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融合理念的小品类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9-11-24任芬王建恩孙俊聪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

任芬 王建恩 孙俊聪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150-02

摘 要 本文以湖北省远安县为例,分析小品类茶发展的现状,按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探索小品类茶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打造小品类茶品牌的建议。

关键词 黄茶产业 产业融合 产业公园

小品类茶指适种地理区域较为严格、产茶区域很小、茶叶产量较低的茶叶品种。黄茶是中国特产,产量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东、浙江、贵州等地,因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

一、远安县黄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黄茶总产量为6080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0.34%。其中湖南、安徽、四川三省黄茶产量合计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99.5%,湖北等其他省份黄茶产量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比例极小。

湖北黄茶产地位于宜昌远安县,远安黄茶是黄茶中的佳品,与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同列中国四大黄茶。远安黄茶早在宋代就有生产,制茶工艺优势独特,1982、1986年两次获得商务部评选的中国名茶称号,2009年 “鹿苑茶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远安目前有茶园3.9万亩,其中黄茶茶园总面积3533亩,种植面积不足全县茶园面积的十分之一,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全县、全省来说都属于小品类茶。

远安黄茶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远安黄茶产业发展面临五大短板。一是茶叶综合利用效率低,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重点,原料侧重细嫩茶青,造成生产资源浪费、茶叶单产偏低而茶价偏高。二是生产主体培育不足,茶企集聚不足,产业发展组织乏力,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能力。三是黄茶产业延伸不足,黄茶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产业链的简单扩展实现,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跟风问题普遍。四是经营方式落后,缺少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缺乏复合型人才,造成产销脱节,结构性过剩显现。五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匮乏。黄茶产业需要振兴、黄茶历史文化亟待传承。

二、远安打造黄茶产业品牌的做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远安县借鉴各种茶产业开发模式,探索出建设黄茶生态产业公园的发展模式,以茶生态、茶旅游、茶文化融合延长黄茶产业链、提升黄茶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使黄茶产品变旅游商品、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

推进茶旅文产业融合。远安县以黄茶产业为主线,延长黄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完善茶园景观和基础设施,丰富休闲旅游产品,拓展农业观光、休闲、教育、文化功能,形成山水田园一体的黄茶生态产业公园,促进黄茶产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发展。通过黄茶产业延伸,以茶园基地、丹霞地貌、原有村落为基础,将黄茶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环节与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构建综合旅游服务体系;通过运用新技术向黄茶产业渗透,研发黄茶系列深加工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茶微博、茶微信、茶网店等方式推广黄茶产业公园,拓展旅游市场和黄茶产品市场。(见下图2)

培育黄茶产业融合主体。将招商引资作为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壮大茶叶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联合远安县城投公司,作为公园建设的主体单位。围绕茶生态、茶文化、茶旅游招商,引进与黄茶产业相关的农商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黄茶专业市场运营商、黄茶研发机构等,做大黄茶产业市场主体。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合同、股份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与茶农成为利益共同体,带动茶农致富增收。企业、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技术管理服务和保底收购协议,并且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引导农民标准化种植,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利用股份红利设立共同营销基金,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政府主要承担监管和指导服务,适时公布茶叶市场行情和收购指导价格,明确收购保护价、保险理赔、财政补贴等责任规定。

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财政引导资金,对投资公司参与公园开发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或贷款信用担保。探索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园的道路、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担保平台和财政专项资金杠杆效用,解决中小型茶叶企业贷款难问题。成立农村投资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投资机制,支持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三、对推动小品类茶业发展的启示

远安黄茶生态产业公园已被湖北省评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县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发展黄茶产业的做法,为打造小品类茶品牌提供了启示。

规划引导与市场开发并重。推进小品类茶发展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主动与经营主体、服务主体沟通联合,通过规划引领,构建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和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同时,政府部门应严守产业准入门槛,在环境治理、文化保护等方面列出负面清单。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小品类茶产业规模较小、市场主体单一,不宜做大茶业规模,应树立“小品类、大品牌”意识,从茶消费需求出发定位价值、从模式出发展现特点、从市场出发形成茶文化,塑造产品更广泛深入的消费价值,提高小品类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摆脱区域限制,满足更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小品类茶价值。

完善茶产业服务体系。建议政府、企业联合创造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可引导建立小品类茶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同时,政府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等市场主体可组织企业家、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专家成立产业联盟,建立茶农对话、技能培训平台,提升茶产业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济与管理,2015(3):5-10.

[2]张士康.中国茶产业优化发展路径[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

[3]杨江帆,李闽榕.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