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脊火针配合阿是穴点刺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急性期32例

2019-11-21何克林陆婷婷马睿杰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棉签针尖夹脊

何克林 陆婷婷 马睿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310005

笔者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用火针深刺夹脊穴配合局部阿是穴点刺疱疹治疗胸背部急性带状疱疹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火针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病程4.50±1.07天。药物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27~61岁;平均病程4.66±1.21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其诊断参照《皮肤性病学》中关于急性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浙江仙琚制药,0.1g/片,每天5次,每次8片)和甲钴胺片(0.5mg/片,每天3次,每次1片),连续治疗10天。

2.2 火针组:采用夹脊穴火针深刺配合局部阿是穴点刺。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胸背部皮肤,用碘伏棉签对疱疹同一水平的上下3个节段的夹脊穴以及沿神经走行的疱疹进行消毒。取中火针(直径0.75mm),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火针,将针体置入酒精灯外焰,烧针尖至通红,迅速刺入疱疹同水平以及上下相邻3个节段的夹脊穴,针刺深度以针尖触及椎板为度,然后立即拔出,并用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使针孔闭合,防止感染或出血。接着,取细火针(直径0.5mm),烧针尖至通红,快速点刺沿神经走行的疼痛明显的疱疹,直入直出,火针深度以针尖刺破疱壁到达疱疹基底部为度,使疱疹破裂,疱液流出,并用干棉签擦干,防止疱液流到健处皮肤。隔日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疼痛程度,统计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2]:痊愈:皮疹消退,无遗留疼痛;显效:70%以上皮疹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有效:30%~70%皮疹消退,疼痛缓解;无效:皮疹消退在30%以下,疼痛无缓解。

3.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火带疮”。巢元方等撰的《诸病源候论》对带状疱疹有详细记载,如“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主要是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之品,或感受火热时毒,火毒湿热蕴于肌肤经络,局部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热邪伤阴,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火郁发之”的理论,提出因势利导,引邪外出的治疗大法。火针,又称燔针,是“九针”中提到的“大针”,《黄帝内经》称之为“燔针劫刺”。《针灸聚英》明确指出火针具有发散之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有“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重者拔引毒通彻内外”,指出火针能引毒。在现代,国医大师贺普仁独创的贺氏火针,明确提出“热行火针可以热引热”。火针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了数千年,使用火针时,先把针体在火中烧至通红,再快速刺入人体腧穴或部位,可凭借火力强开外门,逼迫火毒湿热外泄。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既可振奋机体阳气,也可调和五脏六腑之气。现代解剖学指出,夹脊穴位于脊神经的后支上,夹脊火针的针感可沿脊神经传导至脊髓后根神经节,气至病所,以驱邪外出。带状疱疹常伴有疼痛发生,阿是穴是以痛为腧,火针阿是穴,针刺病所,迫邪外出。

猜你喜欢

棉签针尖夹脊
夹脊穴考辨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处理伤口,应用医用无菌棉签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如何制作雪花风铃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棉签怎样选购和使用
可爱棉签羊
针尖和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