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关系辨析与重塑

2019-11-21朱强高月勤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职业性专业设置高职院校

朱强 高月勤

摘 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大程度上迷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目标定位趋同严重阻滞着其内涵发展,而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大变局和新占位要求高职院校跳出传统思维定式,以走向大职业教育观思想来窥视高职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内在逻辑关系,探究专业设置规律,回应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特殊类型。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的内在逻辑关系显著,应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服务面向五个内容维度来深刻诠释与拓展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教育性”,架构高职专业设置的理论逻辑框架与运行规则,重塑二者关系内涵,助推高职院校纵深式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办学定位;职业性;五维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2-0023-05

综观已有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办学定位理论与实践研究甚少,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更是不足而论,高职院校很少以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间逻辑关系的学理认识为切入点来重视同质化问题域,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以致实践改革长期陷入内耗困局。

从内容说角度来看[1],办学定位是一内涵丰富的历史性多维概念,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致力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需求,蕴藉着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和规律,本身规制着专业设置与布局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支撑,二者间具有内在的学理逻辑关系。因此,本文立足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类型定位,关照现实改革发展需求,从理论溯源的角度厘清二者内在关系及运行规则,以期深刻回应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诉求。

一、本体认知:高职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的本质内涵

质量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始日益关注办学定位,积极回应职教新政策、新动态、新方向。从职业教育历史发展和现实展望逻辑演变来看,办学定位的实质是高职教育价值追求及本质属性的直接反映,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与基础,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更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准。办学定位是底蕴厚实、内涵丰富、逻辑紧密的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度结合的“动态”概念,集中涵咏着高职教育双重属性,深刻镌刻着高职院校自身办学逻辑思路,全面统领着高职院校内外部要素关系建设及运行逻辑,其中包括专业设置与布局。从本体认知角度出发,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历史,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教育发展规划指导下,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找准自身在整个高职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位置或“坐标系”,为学校发展确定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等生存权利与发展空间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2]。办学定位具有多维性、目标性、地域性和相对动态的稳定性等,其本身就涵盖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逻辑问题,体认着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

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逻辑起点,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和发展目标,高度体现着学校在专业和学科上的优势与竞争力,是学校所有教学中心工作的逻辑基点,更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功能价值实现的载体。专业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发展的稳定性与长远性,更影响着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的建树。从本质上讲,专业设置的过程是调整学校功能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合作关系的过程[3],即高职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过程,抑或是高职教育“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协调过程。从实践层面讲,专业设置更是对接和承载学校办学定位的载体或关系体。

毋庸赘言,追溯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的本质内涵,实质上是对高职教育二重属性的深刻认识,找寻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内在逻辑关系和方法论指导的元生机理,以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内在逻辑关系建设来前瞻高职院校质量发展之路。故此,从微观实践角度来析理,办学定位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五个内容维度来诠释与规约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育性、应用性、产业性及区域性等,反之,专业设置从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质增效的高阶办学层次定位、异质多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凸显质量内涵的办学特色定位及精准适应需求的服务面向定位五个层面立体化回应办学定位的战略集成意志和行为,二者相得益彰,共同遵循着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和特殊规律,彰显出新时期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逻辑,有机实现高职二重属性的深度耦合。

二、逻辑辨析:高职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的关系表征

(一)办学定位的一般性客观表征分析

1.办学类型:职业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融“职业域”与“教育域”于一体的教育类型,职业针对性是其特有属性,也是职业教育之所以存在的重要依据,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其教学理性内在地涵盖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主要表现为通过培养“职业人”而彰显其工具理性,张扬其内在生命价值意义。办学类型是办学目标定位的学科和类型界定,集中体现着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存在依据,也是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4],关系着高职长远和内涵发展。故此,强调类型上的职业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职办出职业特色和内涵,进而从本质上规避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趋同求全,把准职业教育独特的教育类型定位。

从人才培养来看,作为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最显著特征是职业性的强弱,直接体现在高职院校所设置专业上,教学重点培养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强调职业定向,即一定职业和岗位,职业方向明确,具有针对性、过程性和技能性特征,职业深度相较中等职业教育深,宽度较普通高等教育窄,着重关注具体职业的个性,强调较强的职业岗位胜任和迁移能力。概言之,办学类型定位深深镌刻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发展特性,是对人才质的规定性,也强调专业设置的内涵质性与品质高低,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直接关系着办学类型的内涵品质,更关系着高职教育本真价值的社会化意义。只有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定位,保持职业教育特殊属性和特点,秉持职教本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办学层次:高等性

明晰高等教育分类是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研究的逻辑基础。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个独特教育类型,不是单纯层次性的教育,具有职业性与教育性双重属性,是一种有着“独特”运动规律和发展机理的特殊教育类型[5]。因此,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具体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而只有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高品质质量标准和强特色核心竞争力办学定位目标的战略性和集成性,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本体性”价值的回归,回归一种发展和实现“人”的价值的教育,从根本上规避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趋同求高,追求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办学层次是对于办学定位(坐标系)与层次(品质的高低)的界定,集中体现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高等性”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核心内涵,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是同一类型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6]。从坐标位置层面来讲,没有高等性,高职教育便失去灵魂,无法与中等职业教育区分,无法承担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所赋予的更多社会服务职责,阻碍其在高教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不仅是专科、本科及以上层次等显性、量化的层次高低之分,更多是基于高职院校办学发展逻辑思路下隐性的、质性的内涵水平高低之分。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或单位,专业设置的“高等性”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层次的品质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理应兼具办学层次内涵的二重属性,立足职业特性,凸显层次的物理和精神属性,培养社会职业人。

(二)办学定位的特殊性主观表征分析

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个独特教育类型,职业针对性是其特有属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性、灵活性、多元化和个性化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类型特征,是对其职业本质属性的拓展与应用,倾向大职业教育观思想。具体来说,“职业性”规约着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办学特色的产业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固守了高职本色,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职业性”的社会语境。而“高等性”不仅体现在高职院校位置、地位“格”的形式高低,更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水平及服务面向层次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高等性”的教育语境。从本体论、辩证论角度来深析,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兼具社会性和教育性,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本身存在和特殊定位,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耦合才能铸就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经济发展更好地提供决策服务和人力资源保障。

1.培养目标:应用性

应用性是其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定位的根本属性。培养目标定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历史发展可知,不同时期由于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而呈现出一定差异,最终明确为“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强化了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针对性。这一培养目标从应用性、实践性、职业道德等多角度涵盖了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优势,为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是对高职本身和社会价值存在的真实回应。而专业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或基本单位,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要定位好服务地方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形成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协同联动发展大格局,以此保证专业数量、种类、规模、关联度、集聚度及周期等结构性要素在大职业教育格局中的有效流动和整合,聚焦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实现专业或专业间资源要素的高度优化,为人才培养搭建好专业框架。

2.办学特色:产业性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内涵的探讨,实质上是对高职教育职业针对性本质的延伸拓展。长期以来,思想上的混乱导致高职院校在特色化办学实践道路上的盲目跟风和简单模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某种能够从总体上统领院校全局发展和办学方向的、学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发展层面上具有不尽相同涵义,出现过种间、种内和种间种内相互交织层面,是完成质变、量变和质量交互的螺旋式嬗变过程,全面映射出教育类型和院校个体两方面的定位问题。办学特色的“产业性”实质上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创生或衍生,伴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渐进实现从人才输入到输出全过程的产业性,尤其是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對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专业设置作为办学特色的显性特征和人才输入的基础、关键环节,无缝嵌入产业性,是对高职教育职业性的深刻回应。

3.服务面向:区域性

高职教育的社会外部规律决定了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性,规制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所涵盖的地理区域、行业范围和经济社会领域[7]。服务面向的区域性涵盖空间和层次两个范畴,遵循“职业性”和“高等性”耦合逻辑。相比于可以服务全国、甚至全球的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服务范围具有区域性或行业性特征,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服务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产业、行业等有着更为直接、紧密的联系。再者高职办学定位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责任主体与特色都决定了其区域性。从职业教育层次内涵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不仅决定了服务面向的空间领域范围,也决定了服务面向的层次高低。专业设置作为连接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与布局合理与否关系着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和生命发展空间,也决定着其服务面向度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应同时遵循区域服务的空间和层次规律,找好专业设置的服务坐标。

三、关系重塑:高职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的关系建设

(一)办学类型: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职业性是本质属性,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核心类型特征,即应用性、产业性、区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正确判断,国家从宏观层面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个独特教育类型,具备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类型定位[8],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赋予职业教育更多职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了政策导航和施工蓝图,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纠正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而专业设置作为高职院校办学逻辑起点,理应从办学类型定位率先寻求突破,突出专业设置的应用性、产业性和区域性等,体现职业教育属性,凝练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找准高职在整个高教系统内的位置、作用和方向,立足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深度体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坚守职业教育类型本色,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承接好职业教育大变局和新占位[9]。

(二)办学层次:提质增效的高阶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是同类型教育的层次发展权,关乎高职教育的生命发展质量。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很难在层次上直接形成对比,因其不存在共同的对比标准。但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更不能亦步亦趋或变成本科的压缩版,需以类型定层次,突出层次质量、特色及效率。因此,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要从职业性和教育性两个维度辨证统一地来看待。办学层次的高等性决定了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层次和质量,集中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和新时期社会服务新功能定位的高等性。专业设置既要把准高职教育的高等方向和质量,对接好中职和本科教育,保证专业设置的立体化和可持续化。同时,精准高职专业内涵与定位,加强专业设置的职业定向性和层次的高阶性。

(三)培养目标:异质多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至关重要,其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同一层次、同一学科性质的院校,专业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应是异质多元。专业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专业实质上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形式或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专业整体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既要遵循一般性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依循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有机统一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专业设置不仅要从“高等性”维度出发遵循学科知识体系逻辑,增强专业间的学科关联度,强化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能力,集聚资源优势,形成通用的宽基础知识能力,保证专业知识的扎实性;更要从“职业性”角度出发,将“职业岗位相近、技术领域相通”的专业适当调整与改造,形成专业集群,以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充分挖掘专业内涵与开拓专业方向,做实专业,厚实专业特色内涵,提高专业核心品质和质量,错位发展,培养多元化、高质量人才。

(四)办学特色:凸显质量内涵的办学特色定位

职业教育独特的职业针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产业性,办学特色的产业性映射出教育类型和院校个体两层面的定位问题,即种间和种内差异的螺旋式嬗变过程。具体而言,种间差异是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突出职业性或知识生产、传播及服务的应用性,强调高职教育的生存类型权,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集体或共同属性”;种内差异是高职教育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层次,更加彰显办学特色应用性的水平与程度高低,强化高职教育的层次发展权,集中体现为高职教育的“排他或独占性 ”[10]。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式变革历程中,高职院校要继续强化教育类型之间的“种间差异”,还要避免院校之间的同质性可能带来的“同则不继”困局,强化种内差异,达到“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高职院校之间要通过“错类、错向、错位、错样、错层”等发展手段,在专业设置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地域优势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差异性,形成清晰的层落分布,将其置于政府、市场、文化及大学逻辑大环境中[11],找准自身特色定位,凝练独特的办学特色,打破高职院校同质化发展困局。

(五)服务面向:精准适应需求的服务面向定位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回答了高职院校服务面向区域性的逻辑思路,即“为什么”“怎么样”的原生问题。具体说,高职服务面向的区域性涵盖空间范畴和层次高低两个概念领域,即区域性和行业(企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高职办学定位固守了高职特色和优势,深刻回应了其社会存在的关系价值和生命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有其存在和不可僭越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层次性,即服务区域的层次性和行业级别的层次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是一种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关系,专业因产业需求而建,产业因专业人才而兴。从专业设置的逻辑分析,专业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转是大方向,既体现出专业设置的价值规律,也体现出专业设置的鲜明特色。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设置应努力实现与办学定位相匹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在内涵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迈出一大步,力争实现精准适应需求的专业服务面向定位。

四、结语

内涵发展时期,迷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趋同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其纵深式综合改革,而专业设置作为其专业建设的起点,是所有教学工作中心的逻辑基点,关乎高职院校实体建制成效和社会影响力。从本质上讲,二者内在逻辑关系显著,共同体征和映射着职业教育本质属性。为此,本文基于学理透视和现实反思角度,深入探讨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间逻辑关系,溯源逻辑背后的元生机理,以期回归高职教育本质属性。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為切入点,从办学定位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五个层面深度阐释和拓展职业教育这一特殊教育类型,廓清二者本质内涵,重塑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及其关系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增强职教理性认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一种思考框架。

參 考 文 献

[1]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4):35-40.

[2]朱志海.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32):22-23.

[3]黄宏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3.

[4]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2.

[5][7]肖冰.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研究[J].教育评论,2010(1):6-8.

[6]刘智勇,赵前斌.对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再认识[J].高教探索,2011(4):109-110.

[8]平和光.为何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4):1.

[9]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5-10.

[10]唐芳贵,皮修平.论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自觉[N].光明日报,2012-08-04(11).

[1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9):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 the times,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a large extent,the convergence of school-running goals lost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eriously hinders it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the great change and new occupancy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pattern, and peeps at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 between specialty settings and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es the law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 responses to the irreplaceable special typ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ce to its source, care realistic, the internal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ty seeting and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is significant. Based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unique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ducation,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profoundly interprets and expands the“professionalism”and“educativeness”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the type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training go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service orientation,sets up the theoretical logical framework and operating rules of settings, remodels the connot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promots the deep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settings; school-runing orientation; professionalism; five dimensions

Author  Zhu Q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650); Gao Yueqin, internship researcher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猜你喜欢

职业性专业设置高职院校
《职业实用体育》篮球模块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