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沪剧教学结缘的故事

2019-11-23陈荃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沪剧剧团陈老师

陈荃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海派城市。上海的文化是古典雅致与海派时尚兼容,沪剧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始终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是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巧妙结合体。如今,被喻为“上海的声音”的沪剧,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途径,也是上海本土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本土文化“爱”的延续。

长桥第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家门口学校,近年来外来务工子女占学校学生数的85%左右。在推广普通话的形式下,对于这群非上海本地学生来说,沪语是个较难接触的语言,“沪剧”更是陌生的名词。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校本拓展课程资源着眼长远发展进行了思考与整合,将上海的本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上海的弄堂”融入于我校拓展课程资源,形成了一系列 “弄堂情韵”拓展课程群,沪剧——“弄堂韵律”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相见——困惑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音乐老师,与长二小学校沪剧社团相遇在三年前的九月。当时,我听到曲调清晰优美,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从孩子们的口中传出,觉得十分有趣。

此时,学校让我担任沪剧社团的带队老师,将最能代表上海地域文化的戏曲以社团的形式推广、传播并让我担任长桥第二小学创新实验室沪剧课的主要负责老师。此时的我开始与沪剧有了真切的接触,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更有一股红色“中国梦”的心愿一涌而出。

为了带好社团队伍,在平时的沪剧拓展课上,我用模唱法、跟唱法教学。几个月的教学中我感受到,口音多变,沪剧变味的特点,“难教与难学”成了我与“沪剧”之间的阻碍,学校的沪剧教学该如何切入?怎样教学才是针对学校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呢?这些成了我的困惑。

二、相识——解惑

镜头一:

我:萌萌、丽丽你们的音色很甜美,音准也不错,希望你们能参加校沪剧团。

学生:陈老师,我们不喜欢唱沪剧,我们不想参加沪剧团。

鏡头二:

我:请同学们注意,在这里的“人”要唱“成”,而不是“宁”…

学生:(下课后)陈老师,我觉得唱沪剧真难?我不是上海人不会上海话,有些

字的唱法怎么学也和你唱的不一样,我真难过呀。

“无兴趣”、“难入门”成了学生与“沪剧”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校方领导与课程领导小组了解了我的教学反馈信息,得知我的教学困惑,我们在沪剧课程方案规划、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思考。

镜头三:

我: 许老师,我觉得学生的话犹如给我一盆水冰冷,.....怎么办呢?.

校领导:我们换位思考,因为难所以提不起兴趣,没了兴趣自然就觉得难了。

我觉得,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可以由老师运用得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难”,感觉难跨过去,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个可以跨越的桥梁,给予学习的支架。

结合学校学情、生源特点,校方、课程领导小组和教研组做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效性的沪剧学习方案,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特点,挖据学科与沪剧的焦点处,做到全校全覆盖式的沪剧教与学。我们成立了教研组,分步落实教学:低年级从学习沪语童谣了解沪语语境,中高年级则通过初步哼唱沪剧,初步感受沪剧戏曲的魅力。

三、相融——研究

镜头:

学生1:陈老师,你教的这些沪剧歌曲我在家里唱了,我外婆说唱的哈灵,不过感觉缺了点什么。

学生2:陈老师,等我们升四年级了,歌曲是不是会更难?我就喜欢挑战有难度的。哈哈...

学生3:陈老师,我为上次学的新曲子编了一段戏曲动作,请你看吧。

“爱之深,情之切,爱到浓时方恨少”,学生对沪剧提升了兴趣,产生了激情,此时我反思我的沪剧教学缺的是什么呢?针对不同阶段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内容上除了欣赏和学唱,是否应该加入更多专业化技能来支撑?

我思考:学生对沪剧的渴望就是我教学的动力,也是我与他们供需双向新的挑战。

从沪剧团学生的学习反馈声中,我把原先简单的欣赏与学唱调整为四部分。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沪剧,第二阶段——学习体会,第三阶段——熟悉戏曲,第四阶段——创新体验。根据沪剧“唱念做表”的要求,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并把提神和形体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唱念学说,第二部分——身训形体。

在沪剧教学上我做足功夫,学习专业沪剧表演理论与技能,为我校“沪剧小演员”的成长打下扎实基础。沪剧团的学生也在实际创新中感受“学习、合作、分享”,从中体验学习沪剧的乐趣。

四、相随——传唱

沪剧,讲究扎实功底,唱腔委婉、气韵深长;沪剧,随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春风吹进长二小学,悄然的浸润了每个长二师生的心田。

作为学校的沪剧教学主要负责老师,要想让沪剧团在舞台上展现惊艳四色的活力,首先自己沪剧专业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以专业的沪剧演唱功底、扎实的沪剧理论为依托,让委婉的声音诉说上海风情,传递海派风韵;其次,在教学中尝试新颖的形式,让课堂彰显灵动与色彩,让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现“唱、演、做、表”的沪剧原则,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传唱雅韵之律。

沪剧精神引领着我坚守一份“爱”的职责;坚定自己对沪剧的风雅文化和悠然韵律的内化与传承;深切的感受并传授浓郁的申曲之韵律,让我在雅韵文化的陶冶中启迪心智,将申曲雅韵在校园里散发的更远更长。

音乐是声音、情感的艺术,是传播文化、传递心声的特殊载体。唱出一声声江南韵,演出一曲曲沪韵美,接受一次次雷鸣的掌声,谁能听出这是从年少的长桥第二小学沪剧团传出的,他们克服了多少学习上的困难;谁能想象当初说“我不喜欢”的孩子会变成最渴望与沪剧相伴的那群孩子,是什么让她们有如此大的变化;谁可以体会从“难教与难学”的困境中爬起,从千万个“怎么办”中理出头绪的我,这样的教学成长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经历改变会有多少。我与“沪剧”的故事仍在继续,我心中的“中国梦”广阔飞翔……

猜你喜欢

沪剧剧团陈老师
我的科学老师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新时代,沪剧该往哪儿走?
“上海的声音”沪剧如何与时代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