮粉、腐殖质、营养土、鸡粪和草炭土混合基质中,大田直播,45 d后种子萌发率达到70%。120 d后幼苗具有4~5片真叶,植株高度达10~15 cm,假鳞茎直径达1.0~1.5 cm。李川等将白及种子冷温干燥贮藏后于第二年春季播于育苗基质与腐熟有机质比为1∶1的基质中,温度控制在25 ℃,湿度为100%,每天16 h光照,出苗率达69.45%[15-16]。

更多的研究者采用白及无菌播种。陈巧玲等以白及种子为外植体,以筛选白及种子快速繁殖最优培养基配方[17]。陈菁瑛等将白及种子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通过14 d的黑暗培养,种子萌发率高达93%[18]。曹剑等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白及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配方为1/2 MS+NAA 0.2 mg·L-1+GA 0.5 mg·L-1+香蕉泥30 g·L-1[19]。崔瑞勤等研究了白及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及幼苗形成的整个过程,筛选出了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基质(液体或半培养基有利于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同时发现了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褐化现象较固体培养基更为严重)[20]。王楷等通过无菌播种,利用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扩繁殖试验,建立了白及无性繁殖体系[21]。

3.2 无性繁殖

白及除播种外,还可采取分株(分球)或者以根、茎、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株是白及传统的繁殖方法,繁殖成活率高,但得苗率低。9—11月采收白及假鳞茎时,将嫩芽分离后重新种植。周至明等则采用分切假鳞茎法进行繁殖。雷湘等以白及幼根为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并筛选出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22-26]。

4 栽培管理要点

1)植物的栽培技术因植物生态习性及其功能用途而异。白及栽培时既要考虑其对环境即温度、水分、光照、肥料的要求,也要考虑其功能用途。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基础条件不同,因此栽培技术也有所不同。药用时,既要追求生长速度快,又要保持质量和安全。观赏时,则要求其长势良好,花开繁茂即可。

2)白及种植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小苗要遮荫,大苗也不宜受强光直射,可与其他作物套种。白及栽培时间一般为9—11月,各地根据气候情况灵活处理[26-27]。张美等在成都进行栽培试验时发现,10—11月种植白及可延长生长时间,有利于白及早产和高产[28]。曹琦等在银川种植时间为9—10月[29]。

3)白及常见病害有烂根病、炭疽病、黑斑病等。烂根病往往是由于排水不良造成,因此白及种植时要求基质疏松且排水良好。炭疽病往往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像南方的“黄梅”天,发现为害时应当及时拔除病株。黑斑病多在雨季发生,发生时病菌为害叶片,在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因此要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炭疽病和黑斑病均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治理。为害白及的常见害虫有蚜虫、蝼蛄、介壳虫等。蚜虫可用吡虫啉进行防治,蝼蛄可用辛硫磷乳油防治,介壳虫可用介壳灵进行防治。

4)白及从种植到采收一般需要3~5年。立地条件好、养护管理到位的,3年便可采收;肥水条件差的,需要5年才能采收。分株繁殖时,采收与种植时间一致,边采好茎,边分出嫩茎。采收后的假鳞茎先去除须根,然后将其置沸水中煮6~10 min,至内心透明后烘晒,或切片后烘晒即可[22,30]。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刘京宏,周利,钟晓红,等.白及资源研究现状及长产业链开发策略[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485-1495,1504.

[3] 任风鸣,刘艳,李滢,等.白及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分成及繁育[J].中草药,2016,47(24):4478-4487.

[4] 王玉和.药用植物白及种苗繁育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8):36-37,5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6] 李嵘,王拮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37(1):1751-1755.

[7] 赵艳霞,邓雁如,张晓静,等.白及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137-1145.

[8] 刘燕.园林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14.

[9] 石晶.白及属植物资源与利用[D].海口:海南大学,2010.

[10] 邹娜,李意,连芳青.优良观赏药用地被植物——白芨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950-955.

[11] 朱昌玲,孙达锋.白芨可溶性面膜的制备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4,34(2):67-69.

[12] 陈强,陈武.含白芨、冰片的中药牙膏对牙菌斑和牙龈炎癥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11):761-764.

[13] 刘光斌,黄忠,黄长干,等.天然植物白芨胶的功能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28(8):22-24.

[14] 李晓璐,王琼,越斌,等.白及胶复合保鲜液对芒果的保鲜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726-7728.

[15] 李川,彭配,刘洋,等.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1):55-58.

[16] 牛俊峰,王喆之.白及种子直播繁育新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4):83-86.

[17] 陈巧玲,杨国才,程群,等.白及组织培养的建立与快速繁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801-4810.

[18] 陈菁荚,万学锋,刘保财,等.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8,33(2):131-135.

[19] 曹剑,黄志伟.正交试验优选白及组培苗生根培养基[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1):47-50.

[20] 崔瑞勤,陈科力,徐雷.基于组培快繁技术的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观察[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238-240.

[21] 王楷,李玥,张云峰,等.白芨种子的高效萌发及其无性繁殖体系的构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71-77.

[22] 胡凤莲.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1(3):268-269.

[23] 杨兴文.白芨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4(12):34.

[24] 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白及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1):7-8.

[25] 雷湘,黄梦瑶,昌艳霞,等.白及幼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中国药师,2014,17(4):643-644.

[26] 王伟生.白及育苗及林下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3):61-63.

[27] 黄永亮.元江县野生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3):124-126.

[28] 张美,周先建,胡平,等.四川省白及最佳栽培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4):70,77.

[29] 潘静.白及生态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7,29(11):25-26.

[30] 张满常,段修安,王仕玉,等.白芨中药材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科技,2015(5):61-63.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繁殖栽培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