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与新举措

2019-11-21肖金成

领导科学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新举措脱贫攻坚

肖金成

摘 要:文章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近20年的发展、成就与新举措的介绍,全面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整个发展过程,并分为五部分具体分析: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二是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三是西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四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新举措;五是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成就;脱贫攻坚;新举措;经济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1999年6月初,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要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000年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实施。

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始于1999年,但实际上,西部开发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施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增强了国力,但同时也逐步拉大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20世纪90年代,学者把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是沿海地区,包括12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等9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约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5%。200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6654.6亿元,占全国17.1%;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4601.7元,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长期以来,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等多种因素制约,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在此背景下,国家作出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如图1所示,中国四大版块,其中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最大,且通过近20年的开发和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二、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近20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同步大幅度提升。图2就显示了2000年至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2万亿元增长到15万多亿元。这是一个指标。

另外一个指标是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200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7.1%;到了2016年,这个比重已经超过了20%。这说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占全国的比重,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西部地区明显提升,西部大开发的成就有目共睹。

(一)发展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西部地区过去的经济比较落后,与东部的差距比较大,其中一个基本原因就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国家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2000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投入基本建设资金累计达2万多亿元,西部基础设施投资总规模接近3万亿元,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从交通基础设施来看,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以及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从2005年的36.6%、40.4%和25.7%增长到2016年的40.5%、40.6%和36.3%。在西部大开发之初,国家就确定了几大工程,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还有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等。这几大工程顺利实施,现在每一个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基本上都有一个机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西部最大的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对口协作等东西部合作机制,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无论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还是营商条件等软环境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更多国内外投资商扎根于西部地区发展。当时,东部地区的很多企业派人到西部考察,国外的一些投资者在获得中国要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消息后,很多企业均派人到我国的西部地区进行考察。从结果上来看,招商引资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与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成就。

(二)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随着西部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配套基础,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加大力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的产业转移,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资源深加工、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产业发展上。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产业,因为产业能够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也能够增加市场供给。由于产业集聚了人口,所以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是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从区域发展上看,以重庆、成都、西安、南宁、贵阳、昆明等若干中心城市为引领,以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为主体,形成西部地区甚至全国重要的新兴经济增长区域。

我国东部地区有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还有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也有几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2017年综合经济实力仅次成渝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沿海纵轴最南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在新疆天山以北,包括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吐鲁番等城市,这里的产业和人口聚集较多,未来也会形成一个引领新疆和西北新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都将成为西部地区新型的经济增长区域,且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

图3显示的是2005年至2016年西部地区的产业和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第一产业在2005年占全国的比重是25.8%,到了2016年该比重已经达到29.2%;第二产业在2005年占全国的比重是14.8%,到2016年该比重已经达到20.2%;第三产业在2005年占全国的比重是17%,到了2016年该比重已经达到18.5%。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西部地区这三大产业在全国的比重都有所提高。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有获得感。数据表明,西部地区的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36192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37414万人,16年间增长了1222万人口。2005年至2016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从1.5下降到1.4,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从2.0下降到1.6。尽管下降的幅度还不算大,但地区间收入差距在缩小是不争的事实。

(四)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

在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初,人们曾担忧:把耕地变成建设用地、把农田建设为城市、工厂,会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人们对此也是争论不休。事实上,西部大开发采取了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把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十几年过去了,那些退耕的农田种的树已成林,成为生态卫士,尤其是延安地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50%,黄泥沙大大减少,这都与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是分不开的。

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五年即2000年至2005年,累计完成退陡坡耕地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已经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另外,我们还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西南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2004年以来,国家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20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相比,各类草地平均覆盖度增加11.6%,牧草产草量每亩增加29.66公斤,荒漠化面积减少近500平方千米。西部大开发之后,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效果非常明显。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根据专家所说,要想把石头再变成土壤,起码需要万年以上。西部大开发实施了石漠化治理工程。2017年,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1.3万亩,完成石漠化区域造林125.4万亩、草地治理任务120万亩。

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投入,西部地区也做了很多努力。为什么要叫西部大开发,而不是西部大发展?因为我们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大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我们要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使一些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通过西部大开发,得到改善和恢复。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生态环境的治理,也能够让西部地区的人民收入得到提高。为什么说生态环境保护能提高人民的收入呢?过去,西部当地老百姓靠种粮食自给自足。这样年年开垦一方面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所以,通过一些生态工程使得当地农民有了农业之外的收入,有一石二鸟的效果。

(五)新区、开发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西部地区的面积很大,要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除了要改善交通之外,还要关注城市的基础设施。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在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建立开发区。截至2016年,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共计49家,2016年创造GDP为10688亿元,占西部地区GDP总额的6.82%。由此可见,开发区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这些开发区既改善了投资的硬环境,也改善了投资的软环境。因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所以招商引资的效果就比较好。这些就是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在西部地区批准设立了多个国家级新区,比如重庆两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云南滇中新区,还有新疆霍尔果斯、喀什两个特殊的经济开发区。如今,开发区、新区、特区均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里着重提到两个新区。一个是重庆两江新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千米,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千米,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0亿元,年均增长17.5%。2016年,两江新区常住人口已达到350万人,有12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于此地。另一个是贵安新区。过去,贵州交通薄弱,有个说法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那里的人们生活很艰苦。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安新区,规划到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千米左右,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国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富士康数据中心已经入驻,微软、IBM、苹果、浪潮、东软、泰豪、航天科工等一批企业已经落户,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30亿元。

西部地区的范围很大,集中投入可以改善其营商环境,使国内外企业能有入驻的条件。新区、开发区通过改变条件——从宏观的基础设施到微观的营商环境,就可以吸引大产业。产业的聚集就会带来人口的聚集,这个地方就能够改变落后的面貌。而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可以使城市规模扩大,带来更大的需求,这对区域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西部地区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西部大开发进行了2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期间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并不代表已经完成了任务。西部大開发是一个长期战略,几百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西部地区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有四点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西部地区,有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两个地方相对来讲,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好,通过聚集产业、发展城市,形成了两大城市群。城市群,一是城市比较密集,二是城市规模比较大。其他地方比如甘肃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干旱,降雨量少。因此农业条件不太好,农业产量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类似的地区还有河西走廊、宁夏南部地区、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云南沿边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所以,西部地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区域要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这点非常重要。

(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较多,“十三五”期间国家也有大量的投入,并采取了精准扶贫模式。精准扶贫就是扶贫到户,根据每一户不同的情况,比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生态贫困等原因来实施具体的扶贫措施。对于生态贫困的情况,有的地方交通不发达,在“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已经采取了搬迁的模式,即生态移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生态搬迁也面临两个难点一直难以推进:一是搬迁的投入非常大,需要的资金也很大;二是搬迁人员的就业。

虽然搬迁任务繁重,但在“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成就是很大的。既能够让这些人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条件,也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所以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更是脱贫任务重要途径之一。这些人搬迁后没有耕地了,那么他们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该怎么解决?有些地方就采取了一些措施,让这些人搬到小城镇去,给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这些人再通过打工,就能获得一些收入。这就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

总之,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是个长期的任务。

(三)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经济发展的差距很难完全消除,因为客观条件不同,区位也不同。如果基数小的话,经济增长速度就快。要缩小各地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

基础教育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在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义务教育前后两个阶段。一是学前教育,即3到6岁之间的教育。一般城市的孩子会上离家比较近的幼儿园;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了。如果基础教育能够再往前延伸,针对3~6岁的儿童,政府能够投入资金并完善一些设施,让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二是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孩子初中毕业如果去打工,他们的技能和技术都不能达标。所以,如果把职业教育也纳入到义务教育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距就会缩小,教育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医疗领域:农村现在主要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与东部的差距还是较大的。养老保障方面:东西部地区差距也很大。有些人的居住条件比较差,有人甚至住在危房里,有的地方的交通条件也比较差。所以,应该把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保障、基本设施等都要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均等化。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西部地区的财政实力比较薄弱。过去中央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比较大,但多是专项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却不在其中。那么,未来需要增加规范的转移支付,并拓宽转移支付的渠道,尤其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上。

(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

西部边疆地区聚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居民,这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自然条件也比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国家给予边疆地区很大的支持。必须要通过发展经济及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来实现这里的社会安定,使其能够脱贫致富。在西部大开发过程当中,国家要足够重视,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这个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新举措

在西部大开发20年之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应顺应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在巩固提升西部大开发成效的基础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按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抓住新机遇,构建新格局,开创新局面。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意见,体现了新时代、新格局、新举措。

(一)总体要求

《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到2035年,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二是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四是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五是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六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加大开放力度

如何加大开放力度?一是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設,二是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三是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四是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五是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六是拓展区际互动合作。

西部地区的重大机遇,就是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过去都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因为沿海地区有港口,产品可以销售到全世界,和全球市场相连。现在是内陆开放,“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这就给西部地区带来很大的机遇,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前20年,我们重点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也采取了一些重要的举措。那么,后20年绿色发展可能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发展主体。二是要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工程建设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力度。三是要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

(四)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二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强化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六是改善住房保障条件,七是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针对西部地区的短板,要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若干建议

(一)激发开放发展的活力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是活力不足,所以我们要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西部地区联通周边国家的跨地区和跨国家的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发展。要从过去以内部发展环境建设为主,转移到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对外开放,着力汇聚国内外的经济要素,盘活西部地区各种资源,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西部地区的面积比较大,城市比较分散,突出特点是市场比较狭小,这就导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比较普遍。生产的商品大都只是为了交换、为了自身消费,这样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现在我们面向国际市场,投资者感觉在西部地区投资有优势,所以投资者就会向西聚集,我们就可以扩大市场的范围,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就能够得到发展。

我们要抢抓和利用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机遇,依托固有自然生态、人文旅游资源、能源礦产资源、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等条件,加快吸引凝聚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先进经济要素,形成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优势,确保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同步转换发展动能,推动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二)继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回旋空间,应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及国际优势产业转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方向,促进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就地转化,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工业化”,并推动服务业发展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现在,东部多数地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初期或工业化时代的后期,西部绝大多数地区却处于工业化时代的中后期,工业化仍是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重要任务。为此,应发挥空间大、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制造业产品既要满足当地的需要,也可以面向南亚、东南亚、中亚和欧洲。过去依靠土地、劳动力及资源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仅仅承接了产能,但没有承接有利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新时期,应在承接产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探索承接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先进要素的新路径,争取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共建跨区域产业体系、共享国内外消费市场、共建知识制造及传播分享的网络等,推动西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共同发展新局面。

(三)促进西部地区高效集中发展

西部地区的地域特点是比较分散。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空间开发格局,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支撑带。建议以陆桥通道西段、长江干流西段、沪昆通道西段、包昆通道、呼(和浩特)南(宁)通道、呼包银兰格等若干东西和南北走向的重要交通轴线为骨架打造西部经济支撑带,以川渝、关中、北部湾、天山北坡城市群,黔中、滇中经济区为重要载体,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点,以县城、特色小镇为基础,以沿边经济带为开放前台,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等为绿色屏障,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各具特色、开放型的空间开发格局。

新时期,西部地区对沿边经济带要格外重视,要发展边疆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产业聚集,构建沿边经济带,举全国之力建设沿边经济带,使边疆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带动周边国家相邻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

(四)因地制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转移人口返乡的增多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地区乡村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应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等多样性自然条件和少数民族人口多等特殊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

产业的聚集、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与此同时,城市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农产品的需求,使多余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未来,要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人回乡创业,吸引资本从城市流往乡村,实现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着力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五)推进国内区域合作和国外次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有国内区域合作,还有国际区域合作。国内区域合作,比如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十三五”时期国家推出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目的是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合作,推动东西双向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带。长江经济带涉及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四省市应与中下游各省市开展密切联系,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

国际次区域合作是指在国际区域合作的框架下,一国的若干地区与相邻国家若干地区的国际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由于具有地缘关系、人缘关系与文缘关系的优势,自始至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西部地区和多个国家接壤,可在原有经济联系基础上,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如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相邻地区开展经济合作,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俄罗斯、蒙古国相邻地区开展经济合作,这些均称为国际次区域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是多层次的,既可以与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合作,也可以与多个国家的多个地区合作,还可以开展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的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以国内的区域合作为前提,比如通过西北地区内部的合作促进与中亚国家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通过西南地区内部的合作促进与南亚国家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通过“泛珠”区域合作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等。

根据“学习中国”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文潇 莫夕 钟雪 侯欣

猜你喜欢

西部大开发新举措脱贫攻坚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从涂荣娟教授对“北约”的研究探析“北约”对国际格局和中国现代经济战略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比较研究
浅谈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对策
广西乐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