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2019-11-21姚鑫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胃肠

姚鑫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胃十二指肠溃疡未得到有效改善可发展为胃肠穿孔,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肠穿孔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由于疾病发展快,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1-3]。 该次研究比较该院2013 年3 月—2017 年12 月28 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17 例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相关诊疗数据, 从而论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接受的45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确诊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45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7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在(46.9±0.52)岁;参与该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腹痛时间及穿孔部位等相关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该次研究参考我国2008 年中华医学分会消化内科分会制定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内容, 所有患者均入院时有不同程度腹痛、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CT 提示膈下游离气体,医师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患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医护人员在告知患者、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该次研究目的、内容后,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其他胃、 肠等消化系统脏器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异常患者;③排除合并免疫系统、代谢功能、血液系统异常患者;④排除疤痕体质、腹部皮肤感染或全身性皮肤病急性期患者;⑤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患者。

1.3 方法

1.3.1 腹腔镜组 患者术前行胃肠减压,进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且头高足低, 自患者脐部置入Trocar 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建立人工气腹, 保证气腹压力恒定12~16 mmHg,分别于剑突下置5 mm Trocar 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腋前线置5 mm Ttrocar 为副操作孔,先使用吸引器将患者腹腔脓液以及胃内容物吸除, 而后使用2-0 可吸收线沿胃十二指肠纵轴进行采取十字交叉全层缝合法缝合穿孔,使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最后在网膜孔常规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抑酸。

1.3.2 开腹组 患者术前行胃肠减压,在腹部左侧做一斜形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部位,穿孔开腹缝合,术后参考开腹组行持续胃肠减压以及抑酸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诊疗数据。

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剂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72 h 各项免疫指征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中诊疗资料中相关以(±s)表示的计量资料,用t 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耗时少于开腹组。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比较(±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n=28)开腹组(n=17)t 值P 值47.2±10.8 74.5±12.6 14.725<0.05 73.4±0.8 74.9±0.7 6.383<0.05 2.2±0.9 3.6±1.1 12.362<0.05 9.2±1.8 11.4±2.3 11.926<0.05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剂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具体情况

45 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 例,1 例为切口感染,经加强换药,延期缝口治愈;1 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对症处理后好转。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镇痛剂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 见表2。

表3 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各项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各项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IgG(g/L)入组时 72 h 后CD3+(%)入组时 72 h 后CD4+(%)入组时 72 h 后腹腔镜组(n=28)开腹组(n=17)t 值P 值18.72±2.34 18.54±2.31 0.171>0.05 17.53±2.27 15.43±2.29 18.151<0.05 76.65±3.86 76.67±3.87 0.064>0.05 74.55±3.51 65.84±3.59 17.635<0.05 43.46±3.19 43.48±3.18 0.075>0.05 40.26±3.55 36.55±3.52 14.315<0.05

表2 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剂使用率以及并发症比较[n(%)]

2.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72 h 各项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腹腔镜组患者护理干预72 h 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见表3。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未及时行药物治疗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需行手术治疗, 传统开腹修补术对患者腹部造成的切口创伤大,腹部皮肤完整性破坏较为严重,术后患者手术创口自行愈合耗时长, 由于腹部皮肤组织破坏大, 术后创口易发生感染, 从而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4-6]。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切口小,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前,先置入腹腔镜,医师在腹腔镜下观察患者腹腔脏器组织病理变化, 有利于手术操作者了解患者脏器组织损伤情况[7-9]。 除此之外,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相比,极大程度提升了手术医师术中视野广度以及清晰度, 从而提升手术医师术中操作准确性, 避免术中操作对患者腹腔其他脏器造成的刺激[10]。该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72 hIgG、CD3+以及CD4+分别为 (17.53±2.27)g/L、(74.55±3.51)%、(40.26±3.55)%,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72 h 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开腹组,由此可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炎症因子,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建立气腹, 二氧化碳气体会对腹腔局部造成相对缺氧状态, 从而抑制T 细胞、 吞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因子活性,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优于创口大,在手术操作时需多次行盲试冲洗,对患者腹腔组织造成的刺激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免疫能力的恢复[11]。 郝帅[12]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13.3%,明显低于开腹组35.6%,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1.8%),该次研究结果与郝帅研究结果一致, 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患者。

综上所述, 腹腔镜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机体的恢复。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胃肠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