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自动”与“助动”

2019-11-25吴夕龙

江西教育A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部自动责任

吴夕龙

根据区域办学实际,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新建或撤并后形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与纯小学或初中建制学校在管理上大不相同,特别是因生源因素将小学与初中归并在一起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无论是小学并入初中,还是初中并入小学,都带来许多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前些年,我服从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被调配到地处我市西南角、离家30公里外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该校是不久前由镇中学和镇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教师价值观偏离……到这样的学校当校长,是对我的考验。虽然只任职了一个学年,但受益匪浅。最深的体会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需要将责任扛在肩上,实现学校“自动”;同时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多“助动”,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又快又好”。

在实现学校“自动”上,首先要填补几项制度空白,以保障学校的稳定发展。如制定并讨论通过《学校章程》《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推荐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级方案》等。原小学、初中均有《章程》《方案》,实行一贯制后要兼顾“两头”,“求大同,存小异”,体现“大多数”“一盘棋”,这个过程也是很费脑筋的过程。即使原则通过了,但少数个人意见及利益没有得到满足者往往会有意无意“释放能量”,站在小学角度说初中,或站在初中角度说小学,需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与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九年一贯制小学部与初中部的融合,推动体制“连”贯,包括政治学习与业务活动的安排、作息时间的调整、学科检测与质量分析、课堂教学与研讨等等。学校“自动”赢得初步回报:小学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六年级学生毕业水平测试综合数据进入全市第一方阵,获得教学管理银奖;初中部九年级中考取得骄人业绩,更多的毕业生实现了进入优质高中继续学习的愿望;地方政府发来喜报,召开庆祝大会,颁发奖励基金……

成绩的取得缘于众人划桨,问题的存在缘于诸方面责任缺位。责任决定我们在老百姓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我告诫班子成员,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的当下,社会更加关注我们的形象,不能因为我们自身形象的缺失,引发社会对生源流失与质量滑坡的追踪问责,甚至对号入座到某某老师、某某主任、某某校长。责任体现在具体工作细节上:包括时间意识,一个上班拖拖拉拉,下班急急匆匆的教师,不能说是讲责任;包括课堂意识,一个上课准备仓促,讲授云里雾里,学生纪律松散的老师,不能说是讲责任;包括提优补差意识,一个只顾照本宣科走程序,而不因材施教,特别是忽略教学质量“最后一公里”的老师,不能说是讲责任;包括奉献精神,一个做什么事情都是钱字当头、讨价还价的教师,不能说是讲责任。学校管理中,全校上下责任意识的教育与锻造,是走出低谷、重振雄风、“软”“硬”兼备的首要因素。

责任心确立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保障稳定。只有大局稳定,学校发展才能和谐、顺利、积极、有效。讲大局至少应做到三点:一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不做,不利于学校发展的话不说;二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小局服从大局;三是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体现共同担当与本职坚守,不扩大矛盾,不渲染问题,不急于求成,不求全责备,将心比心,问心无愧,做学校发展的促进派。这当中,不但要提出问题,而且要着眼大局,立足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与建议,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

教师责任心的确立,除学校“自动”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助动”也至关重要。单就九年一贯制下的本校而言,有以下值得思考且事关稳定的问题。

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里中学部、小学部的整合问题。九年一贯制不等于“小学+初中”,中国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陈如平认为,九年一贯制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结构的变化,以及上下衔接的教学体系。北京教科院李方认为,“一贯制”办学模式下怎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学校能否上下贯穿,横向学科能否交融,以及如何突破深层次障礙,都需要实战和探索的过程。作为最基层学校管理者,面对专家们提出的这些课题,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妨针对本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台指导性意见或方案,为学校提供策略性指导和政策保障。

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科学性、接受性、发展性问题。在任期间,我带领学校班子部分成员走访了一些办学顺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均基本不存在我校教师反映集中的问题,即中、小学部教师间工作量的均衡或中学部、小学部内部教师间工作量的均衡。引起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实质上是教师严重超编。一所兄弟学校,生源与我校大体相当,仅有90多名教师,反而没有杂音,工作量比我校平均工作量多,但教师工作劲头足,教学效益好。我校有近170名教师,工作量轻了,岗位设置人性化了,反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关键的师资力量紧缺,另一方面基于所谓资源整合而机械将中小学合并为一贯制的学校,人员又明显过剩,过剩了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相互挑剔,拈轻怕重,这几乎是所在镇乡小学、初中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后的共性现象。由于校长没有教师调配权,教育行政部门对过剩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校际分流方案,优化组合,以人尽其才。

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考勤问题。制度再完美,关键靠执行,制度的执行又关键靠自觉。就作息制度的执行,少数人不够自觉,引发多数有责任感的教师直接向校长提意见。大多数人按时上下班,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少数人天马行空,自由来往,自然会引起多数人心理失衡。另一个问题是,中学、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分配各有特点,中学教师说上课早,且有晚辅导;小学教师说上课课时多,班额大。如此等等,在考勤,包括考绩、考量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对统一的、适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框架性方案,或者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中学部与小学部分开考核。

九年一贯制学校美好发展愿望的实现,除了内因起作用之外,通过外在因素促进内部因素的转化至关重要,如动用行政与人事的力量,教师该流动的流动,该警示的警示,该统一的统一,该给予政策倾斜的给予倾斜,该指派行政领导蹲点的指派蹲点,该现场办公的现场办公。直面症结,解决问题,为校长办学清障开道,促进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各义务教育学校一样,获得平衡而充分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部自动责任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自动捕盗机
春天来了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神秘的包裹
基于STM32的自动喂养机控制系统
关于自动驾驶
Stefan Greiner: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