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小”到“大”
——眼镜行业的强力升级

2019-11-20原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视光眼镜店眼镜

文 原勇

针对影响和制约眼镜行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如何推动行业由“小行业”“小市场”“小格局”,向“大行业”“大市场”和“大格局”迈进,一些行业人士和经营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赋予行业应有的地位

面对长期以来行业被置于体制之外,其专业和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的尴尬事实,部分行业人士强烈呼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尽早将眼镜行业纳入正常的管理体制内,与医疗系统享有同等的专业地位,归口卫生系统(国家卫健委)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光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只有彻底改变以往眼镜行业“谁都可以管,谁都不愿管”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整合专业和社会资源,才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完善行业规则和标准

现代商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一个行业的良性快速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规则和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眼镜行业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标准的缺失,有多位眼镜零售企业负责人提出:首先,应由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牵头,组织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权威人士,在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眼镜行业的入门标准,在严把入门关口的同时,参照国内医疗系统的管理制度,对符合资质和条件的眼镜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其次,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并实现全覆盖;第三,建立规范科学(包括验光流程在内)的行业服务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只有在行业的各个层面建立一套严密的标准和规则体系,才能促进行业的有序和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做大做强。第四,在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统筹协调和强力指导下,制定合乎行业发展规律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行业发展规划,改变长期以来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的局面。

改变行业定位 提升企业站位

面对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展望行业未来的巨大前景,传统眼镜行业经营者必须更新落后的经营观念和意识。眼镜企业经营者只有从原来的“卖眼镜”转变为“卖健康”,走视光产业与健康产业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参考借鉴欧美等国家视光产业的成功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不仅将验光配镜纳入视光产业,而且升级为包括视功能检查以及视觉训练在内的眼健康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眼视光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有机结合。

脚踏实地 提高专业价值和服务水准

眼镜行业有别于其他普通社会大众行业的特征即在于其专业性,要做大做强,自然离不开专业价值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据河南宝视达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若干年前开始,该公司即建立了验光收费制,即从接待和初步问诊,到视光师二次问诊和视疲劳调查问卷的填写、初步电脑验光、裂隙灯眼部健康检查、验光前预备检查、综合验光仪验光,再到双眼视功能检查、调节功能检查、视光相关检查、视觉诊断、告知诊断结果,然后给出个性化屈光矫正方案、进行眼镜的应用和矫正,直到病例的记录和保存、复诊交代和预约,在完成规范和完整的验光流程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验光费用,充分体现了眼镜行业的专业价值。据了解,2018年,河南宝视达公司验光及各项视功能检查收费达到近1000万元。2019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元左右。

据吉林王鹏眼镜董事长王鹏介绍,在眼镜零售中,加工环节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而这恰恰是眼镜零售企业除了验光以外的很大一部分优势所在,王鹏眼镜从多年前就开始重视眼镜加工环节,并在行业内首创了预约收费专业加工的形式,让获省劳动模范的资深师傅坐阵,一副眼镜最贵的加工费可以收到500元,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加工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其专业水平,也让消费者看到了真正有深厚积淀、有工匠精神的加工流程,对于提升行业的专业形象,大有裨益。此外,北京大明眼镜于2013年设立的大明眼镜验光技师(专家)工作室,即秦英瑞大师工作室,是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财政部评审认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以眼视光技术应用研究、实践创新以及高难光度眼镜验配解决方案为课题,目的是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提供较为全面的视功能检查和为高难光度眼镜的验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面向企业内部,或者同行业,以“名师带徒”方式培养高技能的视光及验光专业技术人才。该工作室由国内验光专业的领军人物秦英瑞领头,并于2017年初进行升级改造后,以更为系统、完善的顾客体验,极高的验配转化成交率,将眼镜零售业的专业技术价值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素质专业视光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传统眼镜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障碍和“瓶颈”,是广大眼镜企业经营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有行业人士指出,近年来,专业视光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自2017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眼视光学院,宣布年内招收硕士研究生之后,国内相继有一批院校开设了视光专业。截至目前,我国开设5年制本科视光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9所,开设4年制视光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有28所,开设眼视光专科的院校有82所。视光专业的增设,意味着专业视光人才供给的增加,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专业视光人才严重匮乏的眼镜行业来说,不啻是久旱之甘霖。从理论上说,随着专业视光人才供给总量的增加,传统眼镜店引进人才的机会必然增加。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往传统眼镜店在与眼科医院的人才争夺战中,往往只能落于下风。因此,传统眼镜店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主动,吸引并留住专业视光人才,除了厉行转变,别无它途。首先,要在转变经营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同时为优秀视光人才的加盟营建良好的专业平台。其次,通过自身建设,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种植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吸引并留住优秀视光人才作好准备。此外,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和学习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改善行业生态 创新经营模式

要使眼镜行业成功实现由“小”到“大”的成功跨越,行业生态的改善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对此,广州眼镜直通车董事长司徒尚炎认为,传统眼镜零售业的最大“瓶颈”,归根到底就是收支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主要表现为成本结构的极不合理: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眼镜店房租、劳动力以及其他附加成本达到了全部经营成本的八九成之多。另一方面,相当的眼镜店存在引流成本过高的问题。上述两大因素,导致多数眼镜店销售效率低下,收入和支出均已达到极限。因此,当前眼镜零售业突破瓶颈和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成本结构和交易方式,同时创新赢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利益共享平台。具体措施包括:去传统店铺;去传统营销;产品服务形式抽象化;交易方式线上化;销售技能简单化;盈利模式多元化;大规模广泛分享利益;把有限资源聚焦于服务体验效果和口碑。只有上述方面的系统性有机组合,才能达成裂变效应,最终实现传统眼镜零售业从行业生态到经营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惟有如此,才能促使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最终迈进“大”行业之列。

猜你喜欢

视光眼镜店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眼镜店
眼镜店加工收费,你怎么看?
眼镜店与眼科医院的合作之路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