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研究
——以辅导员为例

2019-11-20黄婷婷宁波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民办高校

■黄婷婷/宁波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但当前一些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并未引起重视,严重脱离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而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必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及任务。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怎样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其实现路径显得格外重要。学术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立德树人价值内涵、高校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等方面,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的研究较为少见。基于此,文章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不断强化民办高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教育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民办高校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取得领先,需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下功夫。民办高校需要思考怎样把二流甚至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合人才市场竞争的一流人才。大部分民办院校的学生因在高中学习中未形成良好习惯,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选择民办高校,其中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心理焦虑、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等问题。民办高校要想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必须先处理“立德”问题,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德育放在首位,并坚持贯彻执行,才能培养出被社会认可、为市场接受的高质量人才。

(二)立德树人是民办高校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发展,民办高校经历40年的快速发展,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据2017年数据统计,我国民办高校共747所,在校生人数达到630万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的 21.9%。民办高校从一开始的只重视外延式扩张到如今的注重内涵发展,这些跨越式的发展要求民办高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环节。纵观世界民办高校,我们不难发现类似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是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看作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要想在高等教育的大浪中划出自己的航道,就必须要抓牢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深入到学校的学工、教学、科研等多个层面。

(三)立德树人是民办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必将有所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一直都是德育先行,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民办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更为注重立德树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校时期是学生们三观塑造的关键节点,要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民办高校必须认清形势,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优质人才。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差异化不明显

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时一般都要服从党委统一领导和整体管理,辅导员在执行时,对于学生因专业差异、性格特征、班级结构等导致的差异化的需求关注不多。专业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班级的结构对于和谐班级建设也有决定性作用,学生个体化的性格差异更是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时有着重要影响。

(二)辅导员工作个体化不突出

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目前实际工作开展中“指引”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等方面,但这些传统的渠道仅局限于知识传授和舆论指引,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同时在民办高校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总体来说还是少数,所以仅仅关注这些存在问题的学生也难以凸显辅导员德育工作的个体化。

(三)辅导员工作交互性不完善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是以说教者的身份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种身份一方面导致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开展遭遇单方面说教的尴尬情形,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95后的大学生越来越个性化,自主意识异常强烈,这也将对于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提出较高要求。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见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始终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高校教师,尤其要做到言传身教。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的局面,很多辅导员都将这一岗位当做日后工作的跳板,很少有人会将这一工作当做终身职业。所以民办高校更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合理梯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辅导员自身道德水平。

(二)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提供多样平台

(1)以第二课堂为依托。辅导员要积极开展与第一课堂相呼应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迎祖国华诞、学习习总书记经典语录”主题教育活动、“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等。针对当前大学生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契机,开展深入解读“十九大”精神交流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讨会。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要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拓展,例如邀请学校党政领导为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邀请成功校友返校交流成功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情景朗诵、主题演讲、辩论等开拓思维的比赛,以此来提升育人实效。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要与以往的说教有所不同,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提能力、做贡献。比如开展“重走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假期深入到母校、民企等地开展实践调研,让学生切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变,在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中增强自身爱国情怀,同时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立志投身于建设伟大新时代的事业中。

(三)深化辅导员服务意识,解决学生困难

1、把握关键环节,指导学生做好大学规划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感觉迷茫,很多学生浑浑噩噩度过大学时光。辅导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习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了解、对就业有规划,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心理、专业技能方面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素养。

2、掌控关键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感等多种压力,有部分同学因内心抗压能力差、情感脆弱而产生一些思想问题,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通过学校心理普测、日常观察、谈心谈话及时掌握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为其提供咨询,进行疏导,通过细致耐心的帮助和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3、重视关键人群,帮助贫困学生减轻负担

民办高校学费相比于公办高校来说更高,辅导员要认真做好“奖、助、贷、险”等资助工作,为需要的学生开放绿色通道,把国家助学金提供给真正有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手中,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激励他们自立自强,励志成才。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民办高校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