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运动训练手段开展与对策研究

2019-11-25刘于溪

运动精品 2019年5期
关键词:兰州市排球战术

刘于溪 王 茂



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运动训练手段开展与对策研究

刘于溪1王 茂2

(1.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6; 2.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研组,宁夏 银川 750000)

对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队训练手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寻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球队的新生力量的加入影响了整个球队的整体性,球队停滞在球员之间的磨合期;训练方面:在“插上”的进攻战术训练强度不够,没有开展全面的训练;训练中没有把先进的战术运用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注重“中一二”和“边一二”的进攻战术;体能训练的模式依旧一成不变,极大部分的学生通过一些自然形成的便利的方法去训练,此方法不仅对运动员提高体能效果欠佳,并且对运动员身体损伤上伤害较大;技战术方面的研究发现队员在发球的成功率以及稳定性上有很大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表明运动员在发球环节训练强度不够。

排球;训练手段;中学生

如今世界排坛高手如云,欧美强队的强势崛起使得我国排球霸主地位不稳,我国的排球运动在世界一致占据着领先位置。随着各国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各国对排球项目的重视,我国排球已不位于世界领先位置。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以及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目前的目标,它直接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也很大程度影响了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全面的发展。在排球教育中中学生排球运动主要训练对象有着很大的缺点,导致了中学生排球运动的发展落后。通过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队训练手段的研究发现了很多问题如:训练手段不够科学、没有好的锻炼方法以及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知程度等,通过这些问题总结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训练现状分析

1.1 战术训练

排球运动中的战术训练,是极为复杂而又多样化的,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需要组织合理的阵容,充分的发挥每位队员的专长,完善一切缺点使得战术体系更完整。初级运动员由于技术不够全面,战术意识比较差,所以教练员平时要督促和讲解以及进行示范,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在战术上的应变能力

表1 对排球基本进攻战术学习情况

“中一二”战术“边一二”战术“插上”战术 人数505045 占比(%)10010090

表2 对排球基本防守战术学习情况

防守技术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接传、垫球 人数50484250 占比(%)1009684100

在进攻战术中运动员都学习了“中一二”和“边一二”以及“插上”的进攻战术,三种战术的不同应运有着不同的效果。但是“中一二”和“边一二”的进攻战术在进攻上比较单一。“插上”的进攻战术利于技战术多样化,攻击性更强,此战术对二传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在防守战术中运动员里都进行过系统的接发球防守战术和接传以及垫球的防守战术;接扣球和接拦回球这两个防守技术是相对较难掌握的,但是还是有很多运动员进行了练习,分别有89%和82%的队员进行了训练。证明了队员们对于排球基本防守战术掌握的较为全面。

1.2 体能训练

体能是队员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并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形成条件。体能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取得好成绩的目的。体能训练包括速度、力量、有氧、无氧等训练。

表3 体能训练形式分布

项目人数排序 爬坡跑403 负重深蹲491 跑、跳台阶452 组合器械训练254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图表中的体能训练形式中,选择“负重深蹲”训练形式的最多,然后是“跑、跳台阶”;第三常用的是“山坡爬坡跑”,采用“组合器械训练”的队员特别少。除“组合器械训练”以外别的选项的人数都在大半数以上,这三种体能训练方法对器材设施没有太高的要求,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地形就可以训练,简单、方便、有效;“组合器械训练”虽然能有高质的训练成果,但是许多中学设施条件无法满足,所以选择此类型体能训练的很少。

1.3 实战情况

通过对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队近三年参加比赛情况得其参加全国性比赛次数很少,参加市级和校级比赛次数较多,15年至今有10次以上,占据总次数的1/2。消减了与高水平运动队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势必会影响运动员对自己运动水平的认知程度以及全队整体运动水准。

2 兰州市第六中学学生排球训练基本情况

2.1 运动员基本情况

通过对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队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得知,大多运动员平均年龄14岁左右,大多数运动员仍处于初中学习阶段,个别的“老球员”是整个球队的“大心脏”,过于依赖老队员的状态不仅影响平时的训练,更加影响在比赛中的球员发挥的状态以及整个比赛的节奏。新生力量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球队的默契程度以及训练的整合性,球队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来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与此同时,教练员必须抓住球队球员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进行训练,依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方式方法对本校球员进行科学性、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求教练员必须要有先进的训练理念与专业的训练知识,教练员是一支球队的领军人物,往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都来自于教练员平日的训练积累。

2.2 中学生参与排球训练的动机

动机由目标所引起,通过排球训练想要得到某种结果。由于学生选择不同的训练动机导致学生训练目的的不一致,必定会影响到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影响训练质量。从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促使中学生参与排球的训练主要原因是“升学”。可见中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把“升学”排在参加训练的第一位,是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学习以及升学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身体条件出众的学生想通过排球训练来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2.3 运动员技战术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男排3支队伍各2场比赛和女排4支队伍各3场比赛结果的分析来看,各队的发球成功率还是很好的,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特别是女队运动员更高。男队运动员大多数都是以大力发球为主,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男运动员进行了跳发球。而女队运动员几乎都是站立下手发球所以导致质量不高但是稳定率很高。男队员的扣球成功率都达不到百分之三十五,扣球成功率相当而言太低。

除个别队员扣球比较突出以外,其它队员在扣球方面存在线路单一,力量较小,战术简单,比赛经验不够丰富,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差。从拦网技术上来看,大多数采用了单人或双人拦网,但拦网成功率却不高,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移动、起跳的时机、预判和两人配合上做的不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兰州市第六中学排球队的训练手段研究发现对于战术训练手段在“插上”的进攻战术上训练强度不够,没有全面性的去训练。训练中只在乎“中一二”和“边一二”的进攻战术,但这两个战术相对落后并且仅适合初学者。

体能训练的手段相比较也是比较落后,极大部分的学生都只能通过一些自然形成的便利的方法去训练。比如“负重深蹲”“跑、跳台阶”“山体爬坡跑”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虽然对于队员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带给队员身体伤害较高。

经对运动员技战术方面的研究发现队员在发球的成功率以及稳定性上有很大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表明运动员在发球环节训练强度不够。还有在一传保证率上没有强化训练,训练的手段不够。

最后在拦网环节也有着很多问题,最后导致成功率不高几乎都是破坏性拦网。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队员拦网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拦网的手型、移动取位以及身体在空中的控制能力。

3.2 建议

3.2.1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排球项目对运动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很高。比如:弹跳、连续起跳、平衡能力等。而这些能力主要是运动员的身体力量素质而决定的,大小腿的爆发力以及耐力、腰腹肌力量等。弹跳高度往往是由腿部力量决定,在训练中要加强练习,练习的时候要保证大负荷、次数少、多组重复的方法,每组8-10次,重复10组,两组之间休息1分钟,这样保证了训练的质量。腿部的训练的主要是提拦网和扣球高度的能力。耐力的练习正好与爆发力是相反的,要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每组10-20次,5-7组,间歇30-90秒。

3.2.2针对具体技术精准分析训练

3.2.2.1拦网手型

拦网技术是用双手在高空阻拦对方的一种进攻手段。在拦网时双手五指张开,手伸过网,然后接触到球的瞬间压腕。

3.2.2.2移动取位

虽然拦网手型在拦网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移动取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取位不准,会直接影响拦网时的手型。根据不同的距离然后选择并步或交叉步。

3.2.2.3身体在空中的控制能力

拦网起跳后身体在空中要保持住不能向前冲身体的任何位置不能触碰排球网。在发现对方进攻线路的时候手和手臂也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空中的动作主要是依靠腰腹力量去完成的。

3.2.3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移动在拦网时很重要,这个时候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这样才能准确的移动到位。在平常的训练中可以进行加强性的训练,如:两人一组隔网相对,一个人晃动另一个人去跟,晃动的可以使用任何假动作来骗他起跳,两人一人十次的起跳进行比赛,看看晃动的可以赢几次。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其观察以及判断的能力。

[1]施海荣,周敏,沈辉.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队体能训练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2]束启华.谈现代高水平排球身体体能训练的新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3]闫琪,师玉涛.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排球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

[4]鲁靖欢.浅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2(8).

[5]吴谋林.江苏省高校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4).

[6]封旭华.中外女排强队训练理念的比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1).

[7]朱爱君.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8]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

[9]谭刚.体能对排球运动员技能的影响[J].网络财富,2009(24).

[10]刘家其.排球拦网的综合训练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Research on the Volleyball Training Methods in Lanzhou No.6 Middle School and Coutermeasures to It

LIU Yuxi, eta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06, Shaanxi, China)

刘于溪(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兰州市排球战术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函数“三要素”的解题策略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