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西华公园水生态植物修复与保护

2019-11-22霍希美周青孔祥伟曾晋萍吴欣欣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荷花

霍希美 周青 孔祥伟 曾晋萍 吴欣欣

摘要:介绍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昆明市西华公园湖塘治理的应用和对公园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并对治理后湖塘水生态修复情况进行了监测,结合后期运行管理,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华公园;水生态修复;水生植物;荷花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79-04

1引言

昆明市西华公园位于昆明城西,地处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滇池流域保护范围内,两条人滇河流——西坝河、船房河从公园东西侧穿流而过,北面邻近二环立交桥,全园面积为84328m2,其中水域面积约为8666m2。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滇池及35条人滇河流水质逐步恶化,西坝河与船房河河道枯竭,公园水体与外界的渗流补给和自我净化功能基本丧失。2010年以后,公园水体的补水除自然降水和自然渗透外,主要来自于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而中水的总磷、总氮含量较高,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外,西华公园的水体为公益开放性水体,不可避免地还会遭受来自外界的污染。造成了公园水体透明度降低,蓝藻爆发,最终严重影响到水体景观。为改变这一局面,公园选择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来进行治理,使水质的主要富营养指标(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或以上的标准。

2工程概况

为减轻湖塘底部淤泥对水质的污染,通过湖塘清淤工程,清除沉积多年的淤泥,可有效减少总氮、总磷,降低湖塘污染物的存量,减少湖塘污染负荷。同时,为解决水源中总磷、总氮含量高的问题,采用物理法对中水进行处理,首先,砌筑两座隔水坝,将原有的湖塘分为三个池塘,中水由第一池(1号池)进入,由下往上渗透,第二池(2号池)则由上往下渗透,第一、二池底回填净水活性炭、黄沙等,形成“三明治”式的渗透过滤层;同时,增加水的渗经长度,降低渗流速度,加速污染物沉淀;第三池(3号池)水则由设置在第二池和第三池之间隔水坝中的孔洞,经过滤网平流进入。

在以上工程成功的基础上,公园还进行了第二期工程,主要措施为清淤扩容和湖塘周边景观提升,新增一个中水渗透补水池(4号池),另外利用下凹式绿地新增一个景观生态雨水收集池(5号池),收集的雨水经活性炭过滤渗入管道,由管道自流入湖塘中。

3水生态修复的运用与景观营造

3.1水生态修复

水生态修复植物技术主要是指水生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通过一系列吸收、转化、挥发、降解等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达到去除水体污染物质目的的一项新兴修复技术。不仅能有效去除氮磷等营养盐,还能吸附Cu、Cr、Pb等重金属污染物质,而且一部分的修复植物可以分泌出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从而达到净化营养化水体的目的。不同的水生态修复植物净化营养化水体的效果不同。并且有研究指出复合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强于单独种植。并且具有成本低、生态效益好,增添观赏性等特点。利用国内外植物净化能力的研究分析,并结合本地常见水生植物及公园每年4月举办的鸢尾花展,筛选出的挺水植物有鸢尾、梭鱼草、水葱、水莎、紫莎草、再力花、美人蕉,浮水植物是睡莲,沉水植物为苦草。

3.2植物景观营造

为避免植物在栽种过程中出现四周拥挤、中间空阔和阻碍视线的问题,设计时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线条和色彩等自然美,并利用原有的自然式的驳岸,因地制宜地营造不同的空间。同时结合对比与统一、节奏和韵律、层次和背景、色彩和季相等植物的艺术手法配置植物。

2号和3号水池都以湿生鸢尾为主,再搭配再力花、荷花、水莎、紫莎草和美人蕉。鸢尾、再力花及荷花等这类具备底质根系的水生植物处理驳岸,既能加固驳岸,避免雨水冲刷和减缓流速,还能防止游客到塘边摸鱼戏水,解除游客落水的安全隐患。

不同点在于2号池采用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群落+地被植物群落组合模式,并搭建亲水平台,达到远观波光粼粼,近看乃生机盎然的水中草坪。水底种植苦草,苦草是河流、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无直立茎,其生长的营养来自地下根部,从基质中吸取,以及依赖带形的大量叶片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

3号水池配置采用湿生乔灌木群落、湿生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形成以池杉和水杉为背景,湿生植物过渡到水域空间的方式。同时为增加水体的景观效果,在湖面的适当位置种植景观睡莲,营造水清荷美、水生植物错落有致、水下森林与水上挺水植物相呼应的优美水上景观。

4号水池水域面积较大,则以远景为主,岸边采用乔木+灌木+草,底部依旧种植苦草的模式进行配置,形成“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美景。5号水池也采用乔灌木群落、湿生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但是水面的处理却是以荷花为主,并搭配假山叠石,形成高程差,使湖面动起来。

3.3后期生态系统的维护

生物多樣性是生态修复的关键,需要依靠生物种群优化和生态平衡调解才能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由此,日常养护过程中,随时对沉水植物(苦草)、有害水生物(小龙虾、泥鳅等)和水质变化进行观察。当发现植物有凋谢、枯黄病叶时及时剪除,春夏季节,修剪睡莲等浮水植物,避免生长过旺遮挡阳光,造成沉睡植物死亡;进入秋季后,及时清理和修剪荷花、鸢尾等挺水植物的枯枝烂叶,同时对鸢尾进行分株。

4水质测定项目与方法

1号池一方面由于是进水口,另一方面曾经为增加湖面的灵动性,引进了一对鹅和两对麻鸭,导致池内种植的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被咬食,不再具有生态修复的能力。因此2017年开始,每季度只对西华公园2号、3号、4号和5号池水中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进行测定。水质水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测定方法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GBll892-89和碘量法GB 7489-1987测定。

5结果与分析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后,各池水中的总磷和总氮明显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Ⅳ水质标准。可见,水生植物有效地削减了水体中的总磷和总氮含量。夏季水中的总磷和总氮含量又高于其他季节中总磷和总氮含量,究其原因,是由于夏季水体温度高于其他季节的水温,水中的落叶和其他污染物腐败过程加快,另外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彼此间形成遮挡,严重影响不同植物的光合效率。

由图3可以看出,西华公园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较低。

图4显示,水体中溶解氧均出现增加的趋势,原因是随着鸢尾、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了水体中的氧磷,抑制了各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降低了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同时随着水生植物植株的增大,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及时补充了大气中的氧,最终影响了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

从图5可以看出,经过水生态修复后,水池周边的植物群落无不体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更是给游人以美的享受。

6水生态治理助推公园经济发展

公园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外部性以及供给对象多元化的属性,为游客提供空气清新、植被丰厚、景观秀丽、水质清澈的免费绿色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园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水环境保护系统承担着实现公园绿地系统生态环境再循环的重要使命,其良好的环境效益为提高公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根本而言,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是环境效益的结果呈现。自西华公园水环境生态治理成效显现以来,入园游客每年增长20%以上,并已成为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健康、娱乐中心,提高了社区文明水平,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经营收入也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真正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7讨论与建议

自西华公园运用水生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结合水质检测资料可知,西华公园水生态修复工程对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明显,水质透明度在1.5m以上,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7.1加强预算刚性投入,保障环境可持续性改善

水环境生态治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持续投入与维护是其不断改善的先决条件,作为免费城市公园,政府财政预算的刚性投入是根本保障。

7.2完善城市免费公园志愿供给

由于城市免费公园产权、资金、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等现实约束,使昆明城市公园志愿供给严重不足,而且具有较大随意性,城市免费公园自然、人文资源保护难以落实,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需要构建政府与志愿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志愿组织自身建设以及拓宽志愿組织筹资渠道,构建城市免费公园多主体协调供给机制。

7.3加强培训和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需要加强对从事湖塘养护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水平;建立养护作业专用账户,便于分析养护成本。

7.4加强水质监测和分析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和分析制度,有利于提早预防黑臭发生,分析修复中出现的不足。

7.5加强宣传

利用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向市民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禁止随意投放水生动物和投食。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荷花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铁岭市凡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研究
荷花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