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狼共舞: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血狼犬》

2019-11-20马安静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林员林场家园

郑 亮 马安静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生态批评问世之初就明确提出“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1]之后集中探讨了文学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主张用生态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从而探求和谐的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而主张“以地球为中心”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批评同样适用于具有生态意识、探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电影。电影《血狼犬》由“西北犬王”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护林员朱广生因养狗护林与盗猎者张彪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及与家人和爱犬蓝波之间的感人故事。影片从多个层面体现了生态思想,片中有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温情,也有主人公朱广生自我审视后信念的重塑与坚定以及张彪最终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自然生态:对峙与和谐

自然生态将自然界作为描述对象,主要考察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重点考察对象。现代生态学先驱赫克尔明确指出人类“不是宇宙的局外人,也不是超自然的漂泊者,而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1]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息息相关的,《血狼犬》明确体现了这一观点。影片一开场就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在白雪皑皑的天山深处,雄鹰在展翅高飞,护林人听着秦腔骑着骏马在驰骋,狗欢快地紧随其后。在这一场景中,自然作为生命生存的载体是壮美包容的,动物在其中是自由欢快的,人是幸福满足的。

在所有物种的关系当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片中的主人公朱广生是天山林场的护林员,为此他养了许多狗并对其无条件付出。寒冬腊月狗下崽,他把大衣和被子给母狗盖上,把妻子给岳父买的奶粉给狗崽喝;张彪报复给狗场下毒,他又偷拿妻子为女儿准备的学费给狗治病。他在酒桌上救下的小狗蓝波被小女儿朱琳捡到之后,他欣喜地说“太有缘了”,训练蓝波时他说“狗不训练就和人不上学一样,没有本事,没有狗性”。经过训练的蓝波不仅成为朱广生巡山护林的得力助手,还两次在危急时刻救了他。因为养狗,朱广生不仅负债累累还和家人冲突不断,他不惜抵押房子也不愿将狗场卖出并不是偏执或为了一己之私,是因为觊觎林场的坏人太多,“林子太大,狗没了,我看不住”。朱广生不仅把守护天山林场作为自己的使命,也把狗当作自己守护山林的伙伴,他们共同肩负着守卫林场、守护家园的责任。人类只有把动物视为自己的同胞,尊重并帮助所有生命,最后才能得到自然界万物的尊重,否则生态失衡只会造成人类自身的毁灭。[2]在朱广生看来,林场里的生灵都是自己守护的对象。

如果说朱广生是作为自然的守卫者存在的,那张彪就是自然的索取者。人类中心主义和对欲望的渴望促使人类无度地掠夺自然资源,他们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有权征服、把握、控制和占有自然万物。大自然丰富的宝藏给人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类的贪欲,同为护林员的张彪利用身份之便进入山中猎杀皮毛珍贵、油能治病的血狼。在他被捕入狱后,其弟张超非但没有受到警醒与威慑,反而再次进入林场盗伐珍贵林木。张彪兄弟代表的是利欲熏心的人类,因为血狼价值高昂,便将罪恶的枪杆指向它们,而这一切都让狼群默默地看在眼里。人类的残忍杀戮让狼群对人类产生仇恨并伺机报复,想要咬死困在野狼沟的朱广生父女。狗为了救主人牺牲了生命,张彪因为杀狼入狱。悲怆的结局预示着,人类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生命,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如果人类对自然界持续敲骨吸髓地索取,只会让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从生态角度来看,当无限的欲求遭遇有限的自然时,后果必然是生态承载范围被突破,自然资源枯竭。[1]正如片尾旁白,“狗哭,是怕狼;狼哭,是怕人;人哭,可能是怕狼和狗都没了,慢慢地啥都没了”。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即使是一味索取、漠视自然的张彪,依然存在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同进山杀狼的同伙准备摔死抓出的狼崽时,张彪拦下来说了一句“老的死了,给人留个后种”,这一细节也为后面张彪反思自我、改过自新埋下伏笔。

二、社会生态:冷漠与温情

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性的人与自然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作社会生态系统,人口及人种即人类种群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体。[3]人类自诞生以来,就群居在一起,因而产生了社会活动,与他人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谈论的社会生态主要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朱广生对于狗近乎执拗的喜爱一方面彰显着人与动物和睦共处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阻碍。为了护林而养的一大群狗已经耗尽了朱广生的精力,以至于忽略了与人的交流。妻子骂他“你养狗养得都不是人了”,刘所长数次说他“看你那个狗样”,女儿责备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张彪更是对朱广生恨之入骨,几次三番进行报复。片中人物关系的不断恶化缘于人与人的关系缺乏建设性的理解和包容,利己主义占据高峰。在生活中,养狗成为朱广生与家人冲突的来源。妻子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基础是要“钱”,养狗不仅增加负担,甚至让一家人陷入困境。朱广生为了护林需要养狗,妻子为了生活阻止养狗,夫妻冲突在现实的利益下逐渐升级,只能以离婚收场。在工作上,护林员的职责与盗猎者的贪念形成冲突,朱广生的逻辑简单又固执,“我是护林员,我就知道,狼不能打”。张彪同样固执,他只想从林场中获得利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失去了亲和温婉的人情的庇护,人人渴望爱,却逐渐失去了爱的能力。由于利益冲突的日渐尖锐,人与人真诚、深厚的交往显得没有必要,人际间的关爱、同情消失殆尽。人人活在自己苦心经营的城堡里,人际疏离,人心冷漠。

影片中人与人之间也不仅是冷漠无情,人性的善良和温热也浸透其中。朱广生的妻子嘴上说着离婚,却去医院照顾张彪的妈妈,企图缓解丈夫与张彪的冲突;女儿朱丛看着父亲为钱发愁,偷偷地在蓝波的项圈里塞钱;刘所长总能在朱广生面临危险或遇到困难时给予实际的帮助。即使是为了一己私欲残杀动物的反面人物张彪,内心深处依然保有人性的温情。他孝顺母亲,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不顾一切,甚至为了救朱广生而冒着再次入狱的风险主动开枪杀狼。虽然狗群和狼群死伤惨重,但张彪的觉悟、朱广生妻子的以德报怨、张母对张彪的劝阻,这些弥漫在片中的善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三、精神生态:疏离与栖居

人不仅是物质性、社会性的存在,同时也是精神性、情感性的存在。精神生态学是一门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方面关涉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4]简而言之,精神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海德格尔说,在新时代人类“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发生在人类的精神领域。

张彪身上的“疏离化”体现在与自然、他人的疏离,尤其使人关注的是他与自我内心世界的疏离,具体表现在信仰、理想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丧失。[3]张彪入狱,父亲因此去世,母亲生病住院,弟弟也因进山砍伐珍贵树木被抓。与内心世界的疏离使得他并没有反思自己,而是将过错归咎于坚守职责的朱广生,精神生态失衡的张彪只能将报复朱广生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当他发现自己喜欢上朱丛时,又盲目地把爱情当作信仰,为帮助朱丛参加舞蹈比赛卖了房子,情愿放下仇恨和朱广生和解。求爱失败后他的理想再次崩塌,因而完全失去理智甚至以死相逼。此时的张彪已经陷入“精神的真空”,他原本脆弱的精神动力已然瓦解,生活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可言,剩下的只有无法排遣的软弱、孤独、空虚、绝望。当母亲告诉他照顾自己的是朱广生的妻子时,人际间的真诚无私、关爱同情之花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一直以来张彪都以敌对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当领会到他人释放的善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开始打破,他也终于有所反思,他的精神世界不再贫瘠,也听到了自我内心发出的声音,最终逐步肯定自我,重建精神家园。

海德格尔在其存在主义现象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栖居”,就是在自然环境或者精神世界中构筑赖以生存的家园。朱广生守护的不仅是存在意义上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片中有一处场景令人触动:朱广生带着两个女儿还有蓝波在山上捡垃圾,被他们绑在围栏上的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就好像五彩的经幡。这似乎暗示着朱广生的信仰——守卫林场、守护家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份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生活的打磨,在放弃和坚守中不断被重塑筑牢的。因负债朱广生决定将价值百万的狗场卖给秦老板,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他千方百计守护着家园却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坚持似乎毫无意义。而得知张彪出狱,被抓住的盗树贼就是张彪的弟弟时,一种与生俱来的守护家园的天性使他犹豫了,觊觎林场的坏人还在,他必须继续战斗。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离开使得朱广生的信仰再次动摇,他坐在山坡上望着自己拼死守护的山林,陪伴他的只有蓝波。女儿的一番话让他更加迷茫:“你心里只有你的狗场和林场……现在摆出一副当爹的架势来了,你根本就不够格。”内心苦闷的朱广生只能在秦腔中寻求安慰。月光下,朱广生扮上脸谱,围着篝火,随着音乐,慷慨激昂地唱了一曲《斩单童》。这段戏曲是创作者对朱广生人世纠葛的唏嘘,朱广生唱出来时,则是他情感的爆发和主动表露。[5]唱罢只有狗群发出了同情的欢呼声,默然无语的老护林员让朱广生更显落寞孤独。没人理解朱广生简单的信念,有的只是埋怨与不解,他只能以对着镜子说一句“朱老狗,你不容易,我给你鞠个躬”来自我安慰。当蓝波和狗群为了救朱广生父女付出了生命时,朱广生重新坚定了信念,对蓝波撕心裂肺的呼唤声也预示着他将以更为坚决的态度回归初心,即生态的生存态度、和谐的生存关系。朱广生不仅守护了自己生存的家园,也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其“根本弊端在于它必然在资本和利润的追逐中彻底改变亘古以来的人与自然的均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人类引向无法在这个地球上持续生存的危险境地”。[6]天山深处的大峡谷、边疆闭塞的小镇,原本的一方净土也没能逃过现代化的脚步,人类远离赖以生存的自然,在被利益熏昏头脑的同时,人际关系也变得疏离冰冷,同事、夫妻、父女之间的关系也被异化。而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失衡的背后是更为严重的精神生态的失衡,张彪迷失自我,朱广生信仰动摇,他们都陷入自我的精神危机当中。现代化的脚步如此之迅猛,已经席卷了遥远边疆的天山深处,影片《血狼犬》从这里出发,是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迫切反思。而片中张彪自我意识的觉醒、朱广生人生信仰的坚定,是创作者对迷失在现代化潮流中的人们的期许: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疏远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感悟自然、回归自然,才能使我们失衡的精神生态得到平衡,最终重返与自然的和谐。

猜你喜欢

护林员林场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林场住宅