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培养教师队伍的“七十二贤”

2019-11-23贾海明

中国教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

贾海明

【摘 要】河北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是由“教学”向“教教”提升,由“实践”向“理论”提升,由“名师”向“大师”提升,培养出像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一样的一批教师“贤人”。“两机制一平台”为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支持激励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和成果展示平台的保障。

【关键词】河北省名师工作室 建设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当代教育的两大主题,一是质量,二是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截至2019年10月,河北省有在职名师783人、在职特级教师1096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思维、丰富的经验以及厚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成绩和理论成果,他们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动机,也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传动器。2015年,河北省在《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办法》中首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任务,提出“到2020年,每个设区市建立15~2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定州、辛集市分别建立1~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重点发挥其对乡村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并鼓励各地建立市、县级名师工作室”。在经过充分的争取意见、研究探讨与设计准备后,2017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同年7月,组织召开了“全省名师工作室启动会议”,首批100个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就此开启了充满挑战又卓有成效的名师工作室体系建设的探索之旅。

一、由“教学生学”向“教教师教”提升,出人才

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首先要完成由“教学生学”向“教教师教”的转变、提升,要带一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室、骨干教师的孵化室、教育名师的聚集室”。

孔子培养了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也要像孔子一样,带出一批教师“贤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要做到“三传”,培养“三贤人”。

1.传师德,培养品德优秀的贤人

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传递优秀师德,这是名師工作室的第一要务。

教师之德在于爱心:要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工作如事业,这“三爱”的最高境界是乐业精神—“以此为乐,乐此不疲”;教师之德在于奉献: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是一项守望心田、静待花开的事业:小我不在,大我无边,当教师,需要不断地排除小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平淡,抵得住诱惑。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各工作室通过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全员培训”以及“特级教师送教讲师团”等项目,以促进各市区县本地教师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了“送培送教到基层学校”活动。如初中语文田贺书工作室坚持“送的是最有价值的,送的是学生、教师、学校需要的,送的是超越当下课堂教学的教研”。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一直是“特级教师送教讲师团”的骨干成员,在活动开展的十几年间,他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河北省的65个县区。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他带领学员坚持“送教下校”,曾到河北省的博野、献县、崇礼,宁夏的石嘴山、泾源等地开展活动。2018年冬天前往献县送教途中,突遇大雾,高速封闭,他驱车走县道、乡道、田间小路,整整走了9个小时才到达,当地领导说,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最大的“师德”!小学语文张建华工作室是唯一设在贫困山区乡村小学的名师工作室,以“和(荷)”文化把来自全省不同县(区)的学员的精气神聚合在一起,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送到所在县区最需要的偏远学校。还有近20个工作室参加了多种形式的送教新疆活动。这样的“送教”就是“传德”的体现。

2.传师艺,培养能力卓越的贤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这一潭水,不仅指教师应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而且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等等。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本工作室学员扎根于课堂实践,努力建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围绕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通过示范课引领、观摩课研讨、同伴交流、专家指点、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成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列出阅读书目,撰写读书体会,组织学习研讨,引导成员在阅读中扩大教育视野,提升理论水平,为教学研究走向深入积淀了理论功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个独特、丰满的教学主张。

如初中物理张咏梅老师的“双星互动文体中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初中英语李国刚“五有一评”教学与管理框架思想等,都是认真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再经过名师工作室团队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渐完善和明确起来的。初中语文杨葛莉工作室在10所学校的七、八年级开展项目式学习实验,开发项目式、专题式教学设计23个,为破解一线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语文刘世荣工作室以研促教,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成果化,探索出从“学科分立”走向“课程融合”的路径。

3.传师养,培养素养丰厚的贤人

师养就是素养,是品德和能力的肥料。名师工作室在培养学员本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其综合素养。

(1)有学者精神。教师要严谨治学,潜心问道,唯真理是从。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教育发展到新的时期,需要教师有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和“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的胸怀。

(2)有人文情怀。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要多读国内外文史哲经典名著,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只有教师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们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3)有艺术陶冶。艺术有利于激发人的灵感,有“化学催化剂”的作用。每位教师都可以选择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艺术爱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做一个有情趣的良师,一个有魅力的益友。

(4)有风度气质。气质训练也应该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名师工作室走出来的学员,女教师要有气质,男教师要有风度。要做学子心中的“男神”“女神”。

(5)有强健体魄。健康的体魄是一生幸福和成就事业的基础。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自己的身体。既要勤奋敬业,也要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并坚持下去。

(6)有幸福生活。事业成功,生活不幸福,也是人生的失败。教师不是“苦行僧”,要做幸福的教师。

在两年的建设期间,很多名师工作室都努力、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素养。比如,魏晓辰、高玲玲、王福会工作室带头组建了“唐山市清风雅韵名师诵读团”,坚持每日诵读,并多次到唐山市多个县、区进行诵读展示活动,对提升全市教师的人文素养起到了推动作用。该工作室并且参与了“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参与编写出版了《播撒书香》《书香正浓》《书香致远》《区域推动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策略研究》系列丛书。还积极引领工作室成员感悟职业幸福,追求职业梦想,参与编写出版了《做老师真好》《做好老师》系列丛书。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

二、由“实践”向“理论”提升,出成果

“名师工作室”既是一个队伍建设平台,也是一个教研平台;名师工作室团队既是一个师徒团队,也是一个教研团队。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团队,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产出精品成果。

韩愈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教育教学规律。名师工作室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要思考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教育教学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如何解决好船和桥的问题,机制是什么,如何解决好通向彼岸的动力问题,等等。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教育必须辅助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基。因此,教师还要思考如何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真;如何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如何在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大趋势下推进教学、学习模式的创新,实现教育思想、教學观念的根本改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等等。

两年期间,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这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比如,高中地理汪清工作室设计开发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整合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走出去看家乡,在有目的的研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老师在转化教学论的基础上,创建了阅读“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以“学情”为核心抓住教学突破的“牛鼻子”,解决了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回归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点”,创造性提出了“学情核心”教学思想。2019年4月,教育部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尤立增教学思想研讨会”,标志着这一语文流派在全国范围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王福会工作室着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求,坚持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八个统一”方向,成功进行了“情境体验式教学”实践与研究,与吉林省六个名师工作室、天津北辰区结成研修联盟,名师们多次同台作课、同课异构,通过“现场讲课、即时评课、反思说课、课后随访”,让教研形式更有内涵、更有实效,研修成果编辑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跨学段实践》一书。工作室成员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他们先后有12篇论文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三次在全国性会议做展示交流,并通过送教、论坛等多种形式将工作室成果辐射到贵州、福建、重庆、甘肃、湖北及省内多地。

高玲玲工作室申请立项河北省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以1+1+X为路径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与唐山师范学院数学系合作成立课题研究团队,形成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将高校的理论优势与基础教育的实践检验有力地结合起来。工作室成员结合学科素养研究先后出版两本相关内容专著,并受《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和《基础教育参考》杂志的邀请,在全国名师工作室会议上做报告,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由“名师”向“大师”提升,出大家

名师还不是大师。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带领学员成长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素养,与学员一起立志成为像孔子、墨子、朱熹、晏阳初、梅贻琦、张伯苓、蔡元培、陶行知、竺可桢、徐特立等这样的教育大师、教育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作为衡量教育家的标准。这“三不朽”也是很高的人格标准。“三不朽”当然不是每一个平常人都能够企及。但是作为一个有进取心、事业心的人,教师应该有比较高的人生努力方向,并付诸刻苦持久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首先,要立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教师如何做到不受社会消极思想的冲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责任感,自觉坚守底线。

其次,要立功,要在岗位上,把事情做出点名堂来。作为校长,就要把学校办成名校;作为教师,就要把教书育人做好,出成绩,出人才。

最后,要立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对教育教学乃至对社会进步都能产生影响。“立言”绝非要人人成专家,更不是狭义的写论文,而是要激活教师的研究因子,培育探究精神。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唯此,教育的精神才能傲然屹立!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提升汽修专业内涵建设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