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树李小食心虫的监测和防治方法

2019-11-22黄伟

山西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治监测

黄伟

摘要:李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蛀果虫害,主要为害桃、李、杏等的果实,该虫在晋北地区杏树种植区发生频率高,对杏果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对果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以李小食心虫的虫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李小食心虫的监测意义和方法,并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晋北地区杏树李小食心虫的监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李小食心虫;监测;防治

文章编号:1005-345X(2019)06-0085-03中图分类号:$662.2文献标识码:A

在晋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寒冷,昼夜温差大,杏树作为一种耐寒耐旱的经济果树一直被广泛种植,但长期以来,李小食心虫对杏树果实的蚕食和果核的破坏,极大影响了杏树果实产量。尽管我国对李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早有研究,并有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但由于基层监测工作的落后和防治技术推广的不到位,李小食心虫在杏树种植区仍在不同程度的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1. 发生特点

1.1 虫态规律

李小食心虫,隶属于鳞翅目卷蛾科,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繁殖发育经历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阶段。在晋北地区,杏树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两代,一个世代周期历时约30d左右,一般越冬老熟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出土羽化,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出现并交配产卵;1周卵期后,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出现,经过20天左右的幼虫期和蛹期,第1代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经过虫卵孵化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中旬出现,老熟幼虫到7月上旬随杏成熟后脱果,入土越冬。

1.2 生活习性

1.2.1 幼虫 李小食心虫越冬老熟幼虫随杏成熟脱果后,在果树根茎部或周围土壤层、石块杂草下结茧,随气温湿度升高,破土羽化越冬代成虫;第1代幼虫多孵化于初期膨大的幼果果面上,吐丝结网,幼虫在果面上蠕动数小时后,爬至幼果萼洼处,此时由于幼果果核尚未硬化,幼虫直接蛀人果核内,导致幼果溃烂脱落,一部分幼虫随果脱落干缩死亡,另一部分幼虫在幼果未脱落前,转移至临近幼果进行转果为害,一般一头幼虫经过蛀蚀2-3个果实后老熟,随后转移到树洞或树干缝隙做茧;第2代幼虫直接在成熟杏果果面上蛀孔,蚕食果肉直至进入果实内部,并在蛀孔口可见锈色颗粒状粪便和大量水珠状果胶滴滴出,最后存活的老熟幼虫随杏果成熟脱落入土越冬。

1.2.2 成虫 李小食心虫成虫不仅有昆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而且喜夜间活动,一般晚上诱到的成虫数量最多,也最为集中,白天多数成虫藏匿于附近的杂草丛或石块缝隙等阴暗处,其交尾产卵也在黄昏时进行,卵多产于叶背、梗洼、萼洼处,平均卵量为50多粒,卵的孵化期约7d,孵化最适温度为24-28℃,成虫寿命约为15d。

1.3 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降水量是影响李小食心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幼虫的发育和虫卵的孵化需要在合适稳定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在气候温暖且气溫稳定的冬春季,越冬幼虫的存活率会大幅提高;反之,气温低,气温波动大,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就会降低。合适的湿度有利于李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发育,一般空气湿度达到75%以上时,越冬幼虫发生数量增加,高峰期会延长,而空气湿度下降时,越冬幼虫发生数量相应减少。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越冬幼虫的出土时间,降水适量时,土层潮湿疏松,有利于越冬代幼虫钻出土层。一般雨期早且雨量足的年份,越冬幼虫出土时间就会提前,而且在雨后出现出土高峰期;反之,少雨干旱,越冬幼虫出土的时间就相对滞后。在极端高温干旱的年份,越冬幼虫无法正常出土,出土后也不易存活。

2 监测技术

2.1 监测的意义

由于李小食心虫体型小,隐蔽性强,日常监测难度大,容易被忽视,一旦错过最佳预防期,虫害就会快速蔓延,导致果实产量降低。在实际情况中,在虫害发生后,大多直接采取多次化学农药杀虫,不仅用药成本高,而且防治效果差,同时增加了果实农药残留,得不偿失。因此根据李小食心虫的虫态周期和发生规律,在预防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的监测和合理的防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虫害发生,提升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2.2 监测方法

2.2.1 幼虫监测 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温度达到16℃左右,降水量开始增加,土壤变得潮湿松软,李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土层,尤其在雨后,灌水后l周内,越冬幼虫迎来出土高峰期,此时通过人工目测统计监测,选取杏树栽种区的中间位置,在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每隔5m,选取一定株树,沿树干周围地面摆放一圈土块石块或玉米秸秆等,每天傍晚检查记录土块、石块及秸秆下出土聚集的幼虫数,每天统计的幼虫数量逐渐增多时,即进入越冬幼虫出土高峰期,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2.2 成虫监测 4月下旬到5月上旬,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一般采取扫网法,诱虫灯法和性诱剂法进行监测。白天利用成虫喜欢藏匿在阴暗的杂草丛中,用网套在杂草丛中来回扫网,捕获监测成虫数量;在晚上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太阳能诱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成虫,一般放置在栽种区的中间位置,但诱虫灯往往诱集的虫类广,不具有针对性;利用性诱芯诱集雄蛾的方法,针对性强,监测准确,在种植区中间位置,东西南北中每隔50m选取数个收集点,将盛满水的水盆诱捕器悬挂于距离地面1.5m处树干上,在距盆内水面1cm处系上性诱剂诱芯,引诱成熟雄蛾,及时添水,每月换1次诱芯,每天定时观察诱捕器诱蛾情况,统计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并做好记录工作,如果诱集的成虫数量呈增长趋势,即可确定成虫发生盛期,以此为据进行防治。

3 防治技术

3.1 幼虫防治

3.1.1 清理越冬虫源 一般李小食心虫老熟幼虫随着果实成熟入土越冬,因此在果实成熟后,一方面将脱落的害果和杂草清理干净并挖深坑掩埋,另一方面对果树周围土地进行深翻,将进入土层越冬的虫茧挖出暴露在地表,破坏其越冬环境。

3.1.2 杀灭出土越冬幼虫 对出土期老熟幼虫的防治可以有效抑制后期虫害的蔓延,防治方法包括土壤覆盖、地表覆膜和树下施药,具体在树盘1.5m范围内,盖10cm厚的土层,并拍实;或者将树盘周围地面清理平整,盖上地膜,边缘用土压实,将出土越冬幼虫封死在地膜下,阻止其爬上树干;还可以将一定浓度的溴氰菊酯乳油或敌敌畏药剂喷在树下土壤层,以便杀死土层中的虫茧;或将白僵菌等微生物均匀混入土中,用耙子进行翻挠后,用土层覆盖,通过微生物杀死出土幼虫。

3.1.3 蛀果幼虫的防治 对已经上树并蛀人果实的幼虫,及时摘除害果和剪除有虫的枝条,以防转果为害,或者采取果实套袋法,阻止成虫果面着卵,待卵期过后及时摘袋;还可以在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集中对整个树冠进行喷雾防治,一般在5月上旬,喷洒高效氯氢菊酯和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灭杀虫卵,抑制孵化,有效减少幼果脱果量。

3.2 成虫防治

一是利用李小食心虫成虫趋光、趋化和喜夜间活动的习性,通过固定装置进行24h不间断诱杀,比如安装固定太阳能杀虫灯或者黑光灯,夜间诱杀成虫;或把糖、醋、水(1:4:16)制成的糖醋液和少量洗衣粉混合装入水盆,系绳悬挂于树上,通过特殊气味吸引成虫取食,进而杀灭成虫;还可以通过悬挂装有性诱剂诱芯的装置杀灭雄虫,减少交配产卵;二是抓住越冬代成虫和l代成虫发生高峰期,通过树上喷雾20%的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00倍液及10%的阿维除虫脲乳油1000倍液集中防治,根据成虫发生数量,增加喷药次数,一般2次效果更好,可有效灭杀成虫。

4 结束语

杏树李小食心虫是一种世代多、为害周期长的蛀果虫害,根据其发生规律,要重点对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监测,通过树上树下、物理化学多重防治举措,把防治幼虫和诱杀成虫相结合,做到提前监测,及时防治。

猜你喜欢

防治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学习监测手环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沉降监测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